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百度上线轻竹健康APP,再度进军十万亿大市场?

百度上線輕竹健康APP,再度進軍十萬億大市場?

有牛財經 ·  2021/03/17 10:14

近日,百度在醫療健康領域再落一子。

2021年3月16日,百度上線了一款名為輕竹健康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集合了資訊、測量提醒、血糖血壓記錄、健康課堂和商城等多項服務。功能與百度之前宣佈關閉的百度醫生較為相似,但是細分功能更為豐富。

目前,輕竹健康已在微信端上線輕竹管家小程序,以及蘋果應用商店內上線輕竹健康醫生版APP。在2017年撤裁醫療事業部之後,百度又要做醫療業務了?

百度醫療:早早入場,卻因過度商業化一落千丈

百度在大健康產業的佈局,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10年到2013年間,百度率先佈局醫療領域,先後與「好大夫在線」、「百科名醫網」等醫療信息平臺合作,請來全國的醫療專家對醫療詞條進行編輯和修改,後續又與國家藥監局合作打通了藥品信息官方數據庫。2014年,百度先後發佈了自己的大數據引擎以及百度醫生網頁版,這也是百度首次嘗試線上醫療問診業務。

大數據引擎發佈後,百度依靠搜索業務的流量優勢,搭建平臺進行醫療信息資源整合以及相關產品研發。因此,百度醫療將「醫患+AI」作為佈局的主線,先後自研了百度醫療大腦、百度醫生、拇指醫生、百度健康、百度醫學、Dulife、百度直達號,共計八個醫療板塊。不過在近些年百度的業務調整中,這些產品要麼改頭換面,要麼就沒了聲息。

這一時期的百度急於短期變現,憑藉着搜索排名、百度醫生、百度直達號等產品,將患者引流至客户醫院,依靠廣告流量收穫了鉅額營收。根據2016年媒體報道,當時的11000家民營醫院中,莆田系醫院佔據了80%的數量。當時的莆田市委書記樑建勇曾透露,莆田系醫院每年能為百度提供上百億的廣告收入。

事實上,百度在醫療競價和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方面的變現,並非百度在醫療領域的佈局主線,而是由其搜索業務衍生出來的變現手段,不過這也為百度醫療業務後來的醜聞埋下了伏筆。

2015年,百度CEO李彥宏曾在復旦大學演講時表示:「百度想做的事情是把正確的病人送到正確的醫生那兒。」但「魏則西看病」、「血友病貼吧」等事件發生後,百度2017年前在醫療領域的佈局全部付諸東流。百度急於變現的行為最終將其在醫療領域的公信力徹底摧毀,羣眾紛紛質疑百度醫療的安全性,百度的股價也在幾天時間內蒸發了450億人民幣。

有醫療行業專業人士表示,「線上醫療服務的最佳應用場景顯然是搜索引擎,人們身體不舒服了,最方便的還是去搜一下,畢竟找醫生遠不如直接上網搜索方便。之前百度搜索的悲劇產生,主要還是因為之前的百度搜索過於商業化,漠視醫療服務的安全問題。」

聚焦AI+醫療,百度重啟大健康產業

諸多負面事件的爆發,讓百度下定決心對醫療業務進行調整。2017年2月,百度宣佈撤裁醫療事業部,一個月後又關閉了「百度醫生」應用。一封百度內部郵件透露,撤裁醫療事業部不是放棄醫療業務,而是對團隊進行調整優化,將醫療業務的重心調整到人工智能領域。

百度在2020年全年財報中首次將自己稱為「AI生態型公司」,百度在AI領域的積累,也成為其在AI醫療領域東山再起的資本。

雖然百度醫生宣佈關閉了,但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百度醫療大腦卻還在發揮自己的功能。2017年4月,百度醫療宣佈與國內醫療服務社區580合作。2018年初,百度成立了「百度靈醫」團隊,作為百度發力AI+醫療的重要渠道,這一團隊在醫療領域許多方面都有佈局。

時間進入2020年後,隨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居民對於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春節期間,醫藥電商類產品的日活人數高峯達到148.21萬人,同比增長最高10.11%,通過百度搜索、瀏覽新冠病毒相關信息的用户日均超過10億人次。在此情況下,百度乘勢在3月12日成立了百度健康,2021年1月,百度健康邀請了包括張文宏教授在內的多位專家共同討論新冠問題。

根據百度202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顯示,百度健康業務在2020年第四季度發展迅猛:視頻的日均播放量環比第三季度增長了92%;與120多家權威機構達成合作;來自三甲醫院的醫生數量超過10萬人;2021春節期間,還投入6億加碼電商。除了線上醫療業務,百度在2020年還不斷在大健康產業佈局,其中包括互聯網醫院、醫療器械以及AI製藥等方面。

2018年底,李彥宏為百度AI眼底篩查一體機站臺,一年後百度獲得了經營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資質。2020年9月,在CEO李彥宏的帶隊下,「百圖生科」生命科學平臺公司宣佈成立。發展方向為構建AI技術平臺以及參與或主導新型藥物研發。

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入場的十萬億大市場,百度健康前景如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預測,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2019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55%,到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4萬億元。

隨着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越發廣闊,再加上「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的落地後,國家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大健康產業成為新的戰場,字節跳動、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加入其中。

作為與百度同時期的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也沒有落下大健康產業。2014年,阿里健康通過借殼的方式登陸港股市場。阿里健康通過接入支付寶和天貓兩條巨型流量渠道,醫療健康業務已經覆蓋了醫藥電商、新零售、互聯網醫療、消費醫療、AI製藥等領域。而京東靠着自家的電商體系,打造了醫藥電商,並通過醫藥電商連接醫院,向着互聯網醫院、醫藥B2B交易平臺和大藥房這三個方向發展。

老牌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場,字節跳動自然也不甘落後。字節跳動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健康業務的極光部門,由原百度副總裁吳海峯帶隊。2020年5月,字節跳動收購了百科名醫網,並將其改名為「小荷醫典」。並推出了「小荷健康」獨立品牌,涵蓋了在線醫療服務,據知情人士透露,與百度相似,字節跳動還在探索AI製藥。2020年12月,有媒體報道字節跳動在北京、上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團隊正在招攬AI製藥方面的人才。

相比於後入醫療市場的互聯網巨頭們,百度健康還未上市,營收數據較為難考證,但是通過其他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健康企業的營收數據,或許能看到百度一直堅持醫療業務的部分原因。根據財報顯示,阿里健康在2020年3月到九月這六個月期間,營收71.62億元,同比上漲74%,截至3月16日總市值約為2700多億元,而現在百度市值5792億元,阿里健康的市值接近二分之一個百度。

除了已經入場的互聯網企業,還有更多的企業正在大健康產業邊緣試探,例如拼多多因為其電商平臺的屬性,在2020年上線了HPV疫苗預約團購、聯合華大基因上線核酸檢測業務。除此之外,拼多多關聯公司在2020年9月成立了健康科技公司。而其他還沒入場的互聯網企業,未來還會有幾家入場?而包含了製藥、藥品銷售、線上醫患平臺等眾多領域的十萬億大健康市場,未來的競爭或許會越發激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