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微软入华三十年

微軟入華三十年

格隆汇APP ·  2020/08/10 23:08

1994年3月21日,春分的北京城,日落時分,空氣中還留着白天的喧鬧與躁動。

一架波音747飛機在首都機場緩緩降落,一位穿着普通襯衣加外套,牛仔褲配運動鞋的青年人走下舷梯:他的身邊,除了翻譯之外,沒帶隨行人員。

這位青年便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Microsoft的總裁,比爾·蓋茨(Bill Gates)

1994年的比爾蓋茨(圖片來自公開影像資料)

他踏入中國土地的那一刻,世界為之引起轟動,全球每個國家的眼睛,都在盯着他,看着在中國的一舉一動。而比爾蓋茨與他的微軟公司,也註定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入華

彼時的中國,古老的大地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每一個角落。蓋茨來到中國,正是為了考察中國的投資環境,順帶了解中國軟件產業的實力。

當接受中國政府高官接見的時候,比爾蓋茨適時乖巧地提出要「盡力幫助中國發展軟件工業云云」的想法。

儘管如此,對於比爾蓋茨的造訪,乃至即將到來的微軟入華,當時的中國仍有不少人持有懷疑的態度。

道理也很簡單:當時中國的民族軟件產業剛剛起步,如果任由微軟這種國際企業長驅直入,是否會摧毀脆弱的民族軟件產業?

部分媒體的話甚至説得更直白。例如中國《經濟日報》記者在採訪比爾·蓋茨時就毫不客氣地問道:「聽説中國業界對您此行並不歡迎。」

對此,比爾蓋茨避而不答。

事實是,中國這塊市場的體量與巨大的誘惑,是當時任何一個企業家都難以抵擋的。

進入90年代,雖然網吧仍然是中國電腦消費的主戰場,但不少東部沿海大城市的家庭已經開始籌備「買電腦」。據統計,到1995年,全國電腦銷售量將達到和超過100萬台,總金額可達200億元。

儘管這一消費水平並不算高,但每年30—40%的增長速度卻不容忽視。不久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市場之一。

面對「入華」的前景,比爾蓋茨也曾經有所思存:微軟公司是否能以自己在操作系統上的巨大優勢,壟斷中國的軟件市場?中國是否會以保護本國工業為由,將微軟拒之門外?微軟公司是否能在中國打開局面,站穩腳跟?

但是,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肥肉,實在捨不得。於是他鐵了心要「入華」。

在1994年12月8日,比爾蓋茨同中國電子工業部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雙方達成共同開發視窗95中文版的意向。比爾·蓋茨要通過與電子工業部的合作,改進視窗95的中文字形和輸入方法,力圖搶佔 中國電腦市場的制高點。

這份備忘錄,看作比爾蓋茨打開中國市場的敲門磚。

盜版

微軟在中國的市場策略,分為B和C兩個方向。

B端,微軟採取了步步為營,與中國的開發商、銷售商開展廣泛的合作,同時協助設計了政府所用計算機系統,安裝滿足政府要求的特別版Windows系統。

而C端,生態遠沒有B端那麼好。

當時,一款正版Windows95的售價要在1000左右,而Win98剛剛推出的時候,為了應景,價格更是打到了1998元。這個數字在當時,已經接近東部沿海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平米房價。

試問當時老百姓如何買得起?

這正好給了盜版商的空間。

每一版Windows系統推出之後,快則幾個月,慢則半年,市面上就會出來盜版,一張光盤5塊、8塊、10塊,在大學后街的光盤店裏都能買的到。

買盜版的人用着廉價流暢的系統,而賣盜版Windows的人則跑步邁向小康社會。

對於這些,微軟當然看在眼裏。但在最初期,並沒有出手阻止。在比爾蓋茨看來,在知名度並沒有充分普及的前提下,正版又那麼貴,這些盜版商正好相當於幫他做了免費的廣告宣傳。

1998年7月20日,《財富》雜誌刊登了股神巴菲特對比爾·蓋茨的採訪,當被問及微軟的中國策略,蓋茨的回答是:

「中國人不會為軟件付錢,不過總有一天他們會的。既然他們想要去偷,我們想讓他們偷我們的。他們會因此上癮,這樣接下來的十年我們就會找出某種辦法讓他們付賬。」

在商業戰場上,這不失為一種策略。中國人口那麼多,市場那麼大,真的用廣告去覆蓋徹底,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

而放任盜版,大量向市場投放免費系統,讓人們在廉價的基礎上產生依賴,然後買再收費。
站在今天看來,這樣的玩法很像互聯網企業燒錢擴大市場份額的套路。

就這樣,微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90%以上。

微軟巨大的成功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中國用户對Windows系統這個舶來品產生了極度的依賴。

以致於蘋果iMac興起之後,許多為了時髦而購買Mac的用户,也不得不再在蘋果的系統旁邊裝一套Windows——蘋果的外殼是為了裝逼的,內裏Windows系統是為了自己用的。

此外,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副作用——中國的國產系統,長期處於被扼制和壓抑的狀態。除了黨政軍等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在用之外,大多數商用民用電腦系統的標配都是:Windows。

打假

在默許中國用户充分享受廉價的盜版產品、併產生了無法擺脱的依賴之後,微軟開始對盜版下手。

2006年,微軟適時向當時消費者規模最大的盜版商番茄花園發去了律師函。

在2008年8月15日,蘇州警方對洪磊進行了抓捕,罪名是侵犯知識產權。這次殺雞儆猴很成功,雨林木風、深度技術等公司紛紛轉型。

同時在當年國內許多盜版Windows用户驚奇地發現,電腦會時不時黑屏。

這是微軟藉着正版的名義的做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引發國內用户的極大反感。直到政府部門呼籲微軟要注意合情合理時,微軟才停止了黑屏策略。

儘管在那時批評之聲四起,但是風波過後,國內消費者基本上當沒事發生過一樣,畢竟,習慣的形成讓他們很難去做出改變;再者,中國沒有像樣的操作系統。

國內電腦界很大一部分的銷售來源於B端的採購,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國產Linux系統一直被人提及,那時該系統的應用生態仍是一片空白,造成很多廠商卸載Linux,安裝盜版Windows。

隨着微軟加大打擊盜版的行動,更多廠商不得不使用正版Windows。

就在微軟開始打擊中國盜版行為的那一年(2006年),方正、清華同方等國內電腦公司到美國訪問,合計向微軟採購了17億美元訂單,也被業界看作一個信號:市場上除了微軟,真找不到合適的系統商。

在盜版與正版之間,中國用户艱難地作着選擇;唯有一件事是沒得選的:Windows系統。

今年5月,一份百度統計結果顯示,中國Windows10系統市場份額達到33%,Windows 7系統的市場份額為48.24%。即Windows10和Windows7總共佔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

不僅是系統,微軟系的辦公軟件Office系列在中國也同樣佔據主流市場,2019年Office365企業訂閲用户達1.66億,個人訂閲用户約為3480萬,並呈持續增長態勢。

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承認,微軟在華的這二十多年,基本上掃清了本地和國際的所有競爭者,在中國市場上一家獨大。

其他領域,例如手機市場,儘管蘋果如此高舉高打,但仍然有三星華米OV的競爭。電腦系統,幾乎所有電腦都配備Windows系統;而iOS,可以這麼説,會iOS的一定都會Windows;而會Windows的不一定會iOS。

對此,我們不免會問,國產系統究竟在哪裏?

國產

事實上,中國在計算機系統開發這件事上,起步得很早。

1969年12月,北京大學就開始牽頭攻堅我國最早的操作系統「150機」。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數據計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20年後,1989年,COSIX系統項目啟動。受限於當時國內的硬件大幅度落後,系統研發跟不上技術更新,無法兼容最先進的電子設備,國內系統長期原地踏步。

開發系統,是一條高投入低產出高風險的路子。國家沒有錢也沒有政策扶持,而且即便鉅額的銀子投進去,有微軟這個巨頭,將來自己國產的系統能不能被接受乃至盈利,説不準。

關於系統開發之難度,舉一個例子。

Windows XP有代碼4000萬行,Windows 7有代碼5000萬行,3.6版本的Linux內核代碼就有1590萬行,而Linux的發行版Debian系統代碼行數達6500萬行,而且這些代碼還都是經過軟件廠商反覆精簡的結果。

在資金上,微軟在開發Vista所花費的研發費用超過了200億美元,Linux僅內核據如果根據人員投入的規模,據測算也耗資數十億美元。

所以,在那個「賺快錢」思想主導的年代裏,秉承「拿來主義」,依附微軟生態,快速的實現營收,成為當時大多數電腦界人士走的路子。基本上不會有人去選擇國產這條的路。

這個狀況持續到2018年。

2018年,隨着中興被打了一記狠狠地悶棍,人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麼多年以來的電子產品與軟件產業,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地基上。一旦人家要撤走這個地基,那麼上面的建築物就都要坍塌。

於是,國產替代開始被人提起,國內對操作系統自主崛起的那團火,被點燃起來。

然而,在微軟統治下多年的中國計算機產業,就連90年代初那些國產自主研發的鋭氣都沒了,而資產價格高企也掏空了年輕人的身心;自主研發想要短時間大跨步的邁進,尚需時日。

夢醒

2020年8月9日,一則傳言在網上低烈度傳播。稱微軟公司在其官網更新了服務協議,聲明如因不可抗力導致微軟無法履行或延遲履行其義務,微軟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

這句話的意思,説白了就是:如果哪天我不給你們提供Windows系統了,那可不能怪我。

雖然後來人們發現,這並不是最新的條款,而是多年以來一直出現在微軟的協議裏面的一個免責條款;然而在中美關係電閃雷鳴的當下,這彷彿晴空霹靂,驚醒了14億沉沉大眾。

恍惚間,人們意識到,如果哪一天微軟對我們停供了Windows系統,那麼中國的絕大多數電腦就會開不了機,沒法聊天、沒法網購、沒法辦公、沒法炒股。這甚至比芯片斷供的殺傷力更大。

儘管微軟對此很快的發佈澄清聲明,稱「為中國用户提供服務的承諾堅定不移」,但仍然有猜測認為,微軟是怕TikTok和Wechat的事再次發生在自己頭上,於是緊急修改了協議;那麼如果美國政府對微軟下達禁令,要求其對中國斷供,則微軟不需要提供補償。

30年前,微軟入華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今天,中美之間會兵戎相見。今天看來,這30年間,中國人形成了對微軟和Windows系統的極度依賴,而微軟公司也成功地實現了對中國本土計算機系統產業的壓制。

誠然,如果美國政府通過行政指令要求微軟對華斷供,那麼微軟的營銷與利潤會大幅度撲街,但是在大國博弈甚至軍備競賽的背景下,政治家為了國家利益,是不會在意本國某個或某些企業的生死存亡的。這一點上,我們不可抱着「川普是商人」的天真幻想,而回避面對複雜嚴酷的大國鬥爭。

微軟入華30年,令中國人獲得了便利、提高了生活水平與國際化程度,但國產計算機系統卻始終沒能茁壯成長起來——

這究竟是他人的陰謀,還是我們自己大意了呢?

編輯/Charli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