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拜登砸千亿美元发展电动车,“抄作业”搞产业补贴没那么容易

拜登砸千億美元發展電動車,“抄作業”搞產業補貼沒那麼容易

巴倫週刊 ·  2021/08/08 18:25

來源:巴倫週刊

作者:郭力羣

01.png牛牛敲黑板:

實現這些電動車生產目標需要大量支出,這會帶動相關行業和公司的發展,爲投資者創造投資機會。

8月5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出一項大力發展美國電動車行業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把電動車佔美國新車總銷量的比重提高到50%。

圖片

該計劃中的電動車包括電池電動車、燃料電池和配備汽油發動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旗下擁有克萊斯勒的Stellantis在內的主要汽車製造商都參與了這一計劃。

自上任以來,拜登的一些行政令及提案有不少內容涉及美國的產業發展,大規模基建計劃就體現了提高美國製造業全球競爭力的願望。有分析認爲,在全球車輛電動化進程加速之際,爲了提高競爭力,拜登這次提出的目標標誌着美國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白宮在新聞稿中稱:「拜登總統認爲,現在是美國引領電動車製造、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的時候了。」

事實上,拜登在2021年3月31日就已經宣佈了一項規模爲1740億美元的電動車行業發展扶持計劃,其中包括1000億美元的消費者購車優惠、耗資150億美元的充電樁建設、耗資450億美元的校車和公交車電氣化計劃以及爲在美國新建電池工廠提供補貼,併爲已關閉的汽車工廠改造成電動車整車和零部件工廠提供140億美元補貼。

《巴倫週刊》認爲,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大量支出,這會帶動相關行業和公司的發展,爲投資者創造投資機會。此外,有分析指出,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敦促中國停止通過補貼、政府優惠政策等干預措施扶持重點產業,現在拜登政府似乎也開始效仿這種做法,但想「抄中國作業」可能沒那麼容易。

千億美元投資將令多個行業受益

《巴倫週刊》指出,目前美國道路上只有大約200萬輛電動車,2020年售出的汽車中只有2%是純電動車。2021年上半年,通用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交付量爲130萬輛,其中電動車只有2.03萬輛,僅佔1.6%。

通用汽車此前宣佈,計劃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投資350億美元開發電動車,其中約80億美元用於生產電池,未來該公司電動車年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如果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需要花80億美元生產電池,那麼按照拜登的計劃,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銷量800萬輛(約佔美國輕型汽車年銷量的50%),就需要640億美元。

除了生產電池要花的錢,汽車製造商還要設計和組裝電動車,據《巴倫週刊》估算,福特每年大約花50億到70億美元對該公司產能在500萬到600萬輛之間汽車工廠進行維護和升級。相比之下,過去幾年,特斯拉在上海、德國和美國德克薩斯州新建150萬輛電動車產能的工廠就花了大約50億美元,大致相當於每生產100萬輛電動車要花30億美元。按此計算,福特對現有工廠進行裝備更新並提高電動車產能還需要額外花220億美元。

此外還有充電基礎設施,目前美國只有幾千個快速充電站。帶電池備份的充電設備生產商FreeWire的首席執行官阿卡迪·索西諾夫(Arcady Sosinov)稱,充電速度最快的充電器的售價約爲每個10萬美元,這個價格不包括安裝費。如果要建設5萬個快速充電站,可能需要10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爲了實現拜登提出的目標,這相當於需要在未來九年內投入近1000億美元(僅在美國)。有很多行業和公司會在多年內參與其中,這對ChargePoint (CHPT)等電動車充電公司和羅克韋爾自動化(ROK)等資本及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中國公司寧德時代(300750)等電池製造商也會受益匪淺,在中國電動車銷量迅速增長之際,過去12個月寧德時代斥資約30億美元提高產能。目前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都是非美國公司,主要分佈在中國、韓國、和日本。

此外,生產電池需要鋰,因此鋰礦業也必須提高產能。2020年,全球鋰的開採量約爲40萬噸,足以用於每年200萬至300萬輛的電動車生產量。如果美國準備把年產量提高到800萬輛,加上其他國家的生產需求,全球將需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每年都多開採500萬噸鋰,對整個鋰行業來說意味着13倍的巨大增長。需求的增長對Albemarle (ALB)等礦業公司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該公司在全球鋰礦市場佔有約20%的市場份額。

券商Evercore的分析師認爲,未來幾周電動車股和電動車電池股有望大漲。此外,美國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中包括了爲電動車充電站提供資金,即將出臺的預算調整方案預計也將包括電動車相關激勵措施,爲相關股票的大漲帶來了更多催化劑。

美國「抄作業」不容易

拜登在3月份宣佈了電動車行業發展扶持計劃後,又在5月份強調了這一計劃,稱汽車行業的未來是電動車,美國應爲「清潔汽車」提供購車補貼。有分析指出,爲了扶持被視爲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行業,美國也開始強調「優惠」、「補貼」,而之前這一直是美國敦促中國停止的做法。

美國參議院7月份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產業補貼法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是批准撥款520億美元興建半導體制造工廠。根據貿易研究組織Global Trade Alert的研究,過去10年美國的這類干預措施顯著增加。 

在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和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背景下,美國政府對產業的扶持力度正在擴大。一些政府官員認爲美國必須也採取政府幹預手段,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看着中國主導重要產業」。 

知名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近日撰文指出,拜登的經濟政策帶有濃厚的新民粹主義色彩,這些政策實際上是特朗普的翻版,在特朗普任內興起的新民粹主義經濟政策,到了拜登這裏被髮揚光大,和歷屆美國政府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截然不同。

有分析認爲,這種做法和美國倡導的反對政府幹預資本市場、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的主張相悖,可能會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此外,由於美國兩黨對立日益嚴重,一些政策落地的難度也非常大。

此外,《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近年提出的構建「雙循環」中涉及的產業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爲了降低中國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比如之前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公司提供關鍵技術的做法。就算美國也像中國一樣投入大量扶持資金,可能也難以建立真正獨立的供應鏈,因爲中國在許多供應鏈環節上占主導地位。

編輯/irisz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