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

全球資產價格泡沫,最終會被甚麼刺破?

炒股拌飯 ·  2021/02/23 11:02  · 觀點

來源:炒股拌飯

01.png牛牛敲黑板:

通脹引發的利率上升,才是後面刺破美股泡沫最重要因素。

前兩天有個小夥伴問了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説為啥你覺得美股現在泡沫不會破?

非要等到加息以後,才會刺破全球資產價格泡沫,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通脹引發的利率上升,才是後面刺破美股泡沫最重要因素。

説起來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本篇我們就着重講一下,為啥利率這個因素這麼關鍵。

01 利率和經濟

這裏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利率,利率這玩意和經濟本身,又有點啥關係。

利率通俗的説,就是錢的價格。在某一段時間裏,利率水平代表的就是資金的使用成本。

那利率這個資金使用成本,是什麼決定的呢?是市場上資金的供需情況決定的。

在經濟增長快,投資容易賺錢的時候,自然需要用錢的人就多。

這時候大家都需要用錢或者貸款投資賺錢嘛,自然借錢的需求就比較旺盛。

這時候你去借錢,就會感覺資金供給少需求大。那麼你從別人手裏借錢使用的成本,自然就高。

年長一點的人可能都知道,90年代銀行給你的存款利息,都有10%左右,貸款利率更不用説了。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時候,市場上供應少需求多,相對容易賺錢,人們才會用這麼高利率借錢投資。

在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賺錢比較難的時候,外面需要用錢的人就少。

因為各行業投資都難賺錢的情況下,自然願意投資的人就少。

如果大家都不需要借錢,則意味着資金供給多需求少,你從別人那邊借錢使用的成本自然就低。

最典型的,就是現在的歐洲日本這種成熟社會。銀行用很低的利率,想把錢想借給大家去投資,或者做買賣。

然而即使利率很低,多數人依然不會去借。

因為債務是剛性的,你借來錢沒法投資賺錢,借了幹嘛啊。

目前中國利率比歐美高很多,也是因為在現階段從整體看,我們的行業利潤率比歐美要高。

這意味着在同等情況下,在中國開企業投資,是要比在國外賺錢的。

這也是為啥我們會看到,每年都有大量的國外資金湧入中國,投資開辦企業。

圖片

除了開辦企業,還有很多大機構,會從美國日本這種利率很低的地方借錢。

在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只要中美或者中日之間的利差足夠大,他們就能存在銀行裏拿無風險利息。

要是趕上人民幣升值,他們購買人民幣拋出美元這個操作不但能賺到利差,還能賺到升值收益。

02 利率和GDP的關係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利率水平本質上,就是某一時間段市場上借錢的價格。

這個市面上借錢的價格,本質上是由當時市面上的資金供需情況決定的。

那決定市場上資金供需情況的,又是啥呢?是GDP的實際增長速度。

GDP增速,代表的是整個社會的實際財富積累速率,也左右了市場上資金的供需情況。

道理很簡單,市面上財富積累快,賺錢機會多的時候,才有更多人借錢去賺錢嘛,資金需求才旺盛。

要是經濟速度放緩,市面上賺錢很難,誰還會去借錢賺錢啊,資金需求自然就下來了。

既然GDP增速,代表了整個社會,在某一階段財富積累的快慢程度。

那也意味着GDP增速,決定了這個時間段整個社會創造的財富,能支付起的利率水平。

我們前面講過,90年代的時候,你要是從銀行貸款,利息動不動就是兩位數。

為啥這種情況下還有人貸款呢?因為當時GDP增速快啊,整個社會的財富積累速度,遠比市場上的利率水平要高。

大家雖然貸款10%的利息,可是一年可能能賺20%,所以這種情況下也就敢貸了。

這兩年為啥從銀行貸款,利率變得越來越低了?其實也是因為GDP增速慢下來了。

資金回報率受限於整個社會的財富增長率,也就給不了那麼高的利息了。

這裏有人要説了,經濟增速快的時候,如果資金價格高了,那我們多印點錢,利率不就便宜了麼?為啥當時不這麼做啊。

因為錢並不是能隨便亂印的,貨幣本身只是一般等價物,是商品交換媒介。

貨幣本身也不是真正的財富,實物商品才是真正的財富,貨幣發行總量,其實是受制於實物商品產能的。

我們平時花的錢,央行從發行的角度是有個總量控制的,控制這個總量的是市面上的實物商品產能。

也就是説,央行在某一段時間的貨幣發行總量,必須要和市面上的實物商品相對應。

原因也很簡單,貨幣發行量太多,實物商品產能跟不上,會造成物價飛漲和通貨膨脹,會威脅國家的穩定。

講到這裏,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明白。我們再用大家熟悉的費雪公式舉個例子,就清楚了。

我們知道費雪公式的組成是MV=PT,這裏M是貨幣總量,V是貨幣流通速度,P是商品和服務價格,T是商品和服務產能。

在經濟穩定的狀態下,通常貨幣流通速度V是一定的,當貨幣供應量加大的時候,公式左邊的MV乘積就會變大。

商品和服務的產能T,在短時間沒辦法快速擴大。為維持公式兩邊平衡,短期內能變大的,只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P。

這意味着央行印鈔以後,在商品和服務產能沒辦法短期內快速擴大的前提下,物價出現了飛漲。

之前如果市面上的商品產能是100,在你印100塊錢的情況下,每個商品價格是1塊錢。

如果市面上實物商品產能維持100不變,貨幣印刷數量變成了10000,那每個商品價格就會上漲到100塊。

也就是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因為貨幣天量印刷,購買力貶值到原來的百分之一。

這誰受得了啊,老百姓辛辛苦苦存了半天錢,最後變成了金圓券。誰還有心思安心工作創造財富,這社會就不亂套了嘛。

關於金圓券的故事,我們之前在這篇《臺灣股市大泡沫》裏面專門講過,有興趣可以看看。

當時文章裏講,解放前老蔣為支付戰爭開支,搞過一次金圓券大印刷。

當時國民政府濫印金圓券,把國統區經濟最終搞到崩潰,其實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貨幣發行量的多少,説到底是要根據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同時受到實物商品產能制約。

市面上有多少實物商品產能,有多少投資資金需求。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決定了貨幣供應的多少,以及利率水平的高低。

明白了這個,就應該明白,實物商品的產能和價值才是真正的財富,也是最最基準的東西。

社會上貨幣發行是否超量,或者證券資產價格是不是泡沫化,都可以用這個基準來判斷。

這也是為啥巴菲特喜歡用GDP的證券化率這個指標,來衡量美國資本市場的泡沫化程度。

因為GDP本身,代表的是實物商品和服務產能。用GDP做基準計算出的證券化率過高,則意味着證券市場泡沫巨大。

03 利率走低是大趨勢

我們前面説過,利率本身代表的是錢的價格,是某一階段使用這筆錢的資金成本。

為啥要加某一階段這個定語呢?因為拉長時間看,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不斷髮展,這個資金成本是在不斷下降的。

這裏我們可以先看一張圖,這張圖來自哈佛大學歷史研究員Paul Schmelzing。

圖片

這位老兄翻閲了無數資料,統計了美英德法荷西意日8個國家,過去700年的數據,才做出了下面這張圖。

圖中的早期數據,主要採用的是銀行借貸數據。後面隨着國家概念出現以後,更多的使用了主權債務利率。

先計算每年每個國家的平均利率,再根據通脹水平調整為真實利率,最後根據GDP的權重,計算出總體利率。

上面幾根有顏色的直線,就是選取不同時間長度,得到的迴歸線。

選擇美英德法荷西意日這8個國家作為基準,是因為在過去700年這些國家的GDP總量,佔據了世界的80%。

可以看出從1317年到2018年這七百年時間裏,真實利率平均每年下降0.0175%。

為啥會出現真實利率不斷走低這個現象呢?因為和長期利率直接相關的,是整個國家和企業的財富積累速率,和利潤平均值。

可以看出這個財富積累速率和利潤平均值,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處在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裏面的。

這裏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開飯館很賺錢,平均利潤15%,銀行貸款的利率是5%。

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很多人跑去找銀行貸款,湧入開飯館這個行業。

因為這時候開一家飯館,自己賺進15%的利潤,拿其中5%還掉銀行貸款,自己還能剩10%的利潤。

拉長時間看,因為這個10%的利差存在,投身開飯館這個行業的人,會越來越多。

最終會把這個行業殺成一片紅海,利潤也不斷拉低,直到餐飲業平均利潤被殺到5%

這樣就不會有更多的新人來做飯館,因為這時候進入需要的門檻變高了,只有老手或者頭部公司才能盈利。

如果殺到5%的平均利潤以後,還有人繼續殺價競爭,整個行業的利潤被殺到1%。

按照這個利潤率算,則意味着辛苦幹了一年不但沒賺錢,還要倒貼銀行4%的資金成本。

餐飲從業者們也不是傻子呀,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多數人理智的選擇就是關店另謀出路。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餐飲行業因為競爭對手減少,利潤率也會從1%逐漸回升。

回升到一定階段,只要超過銀行貸款利率5%,就又會有人開始湧入這個行業,重複之前的循環。

這裏我們舉的例子雖然是餐館,但是你換成任何市場化競爭的非壟斷行業,最終得到的結論其實都一樣

因為從底層邏輯看,從本質上説市場化競爭的行業,並沒啥大的區別。

只要不存在壟斷,大家都在市場化直接競爭。隨着競爭者的不斷加入,最終的行業利潤率,一定是不斷走低的

這裏如果大家有做過不同行業生意的經驗,會發現一個在任何行業都屢試不爽的規律。

大部分行業開始的時候,利潤都比較高。發展到後期,都會逐步降低,遵循行業的平均利潤。

這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從理論上説,會無限趨近於當時市面上的銀行利率。

或者以銀行利率為中軸,上下波動。

這也就是我們前面説的,整個社會的平均財富積累速率這東西,大概等於國家的GDP增速。

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某一時段利率的定價標準本身,其實就是那個時間段這個國家的GDP增速。

04 利率是怎麼調節經濟的

明白了這一點,就應該明白,某一在時段國家可以通過利率水平,也就是資金的價格水平,來調節投資和經濟發展的熱度。

如果國家覺得經濟過熱開始加息,把現在的5%利率提高到8%,那就是告訴你,新開企業沒有8%的利潤就別幹了。

這相當於用提高資金成本的方式,來勸退低利潤行業的過度投資。

如果國家覺得現在經濟衰退需要搞刺激,把利率降低到2%,那就是告訴你,新開企業利潤低一點不要緊。

現在是經濟衰退期,我們更看重的是就業,只要能解決就業,2%的利潤也可以做。

這相當於用降低資金成本的方式,來降低行業准入,以維持經濟衰退期的就業。

通過在經濟的衰退過熱期調節利率,也就是資金的價格,國家就可以調節投資和經濟發展的速度。

新冠疫情以後,為了刺激經濟,西方央行推行了非常激進的貨幣政策。除了貨幣大幅度放水,還搞了大幅降息。

很多國家把基準利率降到了0.25%,0%,甚至是-0.25%。

根本原因是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停滯,央行通過降低資金成本的方式降低行業准入,撒錢維持就業。

這個事情2020年三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曾經做過個視頻專門講過。

為啥每次經濟短暫停擺都會大印鈔?

看圖説話我們也知道,現在美國聯邦利率處在一個接近0的歷史低位,基本沒啥下降空間。

圖片

後面隨着經濟復甦,美聯儲漸進式加息,幾乎是必然的,因為通脹來了。

就像我們在《通脹以後就是債務崩塌》裏面講的一樣,通脹到一定程度央行會被迫加息,最終會刺破泡沫。

05 肉眼可見的泡沫

既然我們説加息會刺破泡沫,那必須首先要有泡沫啊,我們認為現在的泡沫,已經是肉眼可見。全球資產泡沫會在美股暴跌的引領下,在明年初左右會出現破裂。

目前不管從哪個指標看,美股都已經處在泡沫期了,而且泡沫還挺大。

比如拿巴菲特最喜歡的股市估值指標看,泡沫已經非常明顯。

圖片

我們這裏也順帶講一下,巴菲特指標代表的意義。以及老巴為啥最喜歡用這個指標,做泡沫的衡量標準。

巴菲特指標本身,是用GDP這個實物財富做為基準,來計算實體經濟的證券化率程度,和資本市場泡沫化程度的。

這個指標的計算方法也很簡單,用美國股市的總市值,除以美國用美元計算的GDP總值。

用這個指標衡量的原因也很簡單,GDP本身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創造的實際財富。

股票市場的總價值,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創造的實際財富證券化以後,對應的貨幣價值。

在一個已經完成實物財富證券化的成熟國家裏,用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除以GDP的比值,衡量的其實是一個國家實物財富的泡沫化程度。

從下圖可以看出,這個指標在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上一次互聯網泡沫時期,創下的峯值紀錄。

圖片

如果你做過相關統計會發現:

現在的美股,估值已經是遠高於當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峯值水平。

不管是用市盈率,市銷率還是市淨率,還是用GDP做基準計算出的證券化率衡量,都是這樣。

上面這些指標都表明一件事:美國股市現在都被嚴重高估,大大偏離了其創造實物財富的能力。

所以後面美股泡沫破裂是必然的,破裂以後帶領全球步入金融危機,也是必然的。

06 泡沫為啥這次特別大

這裏肯定有人要問了,為啥這次泡沫比過往看起來要大的多呢?這因為史無前例的低利率,和疫情以後的大放水。

中學時代,大家應該都學過一個價值規律。這個規律講的是,市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圖片

通常大家用市場價格脱離資產基本價值以後的膨脹程度,來衡量資產價格泡沫的大小。

所以大家常説的泡沫簡單説,就是市場價格脱離其基本價值以後的膨脹程度。

當市場價格偏離價值太多,就會形成所謂的價格泡沫。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泡沫,通常説的是資產價格泡沫。那麼這次的資產價格大泡沫,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過去很長時間裏,全球主要國家為刺激經濟,不斷降低實際利率,導致借款的成本持續降低。

市場上的參與者在低利率的背景下,會加大投資和資產購買力度,增加對投資和資產的需求。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貸款利率是6%,那麼產生5%利潤的資產或者投資,就是虧本買賣。

如果把貸款利率降低到3%,那麼這些能產生5%利潤的資產或者投資,瞬間變成了香餑餑,會被搶購。

再加上2020年開始,全球主要央行在維持利率低位的基礎上,新冠疫情之後為拯救經濟,又放出滔天大水。

帶來的結果就是:全球以老美為首的主要資本市場估值,都比正常利率環境下高出不少,被動的吹起了泡沫。

原因也很簡單,不管是利率持續低位還是貨幣大放水,都會帶來更加旺盛的投資需求,和更低的投資回報率要求。

這裏我們計算一下不同利率水平下,需要的投資回報率,大家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不過要講明白這個投資回報率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引入一個市盈率的概念。

所謂市盈率,就是用你的投資總額,除以這筆投資每年能產生的回報,計算出一個數值。

這個數值就是市盈率,所以市盈率的計算方式=投資總額/年度投資回報。

這裏可以看出:市盈率這個數值,代表的是你收回這筆投資需要的年限。

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市盈率的倒數,其實就是你每年獲得的投資回報率。

假如你投資100萬,每年能產生5萬的利潤,那麼收回這筆投資需要100/5=20年時間。

所以這筆投資的市盈率就是20,那麼我們計算20的倒數,是1/20=5/100=5%。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5%這個數字,就是你這筆投資的年均回報率。

明白了市盈率和年均投資回報率的概念,我們再看看不同利率水平下,覆蓋資金成本需要的年均投資回報率。

假如目前市面上利率水平是5%,那意味着要償還這個借貸成本,至少需要年賺5%才能覆蓋。

我們前面説過,市盈率的倒數,可以看做是你這筆投資年均回報率。

5%的借貸成本意味着,我拿這個錢投資到一個年均回報5%,也就是20倍市盈率的市場,是可以覆蓋成本的。

如果現在市場上利率水平下降到4%,那麼意味着償還這個借貸成本,需要年賺4%就可以。

在4%的利率環境下,意味着你拿這個錢投資到一個年均回報4%,全市場估值在25倍市盈率的市場,依然是可以覆蓋成本的。

如果利率水平下降到2%,則意味着你拿這個錢投資到一個年均回報2%,全市場估值在50倍市盈率的市場,還是可以覆蓋成本。

同樣的一個市場,僅僅因為利率的差異,就帶來了估值水平的巨大改變。

可見利率高低這個因素,對全市場估值水平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這裏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

在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環境下,整個股票市場的估值,大概率都會比「正常利率」環境下的估值高出不少。

同理可知,在低利率水平的市場環境下,一旦央行開始逐步加息恢復到正常利率,市場就會出現下跌。

這是因為隨着市場利率水平的提升,投資可以覆蓋成本的估值水平,也會隨之出現下降。

市場先生會根據利率水平和投資回報,把估值自發調節到合理的位置上去。

比如央行從4%加息到5%,覆蓋資金成本需要的投資回報率,就會從4%提升至5%。

我們換算一下就知道,相應的市場合理估值,也會從25倍市盈率下降到20倍。

這也是為啥美聯儲這樣的全球央行,在提高基準利率前,需要和市場充分溝通,避免廣大投資者反應過激。

07 泡沫怎麼破的

我們以前為啥總説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到2%以上,就會帶來美股血崩呢?

因為十年期國債,代表的是市場上的無風險收益率,是一切資產的定價基準。

不明白十年期國債到底代表什麼的,可以看看我們之前寫過的這篇《十年期國債,是所有資產價格的錨》。

這裏可能有人疑惑,為啥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會在經濟復甦期不斷提升呢?

原因是經濟復甦階段,大量的資金會拋售避險的國債,投入到風險資產裏面去。

我們知道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供需情況決定的,不管是房子,股票還是國債。

買的人多,賣的人少,自然價格會上漲。買的人少,賣的人多,自然價格會下跌。

經濟復甦期人們最常見的操作,就是拋掉避險的國債,拿這個錢去追逐收益更高的商品和股票資產。

熟悉美林時鐘的小夥伴,應該對這個轉換過程,瞭解的非常清楚。

圖片

當這個數值上升到2%,意味着經濟已經從之前的復甦,進入到過熱階段。

經濟步入過熱階段以後,通脹會愈演愈烈。這時候老美那邊的利率水平,也要通過加息開始提升了。

加息帶來的資金成本提高,一方面會降低市場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會使得現在市場上的買家們購買乏力。

加息會降低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我們前面已經説過。這裏我們着重講一下,為啥加息會導致美股買家購買乏力。

想知道加減息為啥對現在的美股買家影響這麼大,這裏你就要觀察誰在買入美股。

從數據上看,現在美股最大的買家是非金融企業。什麼是非金融機構呢?説白了就是上市公司自己而已

這些企業總共買了3.4萬億美元,專門做投資的ETF和共同基金,也不過買了1.6萬億美元。

為啥要買自家股票呢?當然是為了推高股價啊。那麼錢從哪兒來呢?答案是公司債。

圖片

在美聯儲不斷量化寬鬆和低利率的背景下,企業通過大量發債獲取廉價資金。

圖片

很多公司在這種背景下,借債購買自家股票拉高股價。很多企業甚至不惜揹負鉅額債務回購,拉高股價。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公司高管們的KPI之一,就是公司的市值考核。

而且出於避税考慮,高管們領到的報酬大多都是股票,股價高了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但是量化寬鬆和低利率總有結束的一天,一旦通脹起來,美聯儲就不得不加息提高利率水平。

一旦美聯儲停止量化寬鬆開始加息,這些公司就沒有更多的廉價資金,來推高股價。

不光是借不來便宜的錢,就連之前借債的利息,都會上升一大截,可能會還不上。

失去廉價資金購買推動的股票,不可能價格還懸在空中,結果必然是掉頭向下。

而且美聯儲加息以後,不光會導致企業借債成本提高。後續的股價下跌,還會導致企業償債能力降低,和抵押物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根本不可能獲取新的資金,來維持股價自救。沒法自救的情況下,就更還不出之前借的債。

企業還不出債務的結果,就是銀行的錢沒了形成大量壞賬,全球金融危機也就隨之而來了。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未來會發生的,就是次貸危機的美股版。

之前08年的次貸危機,是兩房這種機構,讓根本沒能力買房子的美國家庭,貸款買房支持樓市。

這次是美股版次貸危機,是銀行在量化寬鬆和低利率的背景下,給本來就沒啥造血能力的殭屍企業,發債貸款續命支持股市。

雖然兩次故事的參與者不太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

上次雷曼死掉以後,金融海嘯步入高潮。美聯儲出手搞量化寬鬆,拯救經濟。

這次雖然不知道標誌性事件會是啥,但可以確定的是,標誌性事件一旦出現,後面就是金融海嘯的高潮。

我們這裏對2022年最樂觀的預計,是08年級別的金融危機。最悲觀的預計,是1929年級別的大蕭條。

因為不管是從全球的貧富分化程度,還是經濟狀況,都非常接近1929年。

事實上美國的精英階層很清楚後面會發生什麼,但誰也不願意危機在自己任上爆發。

所以你才看到,不管是誰上臺做美國總統和美聯儲主席,在通脹沒有起來錢,大家無一例外的都在降低利率搞寬鬆。

這也是為啥我們一直告訴大家,通脹不起,週期不止,現在應該明白這句話了吧。

08 與泡沫共舞

這裏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面對全球央行放水和降低利率吹泡泡,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是躲開,因為泡沫會破,天下哪兒有不破的泡沫啊。

所以活該你窮啊。

多數人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富裕的祕訣,本質上是怎麼從資產價格上受益。

簡單講就是:在吹泡泡的時候要進去共舞,泡沫破之前要及時出來。幾輪以後,就比別人好得多了。

因為大多數人完成原始積累,靠的是工資收入,這玩意本質上是靠勞動時間換錢,天花板極低。

靠工資收入積攢原始積累以後,怎麼把這個原始積累膨脹,就需要靠一輪又一輪的資產價格泡沫。

舉個例子吧,每次牛市資本市場吹泡泡估值膨脹,全市場市淨率都會從2變成6。

圖片

你能説短時間內公司經營狀況好了三倍麼?這不是扯淡的事兒麼。

本質上是因為大家對未來經濟的美好預期,和資產價格泡沫膨脹推上去的。所以泡沫吹大以後,後面就是漫長的估值迴歸。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把自己手裏的本金變大,本質上就是要抓住一輪又一輪的膨脹,每隔幾年複製一次。

新冠疫情之後,美聯儲出臺無限放水政策。這裏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美股要吹泡泡了。

這時候你該做的,不是在旁邊高喊泡沫未來終究要破,而且拿着閒錢過去一起吹泡泡。

為啥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美股暴跌,大家以為金融危機要來的時候。

我們在這篇《美股崩了,大危機要來了麼》會説,這裏不但不會有危機,反而是本年度美股最佳買點。

看看美國現在的利率,處在歷史低位。

圖片

再看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過去一年直接因為美聯儲的超級大放水,翻倍了。

圖片

這些錢又不會人間蒸發,最終都會參與到消費和投資中去,你要説資產價格不漲?那不是沒天理了。

很多人喜歡説那句泡沫後面終究會破的,這就像人終究會死的一樣,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難道因為人80歲要死,之前就不好好活着了?難道因為一年以後泡沫會破,現在吹泡泡賺錢就不參與了?

當然這裏我們不是鼓勵大家一定來參與泡沫,畢竟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尾聲:

文章寫這裏就結束了,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為啥通脹和加息會刺破美股泡沫。

文章的最後,我們也大膽猜測一下後面的劇本,大家可以看看未來會不會發生。

2021年全年我們首先會看到,經濟增速創過去幾年來新高,出現過熱的苗頭。

這段時間通貨膨脹會愈演愈烈,大宗商品價格會屢創新高,全球物價也會隨之出現飛漲

就像我們在《通脹以後就是債務崩塌》裏面説的一樣,這是經濟轉蕭條之前的最後一次繁榮。

經濟過熱帶來的物價飛漲,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會讓底層百姓難以承受,之後美聯儲開始加息。

圖片

這個量變到質變的漸進式加息過程,會刺破全球資產價格的泡沫。

在未來某個時點,你會看到垃圾債或者泡沫股引發的美股大跌。這次會像08年一樣,一跌不復返。

這次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以後,接下來就是和1929年類似的劇情。

全球範圍這時候會出現大規模失業,世界某個地方很可能會爆發局部戰爭。

個別國家比如印度,很可能會出現法西斯傾向。這個事情我們之前,曾經在《莫迪的逆天賭命》裏面提到過。

這次經濟危機中,日本歐洲這些地方由於老齡化嚴重,會成為重災區,資產價格跌幅居前。

全球央行會被迫再次大放水救市,市場短期反彈以後繼續下跌,負利率開始在全球主要國家出現,這次危機中國將表現出良好的危機管控能力,強勢崛起。這也是為啥我們之前會説,《下次危機後熱錢會湧入中國》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