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打脸美联储!美银:“恶性通胀”已不远,美股牛市正走向终结

打臉美聯儲!美銀:“惡性通脹”已不遠,美股牛市正走向終結

騰訊美股 ·  2021/06/29 21:18

來源:騰訊美股

01.png牛牛敲黑板:美國銀行的判斷是,「未來兩年到四年內,美國通貨膨脹率至少也將有2%到4%」,其主要來源便是「資產、商品和住宅通脹」。美聯儲已經開始了豪賭,投入自己的名譽和信用也要讓超級寬鬆的利率機制一直保持到2023年,但是首席投資策略師哈內特預言説,「全球央行未來六個月內就將開始緊縮,只有一場大崩盤才可能防止他們這麼做」。

自從5月初開始,企業第一季度盈利季節的財報會議上,關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的種種言辭就不絕於耳,與去年同期相比,通脹言論在企業高管口中出現的頻率猛增了800%之多。這也就難怪,美國銀行首席股票策略師薩布拉瑪尼安(Savita Subramanian)當時也不能不感歎:「從絕對數字角度看,企業在財報會議上提及通貨膨脹的頻率已經接近2011年的創紀錄水平,‘暫時性’的惡性通貨膨脹已經在前方不遠處了。

圖片

一家華爾街大行居然會認真地發出關於惡性通貨膨脹的警告,哪怕冠以「暫時性」的前綴,也足以讓人們感到不寒而慄了——聯儲是不是正在失去對價格的控制力?本月早些時候,另外一家大機構德意志銀行也發出了明確的警告,説聯儲對通貨膨脹措置不力,使得全球經濟坐在了「定時炸彈」上。

當然,美銀還是給自己的論斷留下了一點餘地,這一點其實也與聯儲別無二致——歸根結底,他們都在強調「暫時性」,而所謂暫時性的定義簡直是一條鬆緊帶,畢竟也可能短到只有幾周,這就意味着未來強烈的痛苦週期一定程度上還是可控的。

不過,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儘管對於聯儲所謂的「暫時性」,市場一直是持高度懷疑態度,但這還是被聯儲拿來當作了制定貨幣政策的基礎——從目前的點陣信號看,他們要到2023年才加息,而那時候,通貨膨脹率很可能已經來到了兩位數。

不過,聯儲這一派輕鬆的論調還是不乏應和者,比如上週五密歇根大學最新發布的消費者情緒調查報告就預言説,飛漲的通貨膨脹不會持續太長時間,該校消費者情緒調查經濟學家柯爾丁(Richard Curtin)寫道:「對未來一年通貨膨脹率的預期已經從5月間創下近十年最高紀錄的4.6%回落到了4.2%,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相信,各種價格的大漲將多半隻是暫時性的。」

可是,就在同一天,美國銀行卻站出來給所有這一切樂觀論調潑下了一盆冷水。該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備受業界推崇的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在研究報告當中寫道,美國的價格飛漲很可能將不是暫時性的,而是將持續至少四年。

哈內特指出,雖然美國通貨膨脹率過去一百年的平均水平是3%,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平均水平是2%,而2020年更是隻有1%,但是「2021年迄今為止的年化數字已經達到了8%」。他揶揄道:「在刺激、經濟增長、資產/商品/住宅通貨膨脹實質上已經永久化的情況下,還是有這麼多人相信通貨膨脹將是暫時性的,這實在是令人摸不着頭腦。」

由於前述因素,美國銀行的判斷是,「未來兩年到四年內,美國通貨膨脹率至少也將有2%到4%」,其主要來源便是「資產、商品和住宅通脹」。聯儲已經開始了豪賭,投入自己的名譽和信用也要讓超級寬鬆的利率機制一直保持到2023年,但是哈內特預言説,「全球央行未來六個月內就將開始緊縮,只有一場大崩盤才可能防止他們這麼做」。

哈內特接着列出了他如此超級鷹派立場的一些具體根據。首先是財政政策泡沫,比如拜登最新的基礎設施計劃「使得過去十五個月以來全球的貨幣和金融刺激總規模達到了30.5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和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如果説之前還有人奇怪為什麼現在成百上千萬人都在失業之中,消費支出卻大幅超出疫情爆發之前,答案其實也就在這裏。

隨後,這位美銀首席投資官對資產膨脹進行了分析,在這個問題上,甚至保守的高盛也不能不承認,與温和的經濟膨脹相比,資產膨脹已經過度嚴重了——儘管經濟膨脹其實現在也已經開始上行了。

圖片

哈內特還指出,各國央行過去十五個月以來平均每小時就要購入價值9億美元的金融資產,使得「各種股票和商品這十五個月當中所獲得的漲幅極端驚人,足以讓之前百年的總體回報黯然失色」,全球股市的總市值在這段時期也漲到了令人頭暈目眩的54萬億美元。

圖片

還有,雖然商品膨脹已經在過去六個月時間裏突飛猛進,但是近期力度絲毫不減,以至於雖然聯儲已經開始吹鷹派口徑的風,哈內特依然預計原油價格將在2022年漲至100美元。

圖片

再之後還有住宅膨脹,或者用房地產巨頭澤爾曼(Ivy Zelman)的話説,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住宅惡性膨脹」了。哈內特指出,房價大漲之風已經吹遍了美國、英國、斯堪迪納維亞諸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比漲幅接近30%,可以説是近五十年以來的第四波超級大繁榮了。

圖片

在這種局面之下,挪威、丹麥、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央行都轉向了「宏觀謹慎」政策,比如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以飛漲的房價為重要參考——眾所周知,聯儲可不是這樣。

不必説,聯儲和其他這些央行一手打造的各種資產泡沫,還在讓財富不均的情況變得日益嚴重。雖然央行們不可能承認,但是哈內特明確寫道,市場的表現其實幾乎總是領先於宏觀經濟的——換言之,可以視作經濟的領先指標,而聯儲又知道他們自身的能力,只能通過信用利差和股票價格來影響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於是乎,他們的政策完完全全都是在針對華爾街的。

圖片

可是,問題在於,從遙遠的格林斯潘年代,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聯儲對策」式救援以來,華爾街的持續大繁榮正變得與現實經濟和普通人的福祉距離日益遙遠。正如下圖所示,美國金融資產的盤子現在已經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3倍。

圖片

或者,可以做一些最簡單最直觀的比較。美股的總市值目前比疫情爆發前高出了27萬億美元,而美國非農支薪人數卻比2020年2月少了足足800萬。

哈內特的結論是,「要以量化寬鬆解決貧富不均問題,簡直是緣木求魚」。其實,聯儲的人們就真的不明白這一點嗎?

綜上所述,哈內特指出,雖然美股幾乎每天都在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這超級派對現在正在走向散場,而導致其落幕的因素包括高企的通貨膨脹,轉向鷹派的央行,疲軟的經濟增長等。加息、監管、再分配的所謂3R走高,頭寸、政策、利潤的所謂3P見頂將導致股票/信貸下半年的回報變低,甚至成為負數,這就使得做多通貨膨脹資產和防禦性股票資產的所謂槓鈴交易成為最佳選項。

哈內特這種判斷的根據是,在他看來,當前美股市場的買進狂熱其實和20世紀60年代晚期頗為相似,「當時,由於財政政策的過剩和聯儲的屈服,通貨膨脹與利率宣告脱鈎,結果就是,所謂漂亮50股票與小型價值型股票形成了槓鈴,表現要大幅好於債券」。

圖片

在分析了20世紀60年代的情況後,哈內特指出,當時的漂亮50股票,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大型科技股票:「從1966年到1970年期間,通貨膨脹第一波高企時,漂亮50股票表現極為出色,而到了70年代前期,通貨膨脹第二波高企時,漂亮50卻走到了長期性的頂部,之後就是長達十年表現都不及平均水準了。換言之,FAAMG超越大盤的日子,現在也幾乎要結束了。」

圖片

編輯/isaac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