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讯飞生态:站在AI独角兽背后的生态玩家

訊飛生態:站在AI獨角獸背後的生態玩家

融中财经 ·  2020/07/29 13:52

0

6月初,有“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之稱的寒武紀順利過會,從今年3月26日進入科創板“考場”,到經過兩輪問詢後快速過會,總共歷時68天,刷新了科創板審核速度。

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開盤漲幅約為290%,市值更是突破千億。伴隨寒武紀成功IPO,寒武紀的過會,讓站在背後的首輪投資方科大訊飛浮出水面。

近幾年,CVC為主的產業資本崛起,給創投行業注入了更多活水。在強調投後管理和精細化運營的今天,產業資本所能提供的生態賦能,成為挖掘項目最好的渠道,也是給予項目最好的投後服務。另一個角度看,在行業二八分化加劇的背景下,資金流向頭部機構,產業資本擁有更強的資金支持和底氣,以抵禦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大訊飛一方面通過自有資金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併購整合等戰略投資,另一方面參股成立了產業基金“訊飛創投”,撬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通過風險投資在人工智能細分應用領域和前瞻性方向加強佈局。

自2015年以來,訊飛生態投資了不少人工智能賽道的明星企業,其中不乏寒武紀、商湯科技、優必選等獨角獸項目。截至目前,訊飛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已有超過200萬生態夥伴,已扶持生態企業達1800家,平臺孵化75家,戰略投資近60家。

2019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胡鬱強調了生態對於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性。他表示,人工智能時代,“不是集中在一兩個,像互聯網時代的一家獨大、勇者通吃的節點手上。未來的商業生態系統,一定是混合在一起的相互支撐的生態系統。”

互相支撐的生態,可能是訊飛生態的最佳站位,也是其找到獨角獸的最佳路徑。憑藉科大訊飛強大的人工智能背景,訊飛生態正在試圖加速人工智能與各行業的深度結合,下一個獨角獸或許正在醖釀中。

做創業者前行路上的好夥伴

年初疫情暴發後,創業企業的現金流遭到市場的拷問,尤其以線下場景重的餐飲和旅遊等行業危機不斷。創投行業也陷入暫停狀態,作為訊飛生態的重要投資平臺,訊飛創投董事長徐景明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創業企業渡過難關。

“創業企業,風和日麗時漫山遍野,環境一變成片死亡。作為企業,環境再如何變化,你都必須做到最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活下來。剩者為王。” 他也不斷給企業家提振信心,“2003年的非典後,包括訊飛在內的一批的優秀企業走了出來,成為行業龍頭。相信今天的新冠過後,一樣會走出一批優秀企業。越是在別人鬆懈的時候,越是我們可能超越的機會。”

“疫情期間我們發起了‘A.I.之光 穿越疫情’人工智能科創項目線上路演活動,近百個項目線上路演,上千位投資人蔘與活動。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我們永遠在看未來。” 徐景明説。

在訊飛創投成立初期,人工智能行業尚未大規模興起。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案例數量為447筆,到了2018年,猛增至651筆。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由深度學習帶來的人工智能熱潮,至今也剛邁入第五年。在不斷遞進的時間進程中,訊飛創投的投資角度也經歷了數次更新,徐景明表示,從投資的角度來説,人工智能應用要用長週期視角觀察。

“前幾年我們投過一些獨角獸大多是基礎技術創新企業;2018年看場景,要創造場景價值;2019年要有數據,創業項目是否創造出應用價值,商業模式能否成立,要以數據來説話;今年,是‘AI+行業’的深度滲透。”

業內評價訊飛創投,稱其為“AI領域的專業玩家”。懂技術、懂市場,能在早期就看到AI的機遇與趨勢。這種提前入場的優勢,讓訊飛創投發覺了一大批獨角獸項目,而提前佈局,也使得不少AI初創企業的A輪,甚至天使輪都有訊飛創投的支持。

事實上,在行業尚未火爆時,市場上不僅“金子”多,價格也相對便宜。不同於目前明星項目的“一票難求”。“人工智能項目早期找投資也不容易。”徐景明笑着説,如今的AI芯片明星寒武紀在發展初期時,融資也並非一帆風順。

2016年左右,人工智能行業還在起跑階段,尤其是芯片企業,成長週期長、不確定性大。談及芯片類企業的融資,徐景明回憶,“初創團隊的風險大,這類企業在當時很難找投資人。”對投資機構而言,在高風險的不確定下,還要發現項目的亮點,這對專業的判斷有極強的要求。

“做芯片,軟件硬件需要結合。我們能識別企業的技術能力,還能幫助他們走向市場。我們不僅是創業者投資人,也可能是他第一個客户。”

此番寒武紀過會,其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給予了192億元至342億元的估值,若以342億元這一估值計算,早期進入的投資機構已賺得盆滿缽滿。

追求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在訊飛創投成立初期,徐景明制定的方向就是專注於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並堅持“產業+技術+資本”的投資理念。這種邏輯在行業發展中逐漸得到了印證。

去年,因資本寒冬的影響,AI領域的投融資迴歸冷靜,下降至331筆,投融資總金額為931億元。但訊飛創投的投資節奏並不被外界所幹擾,“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我們都保持自己的步調。”徐景明表示,“產業基金不會對投資項目的數量有強烈要求,還是‘以我為主’打法。”

這種“以我為主”的打法,最能體現在穩定的節奏上。

截至目前,訊飛創投管理規模為15億-20億人民幣,徐景明透露,科大訊飛出資一部分,其餘部分則在市場上進行公開募資,外部LP包括清華紫荊、世紀金源、天津海河基金等。

這種出資結構在產業資本中較為常見,一方面,能保持產業資本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不至於過度依賴上市公司本身,能讓基金進行較為市場化的投資和決策。

在具體投資過程中,徐景明不認同“下注”的説法,他看來,“下注”存在賭的成分,訊飛創投傾向於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投資不是算命,尤其是早期項目,創業初期往往只能聚攏企業成功要素的1020%-20%,企業發展存在巨大不確定性,我們追求的是通過認知、賦能、協作,幫助被投企業成長帶來的勝率。”

行業內公認,投資是賺認知的錢。根據訊飛創投以往的投資性格看,圍繞人工智能領域,主要投資了上下游企業,相比於沒有行業認知的領域,訊飛創投更願意在自己能看懂的且擅長的領域內進行投資。

徐景明介紹,在接觸項目的初期,就會引入科大訊飛技術和產業部門的專家。在投資決策流程中,訊飛創投在內部設立了技術委員會,能夠更好地把控技術優勢、產業方向,從而保證正確率。

在人工智能這個高技術壁壘的行業內,科技和邏輯至關重要。徐景明的方法論是,產業發展和技術週期,“底層核心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少,企業要向各行業深度滲透,加速轉型。”

就像徐景明説的,投資未來,不能僅關注眼下。如果只看短期的機會,就會被泡沫迷住雙眼,而投資需要思考未來十年科技會怎樣變化。“未來行業趨勢會如何演變?驅動因素來自哪裏?什麼樣的科技企業會受益?馬太效應又會淘汰怎樣的企業?”

“今年,我們會關注人工智能與各行業深度結合帶來的機會,人工智能與新基建結合有很好的機會。” 徐景明看來,只有審時度勢地思考未來的可能行,才能避免平庸,從而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打造賦能型投資平臺

年初,疫情席捲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AI因在疫情中表現出的彈性而備受關注。通過落地智能醫療影像、體外測温,讓行業中一部分AI企業殺出重圍。

不過也有人認為,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落地場景過於單一。徐景明直言,在當前的轉型時期,整個社會環境還有一個認知的過程,大家容易把人工智能泛化或神話,當人工智能在為傳統行業賦能的時候,又會涉及很多的數據、傳統習慣、工作流程、專業人才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理性客觀、實事求是的去看。

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領域,當前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代,我們要把核心能力充分地釋放出來,與行業應用進行深度結合。” 在投資方向上,訊飛創投極為關注項目的落地和發展脈絡。“要有差異化的技術優勢,其次要通過AI+行業,深度賦能產業。”

這種生態賦能,對科大訊飛而言,這是補齊自身短板、建立更強大的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而對訊飛生態而言,扶持創新企業成長是核心要素,也是特有的核心技能。

“協同”是訊飛生態的關鍵詞。

不同於純財務投資,訊飛生態的強大技術支持和生態賦能是顯而易見的。基於產業經驗、資源整合的能力,訊飛生態擁有賦能型的產業生態投資能力。

訊飛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目前已對外開放了318項AI能力及方案,訊飛生態所投資的企業可享有科大訊飛前沿的AI技術開放測試和技術支持VIP保障服務。這對於急需要走向市場的初創AI企業,就像是沙漠中的綠洲,在某種程度上,產業扶持的吸引力超越了AI企業對資金的單純渴望。

早在2015年,訊飛創投投資了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事實上,在入股優必選前,雙方已有很深合作。而優必選與訊飛的合作中,前者做硬件,後者提供語音等人機交互解決方案。除此之外,訊飛具備行業優勢,機器人需要與行業應用對接,訊飛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

這是資本之外的強強聯合和相互促進。

技術支持、生態開放,是訊飛生態的優勢所在,通過項目投資,助力訊飛與企業構建“軟件+硬件+服務”的生態圈,不僅是訊飛生態能夠優先於其他機構找到項目的撒手鐗,也是構建生態化佈局的必由之路。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