share_log

利用ETF实现组合配置的“核心-卫星”策略,威力究竟有多大?

利用ETF實現組合配置的“核心-衛星”策略,威力究竟有多大?

富途综合 ·  2019/11/22 23:51

本文綜合自富國新能源車、成長ETF、梧桐拾貝社

對於既想爭取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機會,又不想太激進的投資者,可以把可投資金分為兩部分:大的部分投資「核心資產」,小的部分投資「衞星資產」。

這種資產配置策略稱為「核心--衞星策略」。通過構建ETF組合,以市場指數ETF獲取平均收益,再輔以行業ETF、風格ETF等捕捉結構性機會,增強組合的收益。

什麼是「核心--衞星」策略?

「核心—衞星策略」(Core-satellite Strategy)已成為成熟市場上資產配置的主流策略之一。這個名字聽起來還是挺形象的。通俗的來説,就是將我們投資基金的資產分成兩部分,大頭放在「核心」中,剩餘資金放入「衞星」中。

核心只有一個,衞星卻可以有很多個。該策略實際上就是在尋找投資安全、收益穩定、承擔損失等之間的一個平衡。

一般來説,「核心--衞星策略」就是將基金的資產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所佔權重更大,處於「核心」地位,對投資的安全和收益起着「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另一部分所佔權重較小,資產比較靈活,像衞星一般,在受約束的同時,有更大的投資空間,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下圖是先鋒基金(Vanguard)以澳大利亞國內投資為例的一個經典核心衞星策略結構:

圖中內圈紅色部分是「核心」(Core),由指數基金組成;外圈的灰色部分是「衞星」(Satellite),由其他主動型證券品種組成。

超越指數不是比較難麼?那就買入指數,指數基金佔據更大的倉位比例,調倉頻率低,倉位變動小。「穩定」是核心倉位的主要特徵,無論是風險還是收益。留下一部分衞星倉位,選取市場上的優秀、低估、低相關性的股票組成,利用股票的高彈性和業績高增長為組合貢獻超額收益。

「核心--衞星」策略優勢

1)多樣化:選擇範圍廣,能納入多種資產類別作為衞星倉位;

2)相對穩定,易於管理:指數基金表現長期穩定,明確的倉位比例限制了人為情緒的影響,整體波動性小;

3)成本優勢:核心倉位以指數基金為主,調倉頻率低,有效降低組合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4)風險控制:由於各類別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低,可顯著降低單一類別資產的風險性。

「核心--衞星」策略實施的三個步驟

「核心--衞星」策略的實施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 第一,確定投資目標,對大類資產做出相應的配置。

投資前,確定自己的預期收益有多高?風險承受能力怎樣?投資期限多長?確定目標之後,就可以通過收益風險計算,在股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私募股權等資產類別中進行搭配,確定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配置比例。

  • 第二,在確定大類配置比例之後,就要對每一大類內部進行「核心--衞星」資產的二次比例配置。

以基金投資為例,假定投資者通過對投資標的分析,得出偏股型基金佔整體基金組合的適宜比例是40%,此時投資者需要在這40%的份額中決定多少分配給「核心」基金、多少給「衞星」基金。

如果看好海外市場,那麼就可以用適宜比例的倉位直接購買通過QDII或者港股通投資港股或者美股的ETF。

  • 第三,在完成「核心--衞星」資產的二次化比例配置之後,就具體確定「核心」包含什麼基金,「衞星」又由哪些基金構成。

利用ETF實現組合配置的「核心—衞星」策略

由於ETF具有上市交易的便利性,因此,通過核心--衞星資產配置法,投資者可以隨時重新調配資產,無需進行多隻股票交割。

跟蹤藍籌指數的ETF通常作為核心資產,以保證核心投資部分不落後於大盤;而跟蹤行業、風格、區域等指數的ETF通常作為機構投資者的輔助資產,或增持相對看好的資產類別,或者風險收益水平更高的資產類別,如能源類股票、成長型股票或基金等。

比較經典的組合是:核心市場ETF緊跟經濟(核心資產) + 行業主題ETF聚焦龍頭(衞星資產)。假設某投資者認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主線是——智能科技 + 消費升級,那麼他可以選擇這樣配置「滬深300ETF-德銀嘉實 + TMT ETF + 消費行業ETF」。

此外,投資者還可以使用某種主動策略構造組合的核心,為避免錯失其他投資機會,可以將各種類型的ETF作為衞星的策略。

>>>>>>>>>>>>

更多資訊,可關注【ETF投資指南】專題進行查閲。往期部分文章如下:

點擊下圖亦可直達【ETF入門課程】喔!

編輯/Phoeb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