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分析∶科技巨头的隐私问题层出不穷

分析:科技巨頭的隱私問題層出不窮

道琼斯 ·  2019/01/23 10:51

過去一年﹐大型科技公司因處理用戶個人信息的方式受到公開抨擊。然而﹐許多最大的隱私爭議尚未完結﹐而爭議的結果可能影響到一些全球大型企業的命運走向。

科技巨頭們因可能侵犯用戶個人隱私而受到日益激烈的抨擊﹐但到目前為止,Facebook Inc.(FB)和Alphabet Inc.(GOOG)旗下谷歌(Google)等公司表現出了較強的抗壓能力。科技股雖已大跌﹐但廣告客戶仍在不斷給科技公司開支票﹐這些公司的利潤仍實現兩位數增長﹐證明多數公司的首席執行長做得不錯。

今年科技公司可能會受到更猛烈的沖擊。用戶對隱私和其他問題的不滿日益加劇﹐比如人們普遍認為移動設備和社交媒體會讓人上癮﹐這可能會抑制科技公司利潤增長、挫傷員工積極性﹐或不利於吸引廣告收入。在歐洲﹐監管機構將對科技公司的隱私做法作出重大裁決﹐此舉可能引發高風險的訴訟。而在美國﹐有關隱私保護松懈的爆料將使聯邦隱私監管面臨更大政治壓力。

這種情形會影響到營銷人員每年在定向網絡廣告上花費的數百億美元﹐這類廣告藉助個人網頁瀏覽、移動應用程序使用、物理位置等個人信息﹐有時還會利用收入水平等數據做定向發布。

在本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科技巨頭的行為可能是一個重要話題。雖然這個由世界領導人和公司高管出席的年度會議通常會贊頌商業如何解決世界性難題﹐但去年﹐面對煽動政治兩極分化、打造人工智能(AI)將導致數百萬人失業等各種指責﹐科技公司成了眾矢之的。

自那時起﹐這種壓力已然加大。在Facebook透露可能與政治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不當分享了多達8,700萬用戶的相關數據之後﹐該公司高管被迫來到大西洋兩岸的立法機構面前作證。Facebook去年9月份表示﹐黑客入侵了近5000萬賬戶。

與此同時﹐谷歌面臨政治領導人對其隱私做法的批評。比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谷歌瀉露了數十萬Google+社交網絡用戶的個人數據﹐并且最初選擇不披露此事﹐之後谷歌受到了猛烈抨擊。

一些科技公司高管也發出警告。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首席執行長庫克(Tim Cook)去年10月份在歐盟組織的一個隱私大會上發言﹐呼吁美國加強監管﹐效仿歐盟嚴格的新隱私法。庫克稱﹐一些公司將用戶個人信息武器化﹐他稱之為“數據工業綜合體”。

Facebook和谷歌均表示﹐已在大力投資來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歡迎更加嚴格的隱私規定。兩家公司均支持通過一項美國聯邦隱私法。科技行業游說人士稱﹐未來一年他們計劃支持美國隱私立法 ﹐一定程度上為了避免應對形形色色的法律﹐比如去年加州通過的隱私法。

代表Facebook、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的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政策執行副總裁Josh Kallmer說:“我們的行業鼎力支持加強對消費者的隱私保護。”Kallmer說﹐消費者“從這些技術創新中受益良多”﹐但他也表示﹐“此外也存在一些關於數據處理方式的非常合理的擔憂。”

更嚴格的隱私規則會帶來什麼影響?有兩種理論。

一派觀點認為﹐規則和執行趨嚴將有利於那些大型老牌企業﹐他們已經有能力獲得大量用戶數據﹐而且能在法律合規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另一派觀點認為﹐像歐盟新出台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簡稱GDPR)中的規則﹐一旦嚴格執行﹐大型科技公司收集和分析個人信息的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其廣告業務會被削弱﹐相對於現有或潛在新競爭者的優勢也將弱化。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隱私的行為經濟學教授Alessandro Acquisti說:“兩種看法都有道理﹐但現在要判斷哪種觀點將成真還為時過早。”

其中一個難點是如何區分短期和長期影響。舉例來說﹐GDPR 去年5月生效之前有一段過渡期﹐谷歌在過渡期內至少一開始是受益的;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廣告客戶將資金轉移到了更大的公司﹐這些公司有能力表明自己已獲得用戶同意﹐可向用戶展示定向廣告。

開發消費者反追蹤工具的Cliqz的數據顯示﹐GDPR生效後兩個月﹐谷歌在歐洲地區的網站(包含其廣告追蹤工具)份額較兩個月前增加了0.9 %。Facebook的份額下降6.7 %。其他前50大網絡廣告公司的份額下降了20 %以上。

對大公司的長期影響更難預計。一項針對將近1萬條在線展示廣告的研究顯示﹐歐盟早前頒布的法規令廣告主為了有針對性地投放這些廣告而收集數據的能力受到限制,在這之後﹐用戶購買產品的意愿有所減弱。但Acquisti說﹐要想判定規則的收緊將對消費者支出產生何種更廣泛的影響﹐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監管機構及法院推進相關法律的方式將起到重要作用。愛爾蘭的數據保護委員(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正在調查一些隱私維權人士的投訴﹐即企業有時會要求用戶允許其處理個人數據﹐并將之作為用戶使用某種服務的前提條件﹐因此這類許可并不是像相關法律所要求的那樣﹐是由用戶自由給予的。該委員會是歐盟對Facebook和谷歌實施監管的主要機構。

德國聯邦反壟斷執法機構表示﹐將於今年初就其關於Facebook的初步結論做出最終裁決。其初步結論是﹐Facebook利用其作為德國最具人氣社交網絡的影響力迫使用戶允許該公司從第三方來源收集關於他們的數據。德國的裁決不會涉及罰款﹐但可能包含要求改變業務操作的命令。

不過Facebook和谷歌表示都在遵守隱私法的規定。

初步決定或將在今年做出﹐但各監管機構不論采取什麼路線﹐它們的行動到頭來都可能在法庭上接受檢驗。這些案件最終將決定新隱私標準的適用方式。而適用方式將決定其影響能有多深遠。

Kallmer說:“有幾個地方存在正在進行中的訴訟﹐這些訴訟變得極為重要。我們的行業認為己方勝算較大。”

By Sam Schechner; Mr. Schechner is a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r in Paris. Email sam.schechner@wsj.com.


版權所有(c)2019道瓊斯公司。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