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90%癌症患者来自非一线城市,高瓴持仓的海吉亚如何享受行业红利?

90%癌症患者來自非一線城市,高瓴持倉的海吉亞如何享受行業紅利?

富途资讯 ·  2020/08/27 11:00

big

本文精編海通國際《海吉亞:千億腫瘤服務市場,十年磨劍乘風破浪》一文。

摘要:非一線城市腫瘤市場是「隱祕的角落」。海吉亞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集團,自營醫院快速擴張,以第三方放療中心為先導站,開闢腫瘤專科連鎖新路徑。

海吉亞醫療的定位是連鎖腫瘤專科民營醫院,且在二線以下城市大家看到民營醫院,第一反應是髒亂差,醫生水平低。之後又瞭解到是腫瘤方向,大家心裏便想三甲醫院都不一定能醫治好,小小的民營醫院能治好?

我們帶着好奇心去了解了海吉亞醫療的上市後的情況,觀察股價是否下跌了?

logo

數據來源:wind,富途證券整理(截止2020/8/26)

結果是並沒有,海吉亞還跑贏了恆生指數50個點。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海吉亞是高瓴資本的投資標的之一。其實,我們很多人並未真正瞭解腫瘤服務市場,也並未真正瞭解三線以下腫瘤醫院的情況。本文將會為大家簡單分析我們國內的腫瘤醫院的情況,且重點分析海吉亞醫療為什麼在眾多民營醫院裏可以脱穎而出。

腫瘤醫院行業

一、腫瘤醫院行業規模

腫瘤醫院市場規模最大。2019 年中國腫瘤醫院市場規模3710 億元,在眾多醫療服務細分市場中規模最大。此外,中國癌症病發宗數由2015 年的395 萬人增至2019年的約440 萬人,為全球最高,預期2025 年將增至511 萬人。

big

腫瘤醫療資源分佈不均。2019 年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癌症發病宗數是一線城市的10 倍,而每百萬人放療設備還不到一線城市的一半,整體供需狀況嚴重失衡。異地就醫不僅給患者造成負擔,也在腫瘤醫療領域累積了長期的社會問題。

big

縣級市場是廣闊的增量市場,增速顯著超過城市公立醫院。根據米內網樣本醫院藥品銷售額統計數據,縣級公立醫院市場空間較大,且增速最快。

big

數據來源:米內網、海通國際研究所

縣級市場腫瘤類化藥的需求增速最快。根據米內網數據,在縣級醫院藥品市場中,腫瘤類化藥以增速18%位列第一,顯著領先於其他類別藥品。

big

二、優質醫療資源緊張

我們都非常清楚國內優質的醫療資源是非常稀缺,牀位有限。腫瘤目前在國內還是非常棘手疾病,基層醫院的相關設備無法滿足患者治療方案,所以他們只能前往三甲醫院。這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大部分患者僅得到門診服務,未能享受住院服務。患者只能在醫院周邊租房等待,也就形成了一些知名的「癌症旅館」和「癌症島」。

big

長期以來,我國腫瘤醫療聚焦於一線城市,使得非一線城市腫瘤醫療資源落後且稀缺。非一線城市的患者經確診後,需轉診多次,對患者病情控制極為不利。另外,93%的癌症患者是來自三線以下的城市,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市場。海吉亞成立的初衷就是為非一線腫瘤醫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優化診療路徑。

海吉亞醫療

一、公司介紹

海吉亞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服務集團。腫瘤市場規模大,眾多上市公司也都將目光瞄向這塊蛋糕。海吉亞是其中經營數據最靚麗的一家。究其產生差距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接下來將為大家着重解釋,海吉亞是憑藉什麼成為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服務集團。

big

二、核心壁壘

海吉亞佔據設備壁壘,設備配置成本優勢突出。陀螺刀設備是為第五代伽馬刀,治療精度大幅提高,是海吉亞獨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獨有品牌,因為涉及放射性元素、軍事材料,其他公司很難再申請具有核輻射材料的產品註冊證 。(基本可以認為海吉亞壟斷了民營腫瘤醫院的放療業務)

big

202006180235529299d4025038b.png

數據來源:海吉亞醫療招股説明書,富途證券整理

海吉亞醫療擁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所以在伽馬刀領域具有天然的成本優勢和技術支持、維護、保養等優勢。當前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參與者中海吉亞設備數最多,自有醫院安裝放療設備9 台,第三方放療中心安裝設備19 台。

三、業務介紹

海吉亞主營業務分為醫院業務、第三方放療業務和醫院託管業務,醫院業務佔比最高為87%。公司醫院業務:經營自有的民營營利性醫院及提供一系列腫瘤醫療服務及其他醫療服務,住院服務佔72%,門診服務業務佔28%;公司第三方放療業務:向醫院合作伙伴(主要是民營醫院)提供放療諮詢和放療業務;公司醫院託管業務:指管理及經營持有舉辦人權益的民營非營利性醫院並從中收取管理費,按收入的固定百分比收取;

big

海吉亞整體收入高增速,醫院業務貢獻主要增長。公司2017-2019 年整體收入的複合增長率為35%,2019 年營業收入11 億元。

big

1)自營醫院業務

海吉亞目前擁有7 家自營醫院(均在三線以下城市)。7 家自營醫院中,有3 家自建醫院,還有4 家收購醫院。其中,單縣海吉亞醫院建院最早,規模最大,2019 年收入2.8 億。

big

單縣海吉亞是海吉亞自建的第一家醫院,7 個月月度淨利潤盈虧平衡。單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2018 年末户籍總人口128 萬人,醫療需求旺盛。單縣還有兩家醫院,分別是單縣中心醫院和單縣東大醫院,但腫瘤治療資源相對缺乏。

醫院成立之初,便從公立醫院和其他民營醫院爭取了200 位中高級專業醫療人員,涵蓋多個科室。單縣海吉亞醫院2019 年營業收入2.8 億元,醫院開業49 天就有200 個病人,開業半年就獲得800萬收入,開業第7 個月就實現月度淨利潤扭虧為正。目前註冊牀位400 張,但開放牀位800 張,利用700 張牀,正在申請三級乙等醫院。

big

圖片來源:網絡公開圖片,海吉亞官網,富途證券整理

重慶海吉亞是體系內的「旗艦醫院」,把腫瘤專科地位做強。重慶的腫瘤治療供需嚴重不平衡。重慶約有3100 萬人口,每年新發腫瘤病人9萬餘人,腫瘤需求極大。但是腫瘤專科醫院少,當地只有重慶市腫瘤醫院一家腫瘤專科醫院。

不同於單縣的經營策略,重慶海吉亞提供的醫療服務更全面更綜合,如從腫瘤早期篩查開始,重慶海吉亞可為腫瘤病人提供全病程管理治療。另外,相關醫療配備均為國內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如西門子PET-CT、陀螺刀(一臺)、醫科達直線加速器(兩臺)和通用的CT,這些設備整體優於大部分一線城市三甲醫院。重慶海吉亞2019 年營業收入1.7 億元,一期牀位400 張,由於運營狀況良好,二期計劃註冊牀位1500 張,預計2021年5 月投入使用。

2)第三方放療中心業務

公司通過放療諮詢、授權設備使用和相關設備維護和技術支持收取一定比例的放療服務費。由於公司的設備先進性和專業服務壁壘,在與第三方醫院合作的過程中保持了較高的議價能力,該部分毛利率高達65%。

big

第三方放療中心投資少、可複製性極高、回收期短、部署時間短。公司只需投入自生產放療設備(前文提到的陀螺刀,第五代的伽馬刀),配備相應的維修和技術支持,短期內回報快。目前公司有15家第三方放療中心,計劃未來每年新增6-8 家第三方放療中心。

big

四、財務數據

2019 年海吉亞收入10.9 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為1.7 億元,淨利率為16%。醫院業務貢獻主要增長,2017-2019 年整體收入的複合增長率為35%。人工費用佔到32%,主要是因為公司招聘三甲醫院的醫生,提高較優厚的工資待遇。

big

海吉亞通過高薪獲取人才。公司醫生税後收入明顯高於公立醫院打包收入。

big

海吉亞的銷售費用率不到1%,相比其他私立民營醫院表現優異。因為海吉亞作為腫瘤特色醫院,更加依賴專家聲譽和學術水平。相比體檢、眼科等專科醫院營銷模式,海吉亞無需依賴廣告等營銷手段。

big

(注:海吉亞聘請當地知名腫瘤醫生,腫瘤專家自帶導流屬性。)

海吉亞盈虧平衡速度遠高於行業平均,從營運到盈利只需3-9 個月。公司平均籌建週期為25 個月,對比行業平均36 至48 個月表現優異。在盈虧平衡方面,海吉亞從營運到盈利需要3至9個月,行業平均水平為36 個月。

big

五、管理模式

1)雙院長制度

海吉亞採用行政和醫療院長雙線管理,對經營表現和醫療質量均有保障。醫療院長選取當地口碑醫生,主管醫療質量和安全;行政院長主管經營績效。海吉亞現有醫院中,除單縣醫院的行政院長是當地的醫生,其他地區如蘇州、重慶、福建等都採用集團10 年來培養的人才。

2)醫生的利益與集團利益綁定

針對核心的院長和模塊負責人進行股權激勵。其次,科室收入與醫生收入掛鈎,使用「合夥人模式」。公司對每一個模塊都做了全收入、全成本核算。每個月每一個科室主任都清楚該科室的「利潤表」,經過考核後,分配結餘利潤。

3)嚴格控制成本

嚴格通過效益核算控制成本,將醫院後勤管理細化到每一平米。海吉亞的財務分析系統能夠統計各醫院每個科室的每一項收入、成本,實時共享,管理者通過橫向對比及時調整。如在醫院科室,系統可以監控同一科室每天的藥品及收入、耗材收入等;在後勤部分,細化到每平方米,包括保潔費用、水費、電費等,醫院後勤管理成本也從初創期的16%降到2%;

六、盈利預測與估值

根據海通國際預測,僅針對公司內生性增長,未包含併購項目,2020-22 年收入為14.2 億元、18.1 億元、23.6 億元,相應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9 億元、3.9 億元、5.6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0%、35%、43%。

big

 根據可比公司估值,假設2020 年PE 為90-100 倍,2020 年預計海吉亞調整後淨利潤為2.9 億RMB,因此給予海吉亞2020 年合理估值為261-290 億元(282-313 億HKD),對應股價45.63-50.64HKD。

big

六、總結

長期以來,我國腫瘤醫療聚焦於一線城市,使得非一線城市腫瘤市場成為「隱祕的角落」,另外75%的癌症患者來自三線以下的城市。海吉亞發展的初衷就是為非一線腫瘤醫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優化診療路徑。

海吉亞的87%的收入來源是自營醫院,目前有3 家自建醫院和4 家收購醫院。另外,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設備的先進性和技術的專業性優勢,使第三方放療中心既成為毛利高達65%。

七、風險提示

民營醫院的醫患關係非常敏感、收入不及預期;

編輯/elis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