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丫丫港股圈
今年,截止前11个月,港股跌去13%,表现不尽人意。在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有一轮大反弹后,受到加息和汇率带来的影响,市场也开始了现实弱复苏的交易逻辑,导致与年初时所期待的经济复苏,估值修复行情,有很大的差距。
若现在的跌幅,放在年初1月时预测,几乎没人敢相信。而港股今年经历的痛,可以透过跌幅最大的几家公司来反映。
年初至今的跌幅排行,跌幅最大的是$李宁 (02331.HK)$,跌去了67%,若从年内最高点算起,至今跌去了73%,这也是今年跌幅最大的白马股。
李宁的衰弱总结为,大环境恢复不好,以及管理层能力太差,品牌力已撑不起售价。
在过往几年,阿迪、耐克衰弱,李宁吃到新疆棉带来的红利后,李宁提高了售价。然而,由于今年消费复苏的不景气,高价货物卖不出,各家渠道商都着急打折清库存,出现渠道窜货乱价的问题,某些代理商的低价比李宁直销渠道和电商渠道还要低,渠道商的降价打乱了销售端价格的平衡。例如,一双鞋的官方售价是1500元,而渠道商打折后可能只需500-700元左右。
鞋子服饰出现这种问题,即是公司管理能力差的体现。
在上月,李宁管理层称要加大力度消化库存,意味着还有加大折扣清库存的可能性,管理层将2023年销售额指引下调至同比增长10%以下,此前指引为同比增长15%,导致李宁在今年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再度于一天内暴跌20%。
跌幅榜第二的是$碧桂园服务 (06098.HK)$,今年可谓是多灾多难,跌去61%,地产行业与消费行业的处境都有些相似。
因为在年初时,市场对地产行业都抱有比较乐观的预期来看,判断今年大环境好过去年,至少不会再差。加上对政策预期都很乐观,结果是出台不少政策,还是难以逆转大环境的趋势,与年初时的美好预期有很大反差。
以往都是母公司卖房,再把小区给到自家物业公司,但在卖房大环境不好时,物业公司处在一个缩量,或是存量的市场里,物管公司失去最稳定的增量收入来源,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跌幅榜第三名的是$中升控股 (00881.HK)$,年初至今跌去52%,这也是近两年大环境转变的缩影。中升控股主要是开销售奔驰、雷克萨斯、奥迪、丰田等汽车的4S店企业。
从K线图走势来看,自去年6月以来,中升控股跌近70%。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去年中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加快了电车的渗透速度。
例如,今年10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里,燃油车仅占到4位。且其中3位燃油车品牌的同比增速都是在下滑的。
而当消费者买电车成为大趋势时,卖燃油车的4S店也就遭到戴维斯双杀,燃油车销量减少,以及电车都是自己的销售渠道,没有4S店的渠道,商业模式与电车销量高的大环境背离了,所以产生了那么大的跌幅。
跌幅榜第四的是$京东集团-SW (09618.HK)$,跌去51%,这是大家最意想不到的,也是被大环境改变,自身竞争优势被弱化后,股价遭到重击的一位。
京东的下跌为何,我们与$拼多多 (PDD.US)$的股价叠加来看,就很好理解,也就是京东被拼多多一刀一刀的砍倒了,京东跌51%,而拼多多却涨45%,两者股价走势完全相反。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今年2月时,京东还高呼要跟拼多多拼了,高调的在3月8号推出百亿补贴活动,活动内的商品都要做到全网最低价,若不是最低价,就要给客户赔钱。
当时,给到市场一些惊喜,似乎京东还能跟拼多多一决高下。
但我们当时也提到过,低价竞争这是京东未涉猎过的领域,这也是与京东降本增效策略相反的举措,若正面对抗拼多多,担忧着毛利率的下滑。而低价竞争则是拼多多成功的大杀招,随着消费降级的趋势下,京东最后还是没有威胁到拼多多,反倒自身跌倒了。
跌幅榜的第五名是$新奥能源 (02688.HK)$,年初至今跌去49%,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零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车用燃气业务。
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中报爆雷,上半年营收意外下跌7%,核心利润下跌5%,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低单位数增长。营收爆雷的原因有两点,去年公司通过LNG贸易获得了增长,得到了一个高基数。
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司调整了工业气销售结构,停止了向毛利率水平较低的自备电厂供气。当收入减少,以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就导致了中报的爆雷,中报的当日暴跌16%。若撇除这部分影响,整体售气量大约下跌1-2%的水平,不至于下跌7%。
由今年前五大跌幅的公司来看,无论是消费、地产、燃油车公司的惨淡,都与大环境的转变有关。而在大环境有变化时,竞争对手强劲,公司自身还遇到瓶颈,那就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戴维斯双杀。
另外,自$恒生指数 (800000.HK)$面世以来,最长的下跌时间是2000-2002年连续3年下跌。恒指今年暂时下跌14%,2023年还有一个月就完结了,要回升近乎是奇迹,那就注定今年将打破恒指连续下跌的最长时间,从2020-2023年。以上的5只股票功不可抹。
编辑/Corrine
來源:丫丫港股圈
今年,截止前11個月,港股跌去13%,表現不盡人意。在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有一輪大反彈後,受到加息和匯率帶來的影響,市場也開始了現實弱復甦的交易邏輯,導致與年初時所期待的經濟復甦,估值修復行情,有很大的差距。
若現在的跌幅,放在年初1月時預測,幾乎沒人敢相信。而港股今年經歷的痛,可以透過跌幅最大的幾家公司來反映。
年初至今的跌幅排行,跌幅最大的是$李寧 (02331.HK)$,跌去了67%,若從年內最高點算起,至今跌去了73%,這也是今年跌幅最大的白馬股。
李寧的衰弱總結爲,大環境恢復不好,以及管理層能力太差,品牌力已撐不起售價。
在過往幾年,阿迪、耐克衰弱,李寧吃到新疆棉帶來的紅利後,李寧提高了售價。然而,由於今年消費復甦的不景氣,高價貨物賣不出,各家渠道商都着急打折清庫存,出現渠道竄貨亂價的問題,某些代理商的低價比李寧直銷渠道和電商渠道還要低,渠道商的降價打亂了銷售端價格的平衡。例如,一雙鞋的官方售價是1500元,而渠道商打折後可能只需500-700元左右。
鞋子服飾出現這種問題,即是公司管理能力差的體現。
在上月,李寧管理層稱要加大力度消化庫存,意味着還有加大折扣清庫存的可能性,管理層將2023年銷售額指引下調至同比增長10%以下,此前指引爲同比增長15%,導致李寧在今年連續下跌的背景下,再度於一天內暴跌20%。
跌幅榜第二的是$碧桂園服務 (06098.HK)$,今年可謂是多災多難,跌去61%,地產行業與消費行業的處境都有些相似。
因爲在年初時,市場對地產行業都抱有比較樂觀的預期來看,判斷今年大環境好過去年,至少不會再差。加上對政策預期都很樂觀,結果是出臺不少政策,還是難以逆轉大環境的趨勢,與年初時的美好預期有很大反差。
以往都是母公司賣房,再把小區給到自家物業公司,但在賣房大環境不好時,物業公司處在一個縮量,或是存量的市場裏,物管公司失去最穩定的增量收入來源,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增長因素。
跌幅榜第三名的是$中升控股 (00881.HK)$,年初至今跌去52%,這也是近兩年大環境轉變的縮影。中升控股主要是開銷售奔馳、雷克薩斯、奧迪、豐田等汽車的4S店企業。
從K線圖走勢來看,自去年6月以來,中升控股跌近70%。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去年中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加快了電車的滲透速度。
例如,今年10月,轎車銷量排名前十里,燃油車僅佔到4位。且其中3位燃油車品牌的同比增速都是在下滑的。
而當消費者買電車成爲大趨勢時,賣燃油車的4S店也就遭到戴維斯雙殺,燃油車銷量減少,以及電車都是自己的銷售渠道,沒有4S店的渠道,商業模式與電車銷量高的大環境背離了,所以產生了那麼大的跌幅。
跌幅榜第四的是$京東集團-SW (09618.HK)$,跌去51%,這是大家最意想不到的,也是被大環境改變,自身競爭優勢被弱化後,股價遭到重擊的一位。
京東的下跌爲何,我們與$拼多多 (PDD.US)$的股價疊加來看,就很好理解,也就是京東被拼多多一刀一刀的砍倒了,京東跌51%,而拼多多卻漲45%,兩者股價走勢完全相反。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今年2月時,京東還高呼要跟拼多多拼了,高調的在3月8號推出百億補貼活動,活動內的商品都要做到全網最低價,若不是最低價,就要給客戶賠錢。
當時,給到市場一些驚喜,似乎京東還能跟拼多多一決高下。
但我們當時也提到過,低價競爭這是京東未涉獵過的領域,這也是與京東降本增效策略相反的舉措,若正面對抗拼多多,擔憂着毛利率的下滑。而低價競爭則是拼多多成功的大殺招,隨着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京東最後還是沒有威脅到拼多多,反倒自身跌倒了。
跌幅榜的第五名是$新奧能源 (02688.HK)$,年初至今跌去49%,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零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車用燃氣業務。
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報爆雷,上半年營收意外下跌7%,核心利潤下跌5%,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低單位數增長。營收爆雷的原因有兩點,去年公司通過LNG貿易獲得了增長,得到了一個高基數。
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司調整了工業氣銷售結構,停止了向毛利率水平較低的自備電廠供氣。當收入減少,以及去年高基數的影響下,就導致了中報的爆雷,中報的當日暴跌16%。若撇除這部分影響,整體售氣量大約下跌1-2%的水平,不至於下跌7%。
由今年前五大跌幅的公司來看,無論是消費、地產、燃油車公司的慘淡,都與大環境的轉變有關。而在大環境有變化時,競爭對手強勁,公司自身還遇到瓶頸,那就很容易遭到市場的戴維斯雙殺。
另外,自$恒生指數 (800000.HK)$面世以來,最長的下跌時間是2000-2002年連續3年下跌。恒指今年暫時下跌14%,2023年還有一個月就完結了,要回升近乎是奇蹟,那就註定今年將打破恒指連續下跌的最長時間,從2020-2023年。以上的5只股票功不可抹。
編輯/Corrine
評論(2)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