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电商下沉,拼多多向上

電商下沉,拼多多向上

极客公园 ·  2020/01/25 15:04

12 月 20 日,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十週年的前沿思考論壇上,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和得到 App 總編輯李翔,還有幾個老朋友,一起對上一個十年的「科技互聯網」做了一次覆盤。春節期間,極客公園會把這幾家公司的覆盤陸續在這裏放出來,與你一起回顧那些對整個產業、甚至整個社會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公司——試圖回到故事裏的真相,看到結果背後的規律與科學、方法論與世界觀。

下沉市場既不是拼多多的起點,也不是拼多多的終點。

0

今天這篇是前沿思考論壇系列內容的第二篇,要説的是有關「拼多多」的覆盤。

提到拼多多,繞不開的一個詞就是「下沉市場」,但是如果把拼多多的成功只歸結為它抓住了下沉市場,顯然有失偏頗。在我和李翔看來,下沉市場既不是拼多多的起點,也不是拼多多的終點。它的成長真相是什麼呢?今天的文章相信會讓你有所啟發。

電商的場景轉換

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是個連續創業者,拼多多真正的起點,是黃崢在 2015 年創立的拼好貨。

拼好貨也是電商,當時因為淘寶、京東的普及,電商已經很發達了,但有一個品類還沒被電商覆蓋得很好,就是生鮮。拼好貨做的就是水果電商,瞄準的不是下沉市場,而是真正的城市人羣。

拼好貨直接去產地和果農合作,並且採用拼團模式,所以拼好貨上的水果特別便宜,一箱蘋果也就十幾塊錢。

問題來了,黃崢上個創業項目是遊戲,為什麼要做拼團農產品電商?他當時的思考原點,實際上來自於微信崛起帶來的巨大新機遇。

2015 年,微信月活用户已經達到 7 億。黃崢看到,7 億用户是一個全新的巨大流量池。

當年,阿里和京東發展得那麼好,有人説要做新電商平台,大家肯定會説他瘋了。其實,黃崢那時並沒想到要去做一個平台,他做拼好貨的想法特別簡單:生鮮這一個品類沒被覆蓋,微信又有一個巨大流量池,這裏邊可能會有一個不同的、更高效率的玩法,他想試試。試了一下,還真試出了不同的玩法。

拼好貨團隊接受採訪,説過一句話,「用户拼着拼着就熟了。」什麼意思呢?一些用户可能都喜歡吃榴蓮,經常在拼好貨上拼團買,拼來拼去就認識了。這意味着,黃崢在做拼好貨的時候發現,在微信的社交場景下,電商的玩法在出現變化。而他們無意中,踩到了電商場景變化的關鍵節點。這個場景變化到底是什麼?

回憶一下,去阿里或者京東買東西,是什麼步驟?點開 App,搜索框輸入想買的,在結果裏選擇合適物品。簡單説,它就是一個商品的搜索引擎。

中國互聯網的「遠古時代」,也就是2008 年之前,人們買東西是去百度,直接搜索出淘寶或者卓越的商品,然後去電商網站下單。重大的變化,發生在 2008 年 9 月,淘寶正式屏蔽來自百度的搜索鏈接。

你可能好奇,百度能給淘寶導流,為什麼斷掉連接呢?首先,很多導流不是免費的,其次,如果用户習慣在搜索引擎找商品,去電商下單,那電商平台只是貨架和流通的後端。

和用户的需求隔着搜索引擎很危險,百度做電商怎麼辦?百度不做電商,你在後端也沒有出頭之日。潛在風險讓淘寶覺悟了——不要淪為貨架,要和用户直接連接,要擁有自己的流量。

所以,淘寶當機立斷,斷掉了和百度的連接。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它讓淘寶成為世界最大商品搜索引擎,成為今天「萬能的淘寶」。

我們去淘寶搜東西,成了淘寶的流量,淘寶不需要再付出更高成本從外部獲得流量。從結構上,避免了被搜索引擎「截胡」的風險。

所有的這些,都是上個時代的電商場景,叫「搜索場景下的電商」。特點是,用户都是帶明確目標,到平台檢索商品,比價選擇。

但是,黃崢通過拼好貨這種拼團模式,在微信這個通信平台,運用社交屬性嘗試電商的時候,他發現存在一個社交電商的場景,而這個場景和搜索場景的電商不一樣。

今天我們在社交場景下買東西的是什麼流程呢?家人朋友,在微信對話給你個鏈接,也許拼團差人,也許分享優惠之前你沒想過要這個商品,社交關係幫你確定了購買需求。

可以看出,購物和社交正在出現關聯。社交場景下,購買不再是一個確定需求下的搜索的過程,而成為一個在分享和推薦過程中被激發的行為。

很顯然,這和搜索場景電商的購買和轉化機制是完全不同的。這是環境的變化,就像李翔老師在分析小米的時候説過,環境變化就是會帶來新的機會。

這個機會裏,除了場景變化帶來的新玩法更有效率。當時還有更大的紅利,就是微信這個新的社交場景,傳統電商巨頭並未染指。

微信崛起後,阿里也擔心變成貨架,沿用當時對搜索引擎的做法,主動斷開了和微信的連接。大家知道,在微信裏分享淘寶連接,太麻煩了。

京東雖然 2014 年就入駐微信平台,但只是另一個移動版頁面,本質還是搜索場景的思維,利用微信的流量,沒有新的玩法。這時,我們看到,電子商務這個星球,正在出現一個新大陸:它源於微信這個全新流量池,因為社交關係的捲入,電商購買機制也有所不同,甚至,這種機制還有可能帶來更高的效率。更關鍵的是,它和已有的電商巨頭之間,還隔個「大西洋」。

黃崢的拼好貨,就是想去印度賺點錢的船,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美洲新大陸,這個新大陸,就是社交場景下的電商。

0

供需新平衡

拼好貨做了幾個月之後,黃崢又做了一個不一樣的電商叫拼多多。

拼好貨,做的是水果電商,B2C 模式,瞄準城市人羣。拼多多,不一樣的風格,賣的不僅是水果,還有更多生活用品,用户就不止城市人羣了,但是核心都是一樣的,就是超級便宜。

一年下來,拼好貨用户做到 6000 萬,拼多多更好,一年獲得了 1 個億的用户。2016 年 9 月,黃崢將兩者合併了,説是合併,其實是關掉拼好貨,全力投入到拼多多,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黃崢為什麼這麼做?

當年 7 億微信用户,電商用户 3 億,這裏面沒對上的 4 億用户在哪兒?就是來自三四五線的,我們所説的「下沉市場」的用户。顯然,黃崢思考電商的起點不是下沉市場,但是,下沉市場讓他看到了更大機遇。

當時這 4 億用户已用上微信,這説明他們已接入移動互聯網,微信紅包也培養了支付習慣;電商發展,讓物流體系逐漸健全,本質上,這些用户,已經處於一種「電商 Ready」的狀態。

0

這樣一個龐大的電商 Ready 人羣,其實還沒人染指,所以,關掉拼好貨,聚焦拼多多,體現地是黃崢的洞察——在電商新大陸上,藴含的不止是細分品類的機會,更是建立電商新平台的大機遇。

但是,要激活這個巨大的市場,並沒那麼容易,這些新用户已有微信,也「電商 Ready」狀態了,但當時並沒有匹配給這些用户足夠低價的商品,畢竟這些新用户,雖用上了微信,但消費能力和城市用户還有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巨大阻礙。

其實,對於這樣一個市場,巨頭也不是沒思考過。阿里在2014 年推出千村萬縣項目,3 年投入了 100 億來補貼推動農村電商,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3 年 100 億其實不算多,現在一個雙 11,拼多多就補貼 100 億。所以在當時,這樣的投入確實不足以打開這個市場。與此同時,巨頭沒有堅持做這個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都在忙着消費升級上。

2012 年阿里成立天貓是受到京東啟發,它的 B2C 戰略很符合城市人羣消費升級的趨勢,阿里的重心也從淘寶的 C2C,開始全力推進 B2C。

接下來幾年雙方一直是激烈競爭的狀態,雖然京東不能顛覆阿里,但是吸引了阿里大部分的注意力,當時兩家巨頭的重心是爭奪大品牌入駐,壯大 B2C 業務。做消費和體驗升級的時候,「上山下鄉」,也只能是試試看。

巨頭的所有動作,都會帶來連鎖反應。之前淘寶 C2C 平台上所謂的「山寨」「白牌」「9 塊 9 包郵」被平台忽視,甚至拋棄了,因為當時的焦點是「升級」。

平台可以迅速調整商業策略,但這麼大的一羣商業力量、一個龐大的製造業生態,是不可能在一瞬間消失的。

一邊是已經「電商 Ready」 的、龐大的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户,另一邊,出現了不被主流電商平台所接納、足夠便宜的商品。那個時間點,黃崢不僅看到電商進入社交場景的機會,同時發現 這樣一個有待挖掘的市場出現供需新平衡的可能。這是黃崢關掉拼好貨,聚焦拼多多的重要原因。

今天拼多多的成績證明了黃崢當時對機會的判斷和選擇是正確的,到 2018 年拼多多上市,從它的招股書上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虧了 13.5 億 但贏得了 3.5 億用户,每個用户虧了不到 4 塊錢。對比一下,2018 年,你要讓一個用户裝一個淘寶或者京東,成本至少 200 元。

4 塊錢是什麼概念?1 塊錢的紙巾、2 塊錢的水果、3 塊錢的衣服,正是這些 9 塊 9 包郵資源,讓拼多多贏得了 3.5 億的用户。

如果説拼好貨的出現,是黃崢看到了社交場景下電商的新機會,那麼聚焦拼多多,並選擇下沉做突破口,真的是他鋭利的「第一刀」。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創業公司洞察機會和選擇路徑的好案例。去年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我和黃崢有過一次非常深入的交流,當時,他當時跟我表達過一個看法,讓我印象很深。

他的表達概括起來就是,拼多多隻是一個帶有些許偶然的必然。創業這麼艱難的事情,能簡單歸結為一個必然?聽起來太牛了。但我知道他不是一個喜歡説大話的人。

我和李翔在覆盤時也思考,這個必然是什麼?後來發現,黃崢説的必然,不是拼多多必然會成功,而是那個時間節點,存在幾個必然機遇。

微信這個新的流量池崛起的時候,怎麼會不存在機遇?拼好貨就是從這思考而得來的。當你發現一個新的場景,裏面很有可能存在新的流量轉化機制,其中的消費方式和決策方式不一樣,就有了新的玩法,比之前還有效率。

供給與需求建立新的連接,這種連接之前沒有被建立過,那它當然會存在建立一個新平台的機會。

0

回過頭想,如果我們説拼多多隻是憑藉下沉市場,贏得勝利就只看到一個表象,但其實,我們沒能對它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解讀。所以,這個時候我再説,下沉市場只是他鋭利的「第一刀」,下沉市場既不是拼多多的起點 也不是拼多多的終點,大家至少能同意一半了吧?

剛才我還提到,下沉市場也不會是拼多多的終點。

這句話,又怎麼理解呢?

提升供給和消費確定信

你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對價格敏感的,就只有下沉市場的用户?

其實不管城市還是鄉村,都對價格敏感。拼多多,一個手機要比別處便宜 1000 多,我挺敏感。紙巾便宜一兩塊,我可能不會給朋友轉優惠券。

不同市場用户,對便宜的定義不同。下沉市場可能便宜兩塊,就會讓人想去拼團,城市市場需要便宜 200,才能讓用户快樂地去分享。

拼多多已上市了,它一定不滿足於把下沉市場吃完,它着眼的一定是要成為社交場景下新形態電商平台的機會,而要不斷突破邊界去成長,獲得更多用户。它核心的引擎是什麼?歸根結底,肯定還是那個更便宜。

有人會説,在拼多多上買手機,就是為補貼嘛,問題是,你能用補貼拿下全國用户嗎?另一點,下沉市場用户的消費就不升級嗎?之前用 9 塊 9 包郵資源,匹配了下沉市場用户的需求,但是他們也要升級啊,當他們升級,9 塊 9 包郵資源不再匹配時,拼多多要如何滿足他們,同時又保持自己更便宜呢?

這就是對黃崢團隊最大的挑戰。拼多多還真的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幾個月前,公園採訪了一家安徽的玻璃生產商,他們做玻璃杯產品,公司挺大,已經上市了。作為玻璃製品頭部企業,他們訴求和所有制造業訴求一樣,就是更多訂單量。

拼多多找到這家公司要求合作時,他們比較懷疑,但還是和拼多多試驗了一款「1 元秒殺」的玻璃杯,上線拼多多之後,效果非常好,1 個月賣了超過 15 萬隻。

這件事讓他們對拼多多的能力有了更大信任,接下來,雙方又合作了兩款廚具。這次合作上,拼多多給了重要的建議和引導,拼多多説,從用户數據來看,用户對「又大、又厚、耐高温」敏感,當然還要「便宜」,滿足這些要求,有機會成為爆品。這次一試,又爆了,兩款產品的總銷量超過 30 萬。

其實這家公司在其他電商平台也是有銷售的,但是這次嘗試,讓它在拼多多上的銷量,佔了它電商銷量的三分之一。這個故事,我們能聞出什麼味道?拼多多不是一個簡單的渠道,它可以反向對生產端,提出基於用户需求的引導。

這些引導,又是來自用户數據的積累和判斷,利用這些數據進行生產,要比之前廠商找渠道商拍腦袋去生產,更容易產生爆品。爆品非常令人興奮,為什麼?更少的庫存,更少的產品,創造更大的價值,誰不想要?如果能做到這點,只要賣得火,週轉快,便宜又何妨?

當然,玻璃碗只是一個案例。2018 年底,拼多多啟動了一個叫「新品牌」的計劃,就是想要幫助更多像玻璃碗公司一樣的製造方,去用 C 端的數據,來指引製造方生產更匹配需求的爆品,讓他們能賣得更便宜,卻能更賺錢。

現在來看,裏面很多還是玻璃碗、紙巾這樣的日常用品,拼多多希望,可以把案例複製到更多領域,連接更多商家。

這裏面也有問題,你要説數據,其實電商平台都有,他們應該也嘗試過,可能發現這些數據還是有限的。要想形成更大、更持續的效應,需要在數據上有更大突破。如何能在數據上做得更好,對拼多多來説是個巨大挑戰。

拼多多 CTO 陳磊在年初的創新大會上,提出一個新的思路,叫「分佈式智能」。這個詞聽起來很玄虛,簡單説,就是你可以想象,拼多多給每個人分配了一個購物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它觀察你,記錄你的購買習慣和興趣。這樣能讓平台找到匹配你的商品,這就是為什麼打開拼多多,推給你優惠券都是你想要的。這個不新鮮,電商平台都是這麼幹的。

大家注意,拼多多是社交場景電商,所以它在數據上,加了一層社交關係的思考。

你的購物機器人,會和你家人、朋友的購物機器人互相溝通,因為你們分享過優惠,拼過團,有了社交聯繫,拼多多不知道你們的好友關係,但通過行為判斷你們的關聯。溝通的結果是,你雖然沒下單,但你朋友下單了,因為你們有社交關係,也會觸發你的購買行為,而購物數據,就隨着機器人溝通,越來越豐富。

社交網絡的裂變,是拼多多這種社交場景電商的優勢,類似的購買行為和數據收集,很難在傳統電商系統中發生。通過社交關係獲得更多數據,更好指導生產商製造爆品,肯定是拼多多的重要發展方向。

今天他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市場,而是提升供給和消費之間的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是帶來長期更便宜的關鍵。

黃崢其實是一個很愛思考的人,他寫過公眾號,在裏面可以看到他思考的原點。在一篇叫《市場多一點,還是計劃多一點》的文章裏,他就寫了對於確定性的思考。

他寫道,如果我們能保證每個人的確定性需求,知道人們真的想要什麼,並且確實會下單,那麼反過來它就可以降低組織生產的不確定性。

不需要去試驗很多產品,直接生產想要的,本質上就能實現資源和資本的更有效配置,説白了,就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結果就是更便宜嘛!這是黃崢在 2017 年 9 月寫的。

可以看出,黃崢現在思考的,肯定不止下沉市場。我和李翔在覆盤的時候,感受到過去 15 年,電商提高流通效率,帶來更好的體驗。電商未來的機會,黃崢看來,可能是提升供給側效率方向。

如果能通過數據指導生產更有效率的製造和生產,就能帶來更新的價值的釋放,這種價值的釋放,才能支撐建立一個新形態的電商平台。

0

忘記下沉,科技向上

講完拼多多的發展歷程,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我和李翔那個總結——下沉,既不是拼多多誕生的起點,也不是拼多多思考的終點,下沉市場,只是黃崢鋭利的第一刀。

這件事給我們重要啟發:當提到下沉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想到「細分」「簡化」甚至是「降維」,但是,拼多多的案例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電商通過搜索場景到社交場景的轉換的時候,藴含了更高效率的玩法,它讓電商價值不止於流通側,甚至有對供給側提升效率的新可能。

某種程度上,這不是電商的下沉,更像是是電商模式的升級,這是一個很符合規律的事情。

因為科技永遠是向上的,我們不應該追逐「下沉」的概念,用科技去尋找升級的機會。這也是拼多多這個案例,讓我們在思考市場選擇的時候,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發。

主講人:張鵬

思考夥伴:李翔

執筆整理:羅登,靖宇,及極客公園內容團隊

0

剛剛結束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十週年:

我們和倪行軍、王小川、傅盛、米雯娟、陳睿、劉作虎、樊登……一起,在邁入下一個十年之前——聊了聊「咱們做事兒的人」都關心的那些事兒,方向在哪、機會在哪、方法是什麼?

也許我們不能準確預測未來到底什麼樣,但我們可以為下一個十年帶去更獨立的思考、更成熟的認知,和更好的自己。

GEEKPARK IF 2020 預售票現已開啟,點擊下方小程序立即預定。

▼今年 IF X 的體驗如何?

▼點擊「閲讀原文」填寫問卷贏開心大獎。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