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高盛对今年的预测全线“翻车”!首席经济学家感叹“疫情让我们学到了4个重要教训”

高盛對今年的預測全線“翻車”!首席經濟學家感嘆“疫情讓我們學到了4個重要教訓”

华尔街见闻 ·  2020/12/26 00:11

01.png牛牛敲黑板:

高盛總結稱,疫情再度表明,在面臨嚴重衰退時應該積極推出需求側刺激措施,印鈔救市就對了,而且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數據。

新一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又到了投行分析師們作出年末總結的時刻。

回望2020,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最新研報中表示,因為疫情將美國經濟推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但也可能最短的衰退,他在去年年末對今年作出的預測,幾乎全部大錯特錯。

在這多災多難的一年裏,他自認學到了4個重要教訓:

首先,將實時數據納入標準的GDP和就業數據框架可以產生巨大的益處,尤其是在危機時期;

其次,為了增加價值,預測者既要靈活,又要兼收幷蓄,特別是在危機時期;

第三,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在連續兩次危機當中取得了勝利(意思是人們可以用更多債務來「解決」債務,直到債務大廈倒下之前);

第四,羣眾和市場經濟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

實時數據的重要性

回望年初,高盛自二月底意大利北部封鎖之後才開始慎重對待疫情,並將其視為全球性的衝擊。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該行大幅下調對美國經濟的二季度預期,但同時又對GDP數據首次暴跌後的反彈形態持有相對樂觀的看法,將2021年GDP增長預期上調至遠超趨勢增長率的水平。

高盛為何有此自信?其原因在於,手機位置、信用卡和籤賬卡交易、工人小組及其他一系列實時數據為他們提供了美國經濟細節層面上及時又細緻的信息。

面對這些公開數據,高盛投入了大量資源,使其匹配GDP、就業率等標準的經濟指標。

當美國經濟在4月份觸底時,高盛卻根據其預測模型判斷,復甦將在短期內迅速到來,這就提高了該行對三季度、明年美國經濟情況的樂觀程度。

高盛認為,將實時數據納入標準的經濟指標核算框架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在危機期間更是如此。

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數據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Philip Tetlock曾在著作中將預測經濟的「預言家」們歸為兩個類型:

一是刺蝟,這類人使用單一模型,萬事萬物皆可套用自家的演繹推理法;

二是狐狸,這類人則是歸納型的決策者,絕不相信一個包容一切的模型,而是會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三角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在高盛看來,2020年並不是適合使用「刺蝟」型方法來進行研究的一年,在這一年,成為一隻「狐狸」會更好。

具體來看,高盛原本堅信財政赤字使私營部門在應對負面衝擊時會面臨更大的緊縮風險,但在3月,當私營部門出現盈餘時,高盛卻並不敢掉以輕心。

高盛也認為,財政緊縮通常會嚴重影響到短期到中期的經濟增長。到了8月,高盛看到的則是高得超乎尋常的個人儲蓄率有望緩解財政緊縮對支出的影響,引發高盛對此的持續關注。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印鈔救市就對了

當前這個世界,「印鈔」已經成為常態。

二季度,美國實際GDP創下有史以來最慘跌幅,但由於政府加大了對失業保險、退税和對小企業的支持,可支配收入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

有部分人士擔心,規模巨大的刺激措施將導致通脹預期出現不穩定的上升,或導致貨幣擠兑,但這些情況實際並未出現。

另外一部分人則稱,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激進的政策對於穩定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刺激措施還防止了極端負面的第二輪影響所出現的可能性。

在高盛看來,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基礎上,今年的疫情危機進一步表明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制定者在面臨嚴重衰退時,應該非常積極地推出需求側的刺激措施。

美國經濟供給側具有彈性

高盛還發現,羣眾和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比如説,至少從僱主的角度來看,從辦公室辦公突然轉變為居家辦公的破壞性比預期要小得多。

線下實體購物到線上電商網購也進行了無縫轉換:早在6月,線下購物銷售額與平均水平相比下跌了35%之際,美國零售銷售就已恢復到了疫情前水平。

高盛進一步看到,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供給側十分有彈性:破產企業比預期少,新生企業比預期多;儘管勞動力市場依舊疲軟,失業率也仍在下降;隨着一線醫護對病毒瞭解越來越深入,病毒致命性有所下降,每一波疫情浪潮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也都小於預期。

不過,鑑於感染率依舊居高不下,戴口罩、通風等用於減少風險的措施在近期仍非常重要,但在明年人們陸續接種疫苗之後,可能就沒那麼必要了。

編輯/charli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