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换电站心血最多、自动驾驶刚起步…在蔚来3184条专利里,我们看到这些

​換電站心血最多、自動駕駛剛起步…在蔚來3184條專利裏,我們看到這些

騰訊科技 ·  2021/04/09 22:42

來源|企鵝解碼

作者|騰訊科技 文華

01.png牛牛敲黑板:

對於注重用户服務,致力於打造粉絲社區的蔚來來説,車不僅是代步工具,也是可移動的生活空間,更是通往中產生活的門票。這其中的想象空間,也必然比賣車來得更廣泛深遠。

綜上,蔚來在「電」上的專利佈局下了很大功夫,最重要的佈局在核心服務場景「換電站」,今年蔚來正着手佈局第二代換電站,計劃年底衝擊500座;

然而在智能化,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主要智能化場景上,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

剛剛過去的Q1,蔚來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3月交付7257台,創歷史新高,Q1共交付20060台,首次達成單季交付超2萬台,同比增長422.7%。

截至4月8日,在企查查平臺查詢,蔚來在中國共有2768條專利,其中香港41條;以「NIO NEXTEV LIMITED」查詢,在歐洲的專利有204條;以「NIO USA」為主體查詢,在美國有193條專利;另外,在韓國也有13條,日本7條。

圖片

蔚來在各國各地區的專利數量佔比

蔚來在全球共提交專利3184條,是中國三家造車新勢力中,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企鵝解碼試圖通過這3184條「毛細血管」,看看蔚來的研發實力。

圖片

蔚來專利一覽:高頻詞彙都與「電」相關

發明專利佔比44%,含金量不低

在中國專利系統裏,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大分類。
目前,蔚來在中國的發明專利有1208件;實用新型984件;外觀設計533件。

圖片

依據我國專利法,發明專利的審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審、公佈、實審以及授權五個階段。最終的授權將依據新穎性、創造性和適應性等標準,綜合審查。目前蔚來在中國已獲得最終授權的發明專利為202件,佔比17%。

圖片

發明專利是具備開創性或突破性的專利,而實用新型俗稱「小發明」,是基於之前的產品或技術做的改進,專利法中對實用新型的創造性和技術水平要求較發明專利低。換言之,發明專利越多,代表着含金量越高。

蔚來的發明專利佔比最高,44%,其中已獲授權的發明佔比17%,可見蔚來的專利「含金量」並不低。

2017年,專利與產品齊爆發

圖片

歸屬於蔚來主體公司的專利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1月6日,是一項發明專利「一種汽車用的電驅動系統及使用了該電驅動系統的汽車」。電驅動系統是電動車的動力「心臟」,蔚來由此開啟了真正的造車之旅。

在中國地區,蔚來公佈專利數量最多的一年是2019年,1230件。

其中發明專利540件,實用新型437件,外觀設計253件。

圖片

一般情況下,發明專利從提交到公佈,週期約18個月,一年半。

依此倒推,這批數量最大的發明專利提交時間,應該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

追溯回2017年4月份,蔚來攜11輛車亮相上海國際車展,其中就有首款量產的ES8。(蔚來參展的11輛車,包括2輛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蔚來車隊賽車、6輛電動汽車蔚來EP9、1輛無人駕駛版EP9、概念車蔚來EVE及最新量產車蔚來ES8。)

可見,大量的專利積累孕育了這次產品的爆發。2017年,真正是蔚來蟄伏之後的黎明破曉。

另外,需注意的是,2013年,也就是在蔚來成立之前,蔚來也擁有5項專利,只不過這是蔚來全資收購北京阿爾特(收購後更名為北京馭鋒)之後,所獲得的其司所有專利。

此次收購,除了技術及專利,蔚來也獲得了該公司的所有汽車工程師。

2013年,北京馭鋒共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包括汽車車身的焊接夾具、汽車的車門裝具、汽車模型的移型車、合邊模具、鈑金件的切割定位底架及其切割定位裝置。

這幾項專利,雖説不算「硬核」,但也給蔚來在汽車硬件的專利佈局上率先打下了基礎。

在「電」上計之深遠,「換電站」心血最多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車的區別在於動力系統從機械能轉為電能,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三電」,包括電機,電池,電控。

圖片

在蔚來專利佈局中,僅以電池、電機、電控/電子控制為關鍵詞搜索,專利共計518條。

在「三電」中,「電池」相關的專利佈局最多。

雖然電池是完全市場化的產品,有成熟的供應商,比如寧德時代。電芯涉及到原材料(如磷酸鐵鋰、三元鋰),無法自主控制,但電池的核心競爭力,如自主設計生產電池組件與電池管理系統,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翻閲蔚來電池相關專利,「電池組件」相關專利有10條;「電池管理」相關68條,涉及動力電池遠程監控報警、電池冷卻、電池健康評估等。

還記得2019年蔚來多起自燃事件嗎,主要原因是採用了能量密度高但熱穩定性差的三元鋰電池。目前主流解決辦法是水冷散熱。

因此,在電驅動系統相關的温度控制上,可以看到蔚來下了很大功夫,僅冷卻相關的專利就有51條。

另外,從充電場景來看,目前蔚來已建立起「可充可換可升級」的補能體系,共有5種補能方式,分別為專屬充電樁、換電站、移動充電車、超充網絡和代客充電服務。

圖片

蔚來的三大充電王牌

其中,充電樁、換電站、充電車(又稱「補能車」)涉及到自主研發,被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稱為蔚來的三大加電王牌。

圖片

其中,相對動輒1小時的充電服務,號稱3分鐘就能解決的「換電」服務,是蔚來一直引以為豪,且正在鞏固的護城河。沈斐曾判斷,「只有換電才能讓電動汽車加電的速度超越汽油車加油。」

從專利層面來看,蔚來在換電方面專利佈局最多,有466條,涉及精準定位,快速拆卸,緊湊集成,靈活部署等。
其中,最新一項是今年3月初獲得授權的「無線充電裝置及其線圈切換方法、相關裝置」發明專利,有分析指出,這項專利很可能是希望進一步完善用户全場景補能方式。

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上,還需努力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預測,2025年整車廠將會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賣車,而利潤主要來自軟件。

這意味着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將會顛覆傳統汽車的一錘子買賣,不再只是售賣硬件,後續的軟件訂閲增值空間更廣闊。在軟件訂閲中,最核心的必然是自動駕駛服務。

今年年初,蔚來首款轎跑 ET7 發佈會上,李斌用詞是「自動駕駛」,而不再是「自動輔助駕駛」,「輔助」兩字的取消,也能看出蔚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

圖片

美國加州是自動駕駛技術發源地,測試環境更成熟

蔚來在自動駕駛領域佈局有47條專利,其中64%的專利由美國公司申請,36%在中國大陸申請,其餘國家和地區均無。

其中感知層面有3項專利,其中一項「一種分佈式多核異構系統」發明,更是表明能滿足L4級自動駕駛感知融合的精度要求;控制層面有28項,但自動駕駛決策層的專利為0。(有且僅有的一項決策專利,歸屬於L2級智能駕駛領域,是「基於博弈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決策方法、系統及其他」)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蔚來北美公司在2019年公開了一項「自殺」式專利——當車輛識別出電力系統故障時,可以自動將車輛開到安全位置以自毀。

但比起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者,擁有632條專利的百度來説,蔚來的自動駕駛技術仍然任重道遠。
如果將自動駕駛劃歸為車外智能,那麼車內智能非智能座艙莫屬。

在智能座艙中,最核心的技術是人車交互。

自成立之初,蔚來就在自研智能座艙,目前最關鍵的成果是車載人工智能系統——語音助手NOMI。

圖片

車載人工智能系統NOMI

李斌曾説,「NOMI是集強大的車載計算能力和雲計算平臺於一身的語音交互系統和情感引擎,它可以建立一種全新的人車交互方式。」

然而,以「交互」「對話」「機器學習」等關鍵詞檢索篩選,只有14條專利,都是發明公佈類型,也就是,都還在待授權階段。

作為「可移動的生活空間」,智能座艙的體驗當然不能侷限於寬敞的空間、舒適的皮質沙發以及怡人的香氛,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貼心」。在這方面,蔚來還需努力。

賣的不是車,是一種生活方式

圖片

最後看看外觀設計專利,除了佔比最高的圖形界面設計,以及汽車相關的設計外,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其他」裏面還有29項看似「不務正業」的產品,比如滑板車、玩具車、帽衫、保温杯、摺疊傘等。這些產品大部分可以在蔚來的NIO LIFE商店裏找到。

圖片

獲得德國2020iF設計大獎概念獎的「蔚來」牌滑板車

「你不僅僅是在買一輛車,而是在買一張通往新的生活方式的門票。」2019年2月,蔚來李斌曾這樣説到。

對於注重用户服務,致力於打造粉絲社區的蔚來來説,車不僅是代步工具,也是可移動的生活空間,更是通往中產生活的門票。這其中的想象空間,也必然比賣車來得更廣泛深遠。

綜上,蔚來在「電」上的專利佈局下了很大功夫,最重要的佈局在核心服務場景「換電站」,今年蔚來正着手佈局第二代換電站,計劃年底衝擊500座;

然而在智能化,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主要智能化場景上,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

編輯/Viol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