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贵人鸟折“翼”,退市或只是一种“解脱”

貴人鳥折“翼”,退市或只是一種“解脱”

36氪 ·  2021/03/15 11:03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松果財經”(ID:songguocaijing1),作者:葉小安,36氪經授權發佈。

七年,曾在資本市場上風光過的貴人鳥,如今只留下個負債40億或破產退市的結局。

近日,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貴人鳥”)發佈了最新的重整進展的公告。公告顯示,截至3月5日,已有163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申報金額共40.32億元。此外,法院已裁定貴人鳥進入重整程序,但尚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貴人鳥被宣告破產,貴人鳥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作為“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的貴人鳥,其實是最早一波吃上“體育鞋服行業”紅利的人。巔峯時總市值一度超過417億元。然而今非昔比,截止3月12日收盤,貴人鳥的股價為2.45元/股,總市值僅達15.4億元,腰斬超400億元。

高光已不在,還揹負鉅額債款、面臨破產以及退市風險的貴人鳥究竟怎麼了?折斷它翅膀的人又是誰呢?

貴人鳥步入破產與退市的“鬼門關”

貴人鳥成立於2004年,主營業務為運動鞋服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巔峯時期,貴人鳥平均每天新開三家實體門店,門店數量最高時超過了5000家。

在2014年,又以“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姿態順利登陸上交所;上市後股價一路飆升,總市值一度超過400億元,董事長林天福也以190億元的身家首次摘得“泉州首富”,躋身當年胡潤百富榜。

但今日不同往日,到2019年上半年,貴人鳥店鋪僅剩下了2685家,距離巔峯時期門店數目縮減一半,而董事長林天福也早已從“泉州首富”中下榜。再到近日貴人鳥公佈的最新重整進展的公告,在揹負四十多億元債款下或將宣告破產以及面臨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其實,貴人鳥退市的消息並不讓人意外。自2018年公司宣佈上市以來首次虧損6.86億元財報後,其經營能力及償還債務的能力就深受市場質疑。

根據松果財經觀測,這幾年環繞貴人鳥的關鍵詞大多為“市值縮水”、“持續虧損”、“淨利潤大跌”、“無力還債”、“重整破產”、“退市”等等。

本次貴人鳥公佈的重整進展的公告顯示,截至3月5日,163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申報金額共40.32億元。但超40億元的鉅額債款其或是沒有一點招架能力的。

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貴人鳥淨虧損分別為6.86億元、10.18億元,2020年財報雖未公佈,但其預計淨虧損約3.79億元。此外,上交所相關規定顯示,若貴人鳥2020年淨利潤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可能被暫停上市。

所以,不論是破產重組,還是市值縮水以及淨利不達標,種種跡象都表明貴人鳥只有一條退市的路可以走。那麼,昔日頂着“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光環上市的貴人鳥究竟怎麼了?它又是如何折翼的呢?

貴人鳥是如何折“翼”的?

折斷貴人鳥翅膀的人,可能只是它本人。

(1)“實力跟不上野望”,多元化擴張戰略明顯失了平衡。

對於貴人鳥而言,踏錯的第一步是在上市後展露出的多元化擴張野心。在2015年,貴人鳥打出了從“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向“以體育服飾製造為基礎,多種體育產業形態協調發展的體育產業化集團”轉型的旗號,簡單來講,即“全能體育”戰略。

隨即不甘於單一業務的貴人鳥,在2015年—2017年間實行了大量跨界投資以及收購行動。包括投資虎撲、足球經紀公司BOY、康湃思體育和名鞋庫,以及收購AND1品牌在中國大陸的授權。而這三年現金淨流量分別為淨流出5.56億元、13.17億元、9.92億元。

然而,高額的投資支出並沒有讓貴人鳥吃上好果子。2017年開始,貴人鳥的業績與資金鍊開始出現頹勢,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貴人鳥歸母淨利潤為1.57億元,同比下滑近五成。再到2018年公司發佈首份虧損6.86億元的財報。

主營業務不再吃香,業績從正轉負,這讓貴人鳥很焦慮,迷茫自己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是不是走錯了。由此,貴人鳥開始大量賣出之前跨界投資或收購的公司,但這也讓貴人鳥踏上第二個死衚衕。

(2)重心重新放置在主營業務上,但覆水已難收。

逐步擴大的債款以及虧損,加速貴人鳥折翼行為。在貴人鳥意識到不能盲目跨界擴張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公司開始大量賣出自己之前收購的公司。2018年下半年起,貴人鳥出售了包括虎撲、康湃思及傑之行等在內的子公司,但這其中貴人鳥從虎撲股權轉賣中獲利3000萬元,但變賣傑之行時卻虧了1.3億元。

然而,通過變賣資產解決主業現金流問題明顯是杯水車薪,因為在公司多元化擴張後遺留下的問題是,一堆鉅額債務單以及線下門店倒閉潮。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貴人鳥負債總額分別為47.91億元、49.56億元、32.23億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總債務為33.42億元,資產負債率擴大到68.42%。

揹負債務越來越多、虧損逐步擴大、門店關閉數量越來越多,讓貴人鳥難以挽救滿目蒼夷的主營業務,最終貴人鳥只得自折翅膀。

(3)高端品牌不斷下沉,中、低端品牌崛起,貴人鳥毫無生存空間。

在貴人鳥埋頭苦幹多元化擴張戰略時,高端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等已經將目光瞄準至貴人鳥的二三線市場;與此同時,安踏體育李寧兩位同梯隊競爭者迅猛崛起。而那時的貴人鳥可以説毫無還手之力,或者説是根本沒有功夫顧及二三線市場上的運動鞋服的生意。

由此,在同行競爭者大力發展運動鞋服生意時,貴人鳥因為“全能體育”戰略錯失了穩固行業地位的最佳時期;而在多元化擴張下,其也只是拿到了多張鉅額的債務單。所以,在運動鞋服這場戰役下,貴人鳥並沒有發全力就已經失敗了。

綜合來看,一次戰略制定的失衡,讓貴人鳥墜入了或破產及退市的深淵。然而,這家公司還有出頭日嗎?

體育鞋服行業一片大好,貴人鳥卻再無出頭日

目前來看,國內運動鞋服行業可謂一片春光無限好。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17.38億美元提升至2019年的459.5億美元,年復增長率超過13%。

20210315110442373v235nhr11tjx7fr

圖源:Euromonitor、萬聯證券研究所

況且運動鞋服行業一直受到政策、健康風以及消費升級等多方利好下扶搖直上。行業下的頭部玩家安踏體育、李寧藉助多方利好因素都已跨入千億俱樂部,其中安踏體育市值已超3000億元。

可見,貴人鳥並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賽道,其只是行業下的一名“弱者”。而在同行備受資本青睞市值大增下,這也彰顯出行業的馬太效應明顯,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另外據萬聯證券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9年我國運動鞋服行業CR5為72%,比較2010年提升21個百分點,市場份額集中在頭部企業上,行業已經呈現出馬太效應。

那麼,就在這樣一條市場規模潛力巨大、馬太效應卻明顯的賽道下,貴人鳥還有出頭的日子嗎?

沒有。首先從市場規模上看,根據新華網體育發佈的《中國體育上市公司2020年市值榜單》,截至2020年年末,安踏體育、申洲國際、李寧等3家公司市值位於千億俱樂部,安踏體育當時以2794.8億元市值位列榜單第一。

反觀貴人鳥,市值僅剩15.6億元遠不及頭部企業。這也可以看出,貴人鳥根本不是一家可以與安踏體育、李寧對比的公司。

另一方面,在戰略定位上,安踏體育採用的是“多品牌”戰略,旗下擁有安踏ANTA(中國)、斐樂FILA(意大利)、迪桑特DESCENTE(日本)等多箇中國及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

然而,安踏體育之所以採用多品牌戰略依舊可以成功,在於其可以穩紮主營品牌下又能實現多品牌擴張的策略。其中安踏體育及時清理庫存的能力也幫助自身在2015年實現了新的安踏體育門店增長,率先走出了當年運動鞋服囤貨大的行業危機。

而李寧則專注於“單品牌”戰略並藉助國潮之風收割消費者市場,其在產品設計上不斷地充分融合東方元素,展現出的東方魅力在海外也是被認可的。近年來多次登錄巴黎時裝秀,獲得了消費與資本市場雙方共同的看好。

所以對比可見,貴人鳥不論是從市場份額、戰略定位還是緊跟潮流上,這家公司已經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

貴人鳥如今的衰敗,背後透露出的是“或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企業”且“沒有所謂的聚焦全能,只有貴人鳥戰略舉措的全面失衡”,才致使公司一落千丈再無出頭之日了。

在這個“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行業下,壓死貴人鳥只有自己。所以在未來,它或只能面臨退市的結局,告別資本甚至消費者的舞臺。雖然破產重整是有機會重生的,但是誰又會願意接盤這麼滿目瘡痍的公司呢?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