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A股核心资产加速下跌,有必要对价值投资进行重新思考吗?

A股核心資產加速下跌,有必要對價值投資進行重新思考嗎?

郭施亮 ·  2021/07/28 15:14  · 觀點

文章來源:郭施亮

作者:郭施亮

01.png「面對這一批核心資產,在過去半年時間內,股價卻出現了40%左右的跌幅,很難想象這種跌幅會發生在一個震盪市場環境之下。假如企業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惡化,那麼很可能與政策監管環境等因素有關。此外,可能與市場投資風格以及掌握價格話語權的大資金大機構運作動態有關。

核心資產下跌的幾種解釋

從這一次出現大幅調整的上市公司情況分析,主要分為幾個類型。

第一個類型,以萬科、海螺水泥、保利地產為代表的傳統藍籌股為主。對這類傳統藍籌股,雖然屬於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但因與地產行業關聯度很高,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未來企業的盈利增速可能存在較大的變數,從這一輪調整行情中,部分核心資產的累計跌幅已經超過了30%,基本上釋放出未來幾年業績增速下滑的預期,但現階段內市場對房地產行業以及相關行業領域比較敏感,所以對這類行業的估值定價也會是非常保守。

第二個類型,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核心資產,雖然這類核心資產與房地產行業的關聯性不大,且本身具有一定的定價權與護城河,但從累計最大跌幅來看,茅臺累計跌幅已經有30%以上,五糧液跌幅也並不少,對這類核心資產的調整,可以定義為機構調倉的行為,也可以形象描述為機構抱團瓦解的現象。

第三個類型,以騰訊、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經濟企業,它們也是市場比較公認的核心資產。從累計跌幅來看,同樣也有40%以上的跌幅,即使是市值數萬億的騰訊,這一輪調整下來,市值蒸發數萬億,股價也加速往去年3月份前後的位置靠攏。對這一類核心資產的下跌,更可能與政策監管層面的因素有關。但是,現階段內市場擔心的是政策監管信號還沒有一個明確性的拐點,核心資產何時實現利空出盡,仍然是一個變數。

價值投資有必要重新評估嗎?

無論是與房地產關聯性很高的核心資產,還是本身具有較寬護城河的核心資產,或者是互聯網巨頭企業,在這一輪調整行情中,它們的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有的跌幅超過了40%。在當前的震盪市場環境下,顯然不是正常健康的現象。

對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優秀企業,本身應該具有較強抗週期性的特徵,同時憑藉企業自身的風險防禦能力,可以在震盪市場以及下跌趨勢環境下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走勢。但是,從此輪調整行情中,對相關的核心資產,似乎並未可以展示出這一抗跌、抗週期的優勢,反而出現了跌幅遠大於同期市場指數的表現。

剔除企業基本面的影響因素,那麼與政策監管鬆緊因素有關。此外,基本上離不開掌握價格話語權的大資金大機構的影響。如果從綜合影響力分析,政策監管的影響大於大資金大機構的影響,而後再考慮企業基本面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經歷了近年來A股市場加速機構化的行情之後,目前股票市場的機構化程度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在機構投資者掌握較大價格話語權的背後,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走勢卻從很大程度上受到機構資金的影響。

從過去半年的市場行情中,但凡有機構資金關照的行業賽道,基本上可以起到逆勢上漲的走勢,但遭到機構資金拋棄的資產,則可能會上演跌跌不休的行情。歸根到底,高度機構化行情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漲時助漲,跌時助漲,而且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動向卻與政策監管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性。

從機構高度抱團到機構抱團的瓦解,這可能成為部分核心資產股價加速下跌的導火索。在政策監管環境收緊的影響下,卻加速了機構抱團瓦解的速度,且隨着市場非理性的集中拋售現象出現,情緒化拋售行為已經佔據了主導的地位,並加速重構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體系。

在A股市場做價值投資,只盯着行業與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顯然是不夠的,更需要關注到政策監管的動向以及大資金大機構的投資行為。但是,當市場被部分投機性較強的機構資金掌握價格話語權後,反而容易影響到市場正常的運行秩序,並不利於股市的長遠健康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分析,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性更甚於普通散户,而且自律性未必比得上普通散户。

編輯/yabo

市場回調,個股大跌,股票投資專業門檻高?無法準確把握時機進場出場?不妨將資金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幫您理財規避黑天鵝,讓您省心又放心。選擇大象財富,涵蓋多隻大牌基金公司的明星產品,實現有效資產配置。

bi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