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农业版“中国合伙人” 主演是这些人!

農業版“中國合夥人” 主演是這些人!

創業邦 ·  2021/03/04 11:41

原標題:農業版“中國合夥人” 主演是這些人! 來源:創業邦

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易科技(ID: tech_163),作者小易,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2月25日,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莊嚴宣告,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

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打贏脱貧攻堅戰後,下一個任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要求,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促成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電商是提升轉化率的不二之選,然而《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8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已達2305億元,僅佔當年農業總產值的2.0%。

因缺乏人才和技術這兩個關鍵資源,農業離現代化這一目標依然遙遠。吸引“新農人”讓返鄉創業成為新潮流

任何發展都離不開人的建設。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羣集中,中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與之相應,農村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2016年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年齡在55歲以上的比例已經達到33.6%。

城市越生機勃勃,越能吸引更多人,農村越沉寂,越容易流失人口。於是天平不斷向城市這端傾斜,導致人才市場飽和,行業門檻提升,競爭愈發激烈。

年輕人學有所成之後,走出大山和黃土地,希望找到更多財富和機遇。但現今他們實際見到的卻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施展抱負、實現夢想,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是理想主義的空中樓閣。

在這種情況下,天平的另一端——農村,卻開始供小於求,農村農業現代化需要受過高等教育、瞭解互聯網的新型職業人才,反而有廣闊天地可以施為。“知識改變命運”在城市越來越難奏效,在農村卻還是金科玉律,只是很少有年輕人主動做出迴歸土地的選擇。

如何引導年輕人返鄉建設新農村?拼多多的嘗試值得一覽。2015年,拼多多平臺提出了“新農人”體系,通過市場機制下的合理利益分配,將農業變成了一條理想的創業賽道,將人才聚集起來。

2018年,拼多多又創立了“多多大學”,建立線上線下兩條專業性“扶貧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培訓通道。此前,“多多大學”的線下課程已經覆蓋21個省份,培育本地學員6700多名,直接引導店鋪超過3900家。

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表示,“拼多多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人才興農平臺和農產品電商的黃埔軍校”。“輸血”變“造血”喚活莊稼人直播自主性

有了新農人打頭陣,如何讓土生土長的農民跟上步伐,是下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些人長期生活在農村,習慣了低頭插秧的生活,固有的價值觀念比較保守,與新技術不相適應甚至心生牴觸。還有些人看到了新農人取得的成果,願意嘗試,但掌握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實現脱貧攻堅戰的完全勝利,不僅要扶貧,更要扶智,要變“輸血”為“造血”。

為此,國家提出定點扶貧,瀾滄縣是中國工程院確定的院士專家科技扶貧點。院士朱有勇主動請纓,自2015年起,幫助當地拉祜族農民學習種植和收穫土豆,還曾在兩會期間將土豆帶到人民大會堂現場推廣。

但農業發展不僅要“種出來”,還得“賣出去”。朱有勇院士發現當地農民在市場和品牌的理解上還有欠缺,對於電商、直播等新事物,普遍處於知道的階段,嘗試的並不多。

2019年11月,朱有勇院士聯合拼多多講師,在當期的扶貧培訓班上共同為學員普及電商知識,帶動當地農民拓展銷售渠道、培養品牌思維。首期60名學員年齡從20到50歲不等,分別來自全縣20個鄉鎮,他們從零開始學習如何開店、如何提高店鋪運營效率等電商知識,並在拼多多開設屬於自己的網絡店鋪。

類似的助農案例不僅發生在瀾滄。在隴南,拼多多等電商企業和當地政府合作,對農户進行培訓。結合電信企業架起的5G基站、中國郵政開設的電商服務點,以及通到貧困户家門口的新公路,共同推動當地的村莊實現脱貧摘帽。

從一竅不通,到通過直播平臺售賣家鄉土特產,客源遍天下,電商激活了農村,農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隴南電商帶貧模式也被推廣到近三分之二的國家級貧困縣,幫助更多貧困户增收脱貧。

截至2020年年底,拼多多“家鄉好貨”助農直播已超240場,覆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共計超過430位市、縣、區主要負責人進入助農直播間推介本地農(副)產品,累計催生6.7億筆助農訂單,銷售農(副)產品總計超過41.2億斤,幫扶農户113萬户。重塑產業鏈讓技術深入每一個環節

疏通了重點關節,還得打通經脈,人才和技術要在成熟的產業鏈上運作起來,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農產品銷售藉助電商有了起色,進一步發展卻遇到了瓶頸。面對更大的市場,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車間是必需,還要有豐富的產品類型才能滿足線上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這是原生農業所不具備的。

出產諾鄧火腿的雲龍縣曾經是國家扶貧攻堅重點縣。近年來,諾鄧火腿生產企業通過與拼多多等企業合作,通過線上銷售有效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了銷量,擴大了生產規模,逐步擺脱貧困以後,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2020年8月,為進一步解決雲龍縣產業脱貧困境,拼多多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通過滬滇合作平臺捐贈240萬元資金,在雲龍縣諾鄧鎮馬金橋村民小組落户諾鄧火腿“扶貧車間”,建立起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加工鏈條,推動諾鄧火腿產業升級。

2020年年底,扶貧車間投入使用,預計可達到量產值6000萬元,帶動周邊貧困人口務工約1萬次,全年給貧困户發放工資預計將達到120多萬元,將有效幫助貧困户脱貧增收。

新產業鏈之餘,拼多多還不斷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探索科技扶貧的研發應用。

“農地雲拼”是拼多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讓農民和消費者兩頭利好的體系。結合中國農業的發展狀況,拼多多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分佈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突破傳統流通模式的限制,直連全國大市場。

“多多果園”則是拼多多於2018年推出的扶貧產品。它將平臺超過7億用户的遊戲娛樂需求與扶貧助農工作結合,平臺用户在拼多多客户端的虛擬果園中種下樹苗,通過社交互動的方式培育果樹,果實成熟後可以免費收到一份由拼多多送出的扶貧助農水果。

目前,“多多果園”的日活躍用户已經超過6000萬人,每天送出的扶貧助農水果超過200萬斤,自上線以來,己累計激發十數億人次參與消費扶貧工作。

2019年,拼多多平臺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20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超過2700億元,繼續保持三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

因為在打贏脱貧攻堅戰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拼多多在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鄉村振興是接力賽。電商引導和技術支持、新農人的投入、院士的付出,共同合作跑出了好成績。

鄉村振興也是馬拉鬆。2020年10月,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內部講話中指出,拼多多要繼續在農業領域做深度創新,在百億補貼、新品牌計劃、農產品上行、產品迭代等領域進行持續投入。

通過需求、流通、生產的不斷革新,農業產業鏈正在被重塑,農業和現代化之間的隔閡正在消弭。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