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華盛頓特區 20549

豁免招標通知
根據第 14a-103 條

註冊人姓名:富國銀行

依賴豁免的人員姓名: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

依賴豁免的人的地址:弗吉尼亞州福爾斯徹奇市華盛頓公園法院 107 22046

書面材料是根據1934年《證券交易法》頒佈的第14a-6(g)(1)條提交的。根據該規則的條款,該申報人無需提交,但必須提交 自願以利於公開披露和考慮這些重要問題。

代理備忘錄

收件人:富國銀行的股東

回覆:在 2024 年代理人投票中投票支持第 9 項的理由

這不是請求授權您對代理人進行投票。請不要將您的代理卡發送給我們;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無法對您的代理人進行投票,本信函也未考慮此類事件。NLPC敦促股東投票 為了第 9 項 按照管理層代理郵件中提供的説明進行操作。

以下信息不應被解釋為投資建議。

照片來源顯示在報告的末尾。

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NLPC”)敦促股東投票支持股東提案(項目)91在NLPC贊助的代理投票中,該投票要求富國銀行(“富國銀行” 或 “公司”)對其氣候政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影響進行審計。


1“年會通知和委託書。”富國銀行,2024年3月18日。請參閲 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72971/000007297124000084/wfc-20240315.htm。


1


第9項(富國銀行標題為 “氣候轉型政策審計”;NLPC標題為 “氣候變化政策造成的人道主義風險”)的已解決條款規定:

股東們要求董事會監督一項審計,該審計分析富國銀行的氣候轉型政策對新興國家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影響的不利和有益影響。新興國家嚴重依賴化石燃料和其他非 “可再生” 能源,例如核能,但獲得渠道有限。可以考慮來自各種受人尊敬的經濟學家、非政府組織、研究公司和公共利益團體的觀點。富國銀行應避免片面的政治或觀點偏見,審計專家應就各種立場進行諮詢——包括那些可能反駁當前企業媒體和政府主導的氣候和能源敍事的人。可以考慮的觀點包括亞歷克斯·愛潑斯坦、邁克爾·謝倫伯格、比約恩·隆博格、羅伯特·布萊斯、羅伊·斯賓塞、約翰·克里斯蒂、小羅傑·皮爾克、理查德·林森等專家。

應在富國銀行發佈以合理的成本編寫並省略機密或專有信息的審計報告的網站。

導言

全球經濟越來越多地圍繞華爾街發展。2隨着金融機構利用其資產推動能源轉型,這一現實已變得顯而易見。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富國銀行是影響力最大的銀行之一。

不幸的是,該公司未能考慮到為實現 “清潔能源” 目標而誹謗化石燃料的負面後果。發展中國家依靠碳氫化合物來提供廉價的能源,而產量的減少會增加價格並阻礙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歸根結底,富國銀行的能源政策可能與其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支持不一致。股東

應鼓勵公司更全面地審視其氣候政策,避免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害。

氣候變化

正如該提案所指出的那樣,“富國銀行已將能源轉型政策作為其貸款和承保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政策包括:


2Mukunda,G. “華爾街權力的代價”,《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3月27日。見 https://hbr.org/2014/06/the-price-of-wall-streets-power


2


·富國銀行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電力部門的排放強度降低60%。3

·富國銀行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絕對排放量減少26%。

·富國銀行於 2021 年 10 月加入淨零銀行聯盟。4新西蘭央行是由聯合國召集的全球領先銀行集團,致力於到2050年將經濟過渡到淨零排放。5

·富國銀行已承諾到2030年部署5000億美元的可持續融資。6

圍繞氣候變化的對話很複雜。從冰河時代開始,這顆行星曆來經歷過温度波動7在某些時期,氣候比目前的氣候要炎熱得多。8這些變化是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是由火山活動、太陽輻射波動、地球自身的軌道動力學和其他自然現象的相互作用推動的。91011

目前的討論過分側重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將最近的變暖趨勢歸咎於人類行為。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通常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主要人為驅動力。但是,其他人為因素包括農業、建築業和森林砍伐,每種因素都會產生自己的温室氣體排放或其他反饋迴路,隨着時間的推移間接提高地球的表面温度。12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3聯合國的一個機構,14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顯著上升在現代全球變暖中起着主導作用。15這種説法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為大幅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緊急呼籲提供了支持。


3克伯,羅斯;馬歇爾,伊麗莎白·迪爾茨。“富國銀行為石油、天然氣、電力客户設定了減排目標,” 路透社,2022年5月6日。見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wells-fargo-set-emissions-reduction-targets-oil-gas-power-clients-2022-05-06/

4富國銀行。“二氧化碳排放:內容提要”,2022年5月。見 https://sites.wf.com/co2emission/CO2eMission_Executive_Summary.pdf

5“淨零銀行聯盟。” 參見 https://www.unepfi.org/net-zero-banking/

6富國銀行。“富國銀行設定了到2050年實現温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2021年3月8日。見 https://newsroom.wf.com/English/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2021/Wells-Fargo-Sets-Goal-to-Achieve-Net-Zero-Greenhouse-Gas-Emissions-by-2050/default.aspx

7斯科特,米雄。“地球有史以來最冷的地方是什麼?”Climate.gov,2021 年 2 月 18 日。參見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climate-qa/whats-coldest-earths-ever-been

8林賽,麗貝卡;斯科特,米雄。“有史以來最熱的地球是什麼?”Climate.gov,2023年11月22日。見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climate-qa/whats-hottest-earths-ever-been

9皇家學會。“氣候變化的基礎知識。”見 https://royalsociety.org/news-resources/projects/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basics-of-climate-change/

10大都會辦公室“氣候變化的原因。”見 https://www.metoffice.gov.uk/weather/climate-change/causes-of-climate-change

11美國環境保護署。“氣候變化的原因。”參見 https://www.epa.gov/climatechange-science/causes-climate-change

12美國環保局。“氣候變化的原因。”參見 https://www.epa.gov/climatechange-science/causes-climate-change

13氣專委。“常見問題解答第 1 章”,請參閲 https://www.ipcc.ch/sr15/faq/faq-chapter-1/

14氣專委。“關於”。參見 https://www.ipcc.ch/about/

15氣專委。“氣候變化廣泛、迅速和加劇——IPCC”,2021年8月9日。參見 https://www.ipcc.ch/2021/08/09/ar6-wg1-20210809-pr/


3


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界主張對地球氣候系統進行更細緻的探索。受人尊敬的、有資質的研究人員的立場各不相同,因為有些人認為農業和工業會對大氣中的氣體水平產生實質性影響。他們認為,氣候危言聳聽已經被誇大了,温室氣體的增加所造成的損害將遠小於人們通常所説的危害。其他人則斷言,證明氣候變化的數據是錯誤的或誤導性的,而且地球可能根本沒有變暖。最終,兩個陣營都同意,無數的自然和人為因素促成了當前的氣候,而當前的辯論是歪曲和簡單化的。

這些異議的聲音指出了諸如充當全球熱量輸送機的洋流和大氣中的氣溶膠顆粒等現象的影響,後者可以反射或吸收太陽的能量。1617他們認為,這些自然過程——複雜且未被充分理解——可能會減少甚至掩蓋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因此,挑戰變成了將人類的貢獻與地球相互關聯的大氣系統分開。

這種對氣候辯論的細緻理解承認了人類活動與地球自然氣候過程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它倡導繼續探索過去和現在氣候變化的動態及其相互關係。這種方法倡導一種平衡的視角,承認人為和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它要求制定不損害經濟活力和發展的知情、全面的環境政策,確保能源安全和環境管理齊頭並進的未來。

話語已經政治化

相比之下,當前的氣候變化言論往往對二氧化碳排放表現出明顯的偏見,將二氧化碳描述為全球變暖敍事中唯一的反派。這種過度簡化忽略了地球氣候系統的複雜性。它還使講故事走向危言聳聽,根據模型和假設預測災難性結果,而這些模型和假設往往無法完全反映氣候科學固有的不確定性。

這種危言聳聽的觀點得到了IPCC的支持,IPCC是制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主要顧問。該協議由一百九十四個國家和歐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最高規則制定機構第二十一屆締約方會議(COP21)上籤署。18自《巴黎協定》簽署以來,IPCC的主要目的是定期提供


16美國環保局。“氣候變化的原因。”參見 https://www.epa.gov/climatechange-science/causes-climate-change

17英國地質調查局。“是什麼導致了地球的氣候變化?”見 https://www.bgs.ac.uk/discovering-geology/climate-change/what-causes-the-earths-climate-to-change/

18Denchak,M. “巴黎氣候協議:你需要知道的一切”,NRDC, 2021 年 2 月 19 日。參見 https://www.nrdc.org/stories/paris-climate-agreement-everything-you-need-know#sec-whatis


4


“評估報告”(按數字縮寫,例如 “AR6” 表示 第六次評估報告)包括針對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最新氣候研究和緩解政策提案。19

在創建AR5期間(發佈於2015年),IPCC開發了四種情景,稱為代表性集中路徑(RCP)。RCP代表了基於不同温室氣體排放情景的替代氣候未來。IPCC根據其到2100年的預計輻射強迫水平對每個RCP進行了標記。RCP2.6包括RCP2.6,前者代表温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左右達到峯值並在此後下降的情景,到RCP8.5,後者代表整個世紀温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上升,導致到2100年氣温升高4.5°C或更高的情景。

RCP代表潛在結果,但不是預測。IPCC沒有給出路徑的可能性,因為未來排放及其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相反,RCP是探索可能結果範圍的工具,無論結果多麼不可能。

儘管 RCP8.5 是最壞的情況,但這種可能性極小。然而,媒體組織、激進團體甚至IPCC等科學機構經常將RCP8.5的極端後果描述為默認結果。根據奧克蘭突破研究所氣候與能源主任澤克·豪斯法瑟和奧斯陸西塞羅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格倫·彼得斯在202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有關氣候影響的文獻中有相當一部分將RCP8.5視為一切照舊,這意味着在沒有嚴格的氣候緩解措施的情況下這是可能的。然後,媒體經常放大這一信息,有時不傳達細微差別。這導致人們對可能的排放結果進一步感到困惑,因為許多氣候研究人員不熟悉能源建模文獻中這些情景的細節。20

人道主義影響

當這種誇張的預測被描繪成 “一切照舊” 時,就會加劇緊迫感,導致倉促而適得其反的政策決定。《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不包括全面評估其對全球經濟、能源安全和數十億人生計的長期影響。發展中國家特別脆弱,因為它們缺乏開發替代能源或實施低碳工業技術的資源。在能源安全是社會進步基礎的地區,過早和單方面的政策轉變有可能破壞經濟增長和發展。


19氣專委。“準備報告。”見 https://www.ipcc.ch/about/preparingreports/

20Z. Hausfather 和 G.P. Peters,G.P. “排放——'照常經營'的故事具有誤導性,” 自然出版集團, 2020 年 1 月 29 日。見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177-3


5


現實情況是,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專注於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忽視了能源貧困的多方面性質以及傳統能源在確保數十億人健康和生計方面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9項列舉了幾項證據,表明發展中國家依賴現成的碳氫化合物能源:

 ·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執行董事法蒂赫·比羅爾的説法,發展中國家最容易受到化石燃料價格上漲的影響。21“比羅爾説,由於進口價格上漲和貨幣疲軟,受打擊最嚴重的包括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石油進口國。”

 ·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主要在非洲和亞洲的7.6億人仍然無法獲得電力。22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對窮人的影響尤其嚴重。23'如果沒有廉價和可靠的能源,減貧是不可行的。'”24

全球能源危機對美國來説是艱難的,但它使發展中經濟體的狀況特別糟糕。能源價格上漲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整個經濟,從農業到工業,並可能成為通貨膨脹的強大驅動力。2526

例如,普通民眾往往忽視天然氣是氮肥的主要投入之一,27沒有它,世界上目前一半的人口將無法生存。28發展中國家特別依賴廉價的碳氫化合物能源,因為它們無法輕易地買得起替代能源,而且其經濟在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服務部門也沒有那麼多樣化。結果,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導致


21山,李英。“國際能源署表示,發展中國家是能源危機的頭號受害者,” CNBC,2022年10月25日。見 https://www.cnbc.com/2022/10/26/iea-developing-nations-the-number-one-casualty-of-the-energy-crisis.html

22想法。“獲得電力。”參見 https://www.iea.org/reports/sdg7-data-and-projections/access-to-electricity

23湯吉亞,拉胡爾。布魯金斯學會,2022年10月26日:“過早推動窮國實現零碳排放是不公平的。”參見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it-is-unfair-to-push-poor-countries-to-reach-zero-carbon-emissions-too-early/

24貝克,亞瑟;拉馬尚德蘭,維賈亞。“讓他們吃碳”,突破研究所,2022年3月29日。參見 https://thebreakthrough.org/journal/no-16-spring-2022/let-them-eat-carbon

25Kilian,Lutz;周曉青。“能源價格對通貨膨脹的影響”,Vox(歐盟),2023年2月10日。見 https://cepr.org/voxeu/columns/inflationary-impact-energy-prices

26巴雷特,菲利普。“糧食和能源如何推動全球通貨膨脹飆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2年9月12日。見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2/09/09/cotw-how-food-and-energy-are-driving-the-global-inflation-surge

27Singh,Shikha;Tan,Hwee Hwee。“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可能通過化肥鏈接導致食品成本飆升,” 標普全球,2022年1月19日。參見 https://www.spglobal.com/commodityinsights/en/market-insights/blogs/agriculture/011922-fertilizer-costs-natural-gas-prices

28微笑,範西爾。“沒有這四種成分,現代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它們都需要化石燃料,” 時間,2022年5月12日。參見 https://time.com/6175734/reliance-on-fossil-fuels/


6


導致巴基斯坦、祕魯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內亂。2930正如第9項所指出的那樣:“部分原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全球隨意過渡到所謂的31可以説,'綠色'能源通過有毒污染和能源價格造成了更大的危害。”32

此外,替代能源要求自然資源產量呈指數級增長,尤其是稀土金屬。這些金屬幾乎只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其開採對當地環境造成毀滅性影響。林肯大學的克里斯·託馬斯領導了一項關於金屬開採對環境影響的研究;正如《每日郵報》總結的那樣:

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有2300萬人,以及572萬頭牲畜,超過1600萬英畝的灌溉農田和超過297,800英里的河流因採礦的有毒副產品滲入水中而受到污染。

這種金屬開採包括許多所謂的 “稀土元素”,這些元素對製造高科技電子產品、太陽能電池、風力渦輪機以及存儲可持續 “綠色” 能源(以及為電動汽車和iPhone提供動力)所需的所有電池至關重要。

此外,金屬供應鏈受到強迫勞動的污染。3334最突出的例子是有據可查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鈷礦虐待童工行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生產全球90%的鈷,其供應被蘋果、谷歌、微軟和特斯拉等大公司使用。這意味着美國採取的促進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政策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其他供應這些金屬的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29霍洛維茨,朱莉婭。“從巴基斯坦到祕魯,食品和燃料價格的飆升使各國處於邊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2年4月9日。參見 https://www.cnn.com/2022/04/09/business/food-fuel-prices-political-instability/index.html

30卡布拉爾,山姆。英國廣播公司,2023年1月8日:“斯里蘭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目前已經平息了。”參見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64142694

31費蘭,馬修。“向'綠色'能源過渡的毀滅性風險:電力礦產的開採使2300萬人面臨有毒廢物,50萬公里的河流受到污染,1600萬英畝的農田被毀壞,” DailyMail, 2023 年 9 月 21 日。見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2545855/Devastating-transition-green-energy-metal-mining-23-million-people-toxic-waste-rivers-polluted-farmland.html

32布朗特,凱瑟琳;馬修斯,克里斯托弗。“美國的新能源危機”, 《華爾街日報》,2022年8月1日。參見 https://www.wsj.com/articles/americas-new-energy-crisis-11659153633

33Ng,阿比蓋爾。“報告稱,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顯示出強迫勞動的跡象,” CNBC,2022年6月21日。參見 https://www.cnbc.com/2022/06/22/signs-of-forced-labor-found-in-chinas-ev-battery-supply-chain-report.html

34哈德森,克拉拉。“電動汽車、手機制造商警告鈷供應鏈中存在強迫勞動,” 彭博法律,2024年11月14日。見 https://news.bloomberglaw.com/esg/ev-phone-makers-warned-on-forced-labor-in-cobalt-supply-chain


7


富國銀行的立場

富國銀行認為,氣候變化及其隨後的影響構成了必須緩解的財務風險。該公司可能會公平地爭辯説,其一些客户和投資者將氣候變化視為重大問題,富國銀行應採取行動保護氣候。從信託的角度來看,富國銀行讓這些客户有機會用自己的錢來支持自己的價值觀,這是可以原諒的。

但相反,該公司根據政治化敍事對氣候變化進行了全面評估。此外,富國銀行已決定,這些全面評估必須為其100%的客户的氣候政策提供信息,無論他們的觀點如何。
富國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應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以及與可持續發展和利益相關者期望相關的全球挑戰和機遇”。該公司似乎認為這些目標是相容的。實際上,富國銀行的減排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不相容,尤其是與消除貧困的基本目標不相容。該銀行推行綠色能源有可能抬高能源成本,限制新興經濟體的准入,從而破壞該銀行公開宣佈的在全球範圍內促進人權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承諾。

認為向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的快速轉變不僅是無縫的,而且是普遍受益的假設沒有考慮到能源經濟學的複雜性。已經在努力應對能源安全挑戰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更大的劣勢,受到成本上漲和由此產生的經濟放緩的阻礙。這種情況不僅阻礙了他們的發展軌跡,還加劇了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差距,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本質相矛盾。

富國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舉措需要重新評估,以確保它們與更廣泛的人權和經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該銀行——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話題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必須採取更加細緻入微的方法。富國銀行不僅應優先考慮環境成果,還應優先考慮全球社會的社會經濟福祉,尤其是那些站在氣候變化影響和善意但調整不當的綠色政策的意外後果的前線的發展中地區的社會經濟福祉。

對富國銀行反對聲明的迴應

富國銀行在對第9項的反對答覆中強調了其支持所有人可持續未來的信念。但是,這種觀點僅關注其當前與氣候相關的披露,忽略了其政策對全球能源市場乃至新興經濟體的更廣泛的系統性影響。在這一領域,該公司的披露主要是企業言論,而細節卻很少。

富國銀行聲稱 “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有限”,這過於簡化了錯綜複雜的全球金融和能源市場網絡。銀行的財務


8


活動, 尤其是貸款和承保方面的活動, 具有超出其直接地理位置的深遠影響。

美國碳氫化合物產量的減少以多種方式影響國際市場。美國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和最大的出口國之一。35此外,石油是一種大宗商品,因此國內和國際價格通常同步變動。例如,歐佩克減供應往往會提高美國的油價。36相反,國內頁巖革命也顯示出同樣的影響——美國供應的增加導致國際價格下跌。37這種相互關聯性表明,該銀行的政策可能會無意中導致已經面臨重大發展挑戰的地區的能源短缺或成本增加。

這個 富國銀行可持續發展與治理報告甚至説:“富國銀行(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WFC)是一家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擁有約1.9萬億美元的資產。我們自豪地為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和美國超過10%的小型企業提供服務,而且我們是美國領先的中間市場銀行服務提供商。”38

鑑於該公司在美國的突出地位以及全球市場的相互關聯性,該公司必須承認其能源政策也將影響發展中國家。

結論

在沒有對全球能源相互依存關係的細緻理解的情況下推動化石燃料的非貨幣化,這不僅有可能加劇能源貧困,還會加劇全球範圍內的經濟不平等。這一現實使富國銀行的能源政策與其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背道而馳。富國銀行應該考慮採取更加平衡的方法——一種承認當前全球能源基礎設施現實的方法。對其氣候政策對發展中國家的人道主義和經濟影響的審計將使股東更全面地瞭解倉促的能源轉型可能帶來的弊端。

因此,NLPC敦促股東在富國銀行2024年代理投票中對第9項投贊成票。


35威廉姆斯,柯蒂斯。“美國是2023年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路透社,2024年1月3日。見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us-was-top-lng-exporter-2023-hit-record-levels-2024-01-02/

36Faucon,Benoit;Said,Summer。“歐佩克選擇不大幅增加產量,將油價推至七年高位,” 《華爾街日報》,2021 年 10 月 4 日。參見 https://www.wsj.com/articles/opec-russias-gradual-oil-hike-pushes-prices-to-seven-year-high-11633356803

37想法。2019年9月13日:“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最新政策審查,美國頁巖革命重塑了國內外的能源格局。”參見 https://www.iea.org/news/the-us-shale-revolution-has-reshaped-the-energy-landscape-at-home-and-abroad-according-to-latest-iea-policy-review

38富國銀行。《可持續發展與治理報告》,2023年7月。見 https://www.wellsfargo.com/assets/pdf/about/corporate-responsibility/sustainability-and-governance-report.pdf


9


照片來源:

第 2 頁 — 富國銀行分行,JeepersMedia/Creative Commons

第 4 頁 — COP21 閉幕式,巴黎,聯合國照片/知識共享

第6頁—法蒂赫·比羅爾,世界經濟論壇/知識共享

第 7 頁 — 剛果的鈷開採/IIED.org,知識共享

上述信息可以通過電話、美國郵件、電子郵件、某些網站和某些社交媒體渠道傳播給股東,不應被解釋為投資建議或徵求對代理人進行投票的授權。

向股東傳播上述信息的費用完全由申報人承擔。

此處包含的信息來自被認為可靠的來源,但我們不能保證其及時性或準確性,也不是所有可用數據的完整摘要或陳述。這篇文章僅供參考,不應被解釋為研究報告。

我們不接受代理卡。請不要將您的代理髮送給我們。要為您的代理人投票,請按照代理卡上的説明進行操作。

有關富國銀行——第9項—— “氣候變化政策造成的人道主義風險”(由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贊助)的問題,請通過電子郵件與NLPC企業誠信項目副董事盧克·佩洛特聯繫,電子郵件地址為 lperlot@nlpc.org。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