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依赖政府补助、二股东减持 “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如何摆脱泥潭?

依賴政府補助、二股東減持 “奶粉第一股”貝因美如何擺脫泥潭?

金融界 ·  2020/07/31 22:53

原標題:依賴政府補助、二股東減持 “奶粉第一股”貝因美如何擺脱泥潭? 來源:鳳凰網財經

文/諸六

曾經的“奶粉第一股”仍深陷“泥潭”。深交所13問貝因美還未過去多久,先是代表第二大股東恆天然的董事退出董事會,後是恆天然親自上場減持貝因美。雙方分歧不可調和之際,恆天然對貝因美的耐心似乎也消耗殆盡,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至今累計已減持8%的股份。

失去二股東支持的貝因美,一季度政府補助對淨利潤的支撐比例已達六成,同時資產負債率連年高企,多筆借款即將到期,過半貨幣資金受限的貝因美能否承受償債壓力?此外,中報預喜的貝因美,在離開非經常性損益的政府補助後,是否也能保持業績的正向增長?

依賴政府補助

近日,貝因美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上半年貝因美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00萬元-4500萬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22億元,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

鳳凰網財經查詢一季報發現,2020年第一季度,貝因美實現營業收入7.1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95.37萬元,較上年同期都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貝因美一季度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813.59萬元,佔淨利潤的比值為62.81%,對淨利潤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一季報顯示,貝因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06.45萬元,相比於上年同期下降65.04%。

按照業績預告來看,貝因美上半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對淨利潤的支撐佔比至少為18%-27%。

事實上,近年來貝因美交出的“成績單”不盡人意,較大程度依賴政府補助。2016-2019年,貝因美的淨利潤分別為-7.81億元、-10.57億元、0.41億元、-1.02億元,四年間僅2018年盈利,而該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06億元,佔淨利潤的比值為257.87%,如果沒有這一筆政府補助的支撐,2018年貝因美的業績仍難過關。

深交所關注到了這一點,在問詢函中詢問貝因美是否對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存在重大依賴,貝因美表示每年都會收到政府數目不等的專項補助資金,公司根據發展態勢調整經營策略,盤活閒置資產,處置低效資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上述收入本質上與經營息息相關。此外,2019年下半年,實現了扣非淨利潤為正。因此,貝因美認為對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不存在重大依賴。

在業績深陷“泥潭”的背景下,貝因美連年“失血”。2016-2019年,貝因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4.23億元、-1.53億元、2.91億元、-0.5億元。

同期,貝因美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1.6%、62.76%、63.38%、60.48%。而同行上市公司中國飛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37%、48.88%、51.19%、43.36%;雅士利國際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8.43%、26.1%、28.03%、24.37%;澳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9.49%、65.36%、50.29%、51.29%,貝因美的資產負債率均高於上述三家公司。

監管也關注到了貝因美的債務情況,在年報問詢函中詢問貝因美是否存在資金鍊緊張、債務逾期、銀行賬户等資產被凍結的情形。貝因美的説明中顯示,公司雖然貨幣資金為6.65億元,但未受限貨幣資金餘額為2.98億元。並且,貝因美通過質押、抵押擔保等形式獲取貸款金額為15.19億元。截至發稿,貝因美2020年即將到期的債務總額為3.8億元,短期償債能力或承壓。

進軍兒童奶市場決策失誤

作為三聚氰胺風波中少數數未被檢測出的國內知名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之一的貝因美,也曾在奶粉市場“乘風破浪”,並於2011年借東風一舉登陸資本市場。然而貝因美的“高光時刻”只保持了兩年,2014年便業績大“變臉”,直至2020年仍深陷泥潭,曾經的“奶粉第一股”何至於此?

對於近年業績起色不大,貝因美解釋為是受假冒奶粉事件、市場競爭白熱化、嬰兒出生數下降、乳鐵蛋白漲價等外部因素及其傳統渠道轉型不利、達潤工廠投資損失較大、成本控制受限、處理臨期粉等內部因素所造成。

2016年以來,奶粉產品價格中樞上移,產品消費結構出現新的趨勢,超高端產品增長迅猛,中高端產品受到擠壓。貝因美表示,“公司大部分產品處於中高端價格帶,銷售增長愈發困難”。

此外,貝因美在奶粉銷量出現萎縮的情況下,試圖進軍兒童奶市場,也加劇了貝因美的困境。2014年,貝因美公告表示,擬將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北海貝因美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米粉項目”變更為“年產3000噸米粉項目”,將剩餘募集資金7413.48萬元投資於“年產6萬噸兒童奶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彼時,貝因美認為兒童液態奶的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年消費超過350億元,並以每年30%的增長率提升,市場潛力巨大,貝因美對於搶佔這一細分市場信心十足。然而,天不遂人願,不僅當初IPO時的募投項目未達到預計效益,2014年新增的兒童奶項目也未給貝因美帶來較大收益。

貝因美《關於募集資金年度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2019年,貝因美奶粉項目和米粉項目分別實現效益877.44萬元、241.64萬元,兒童奶項目則無收益。

而2016-2018年的募集資金專項報告顯示,兒童奶項目不僅未實現收益,還分別給貝因美帶來-1125.08萬元、-752.77萬元、-170.10萬元的損益。同時,奶粉項目收益也自2016年開始一路下滑,由2015年的8807.02萬元降至2019年的877.44萬元。

對此,貝因美解釋為“隨着消費升級,兒童奶產品需求緩慢”、“受行業變革及市場整體環境影響,公司奶粉銷量下降,考慮到資金成本原因,公司按需定產,相應減少產出”。

子公司商譽被問詢

此前,深圳證券交易所對貝因美下發《關於對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報的問詢函》,其中,監管對貝因美商譽所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增長進行問詢,該資產組組合為吉林貝因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貝因美”)的相關資產組組合。貝因美的説明中顯示,2015年4月, 貝因美收購吉林貝因美65%的股權,並於2016年1月開始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合併對價為1.17億元。

鳳凰網財經注意到,貝因美被問詢的這家子公司曾用名為敦化美麗健乳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剩餘35%的股權由浙江美麗健實業有限公司、杭州美麗健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19.95%、15.05%的股權。天眼查顯示,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均為美麗健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麗健乳業”),曾用名為呼倫貝爾美麗健乳業集團有限公司。

巧合的是,貝因美收購吉林貝因美65%股權,並非貝因美與美麗健乳業第一次產生交易,2009年時,雙方就曾產生關聯。貝因美招股書顯示,謝宏和貝因美集團為消除潛在同業競爭的考慮,將安徽益益及其子公司淮南益益轉讓給呼倫貝爾美麗健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即美麗健乳業。

天眼查顯示,截至發稿,美麗健乳業持有安徽益益65%的股權,安徽國資委持有其35%的股權。

令鳳凰網財經感到奇怪的是,2018年,貝因美曾與關聯方安徽益益及其子公司淮南益益產生過一筆關聯交易,交易內容為貝因美子公司黑龍江貝因美銷售材料給安徽益益及淮南益益,安徽益益及淮南益益再將這筆材料加價銷售給貝因美。

對此,貝因美的解釋為,由於貝因美導購員較為分散且流動性較強,管理難度較大且管理成本較高,貝因美採取了由黑龍江貝因美將產品銷售給安徽益益及淮南益益,安徽益益及淮南益益再將產品加價銷售給本公司的方式,加價部分用於支付本公司導購人員勞務費用。

貝因美表示,鑑於貝因美並未將上述導購費用支付給安徽益益及淮南益益,為了保證交易的公允性,要求安徽益益對上述加價作為折讓處理,但貝因美一直未收到安徽益益和淮南益益開具的增值税紅字專用發票。為了規避因交易不公允所引起的增值税相關風險,貝因美將上述加價部分對應的應交增值税-進項税金予以衝減,同時向杭州市高新區(濱江)國家税務局提出申請繳納增值税,並於2009年6月完成該增值税税款的繳納。

雖時過境遷,但貝因美與安徽益益這系列關聯交易的必要性仍值得商榷,而在這筆交易的第二年,貝因美大股東貝因美集團迅速將安徽益益進行切割,賣身給美麗健乳業,同年6月才完成該筆交易增值税税款的繳納,又透露出一絲“蹊蹺”的味道。更為巧合的是,上市四年後,貝因美又向曾經關聯方的買方美麗健乳業收購了子公司。

二股東恆天然再度減持

7月30日,天眼查數據顯示,貝因美髮生股權變更,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天然”)的股權比例從12.49%變更為10.82%。

而就在7月8日,貝因美公告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辭去董事職務,這意味着恆天然退出貝因美董事會。

眾所周知,恆天然與貝因美的分歧由來已久。貝因美董祕金志強在2019年度股東大會上曾公開表示,公司未來願景是做嬰童經濟,但恆天然希望貝因美做乳業,這造成雙方在戰略上存在分歧。

戰略分歧無法調和,恆天然自2019年三季度開始接連減持貝因美。在最初雙方“蜜月期”時,恆天然以18元的價格,投資約35億元,獲得貝因美18.8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截至發稿,貝因美股價為8元左右,恆天然賬面浮虧超15億元。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