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文回顾美股市场的百年沧桑!

一文回顧美股市場的百年滄桑!

富途资讯 ·  2020/08/24 19:19  · 富途财学堂

每天3分鐘,

陪你在美股市場賺到錢!

240_240_240_240_120_120

大家好,我是牛牛課代表!

今天是系列課程《美股投資20講》的

第一講《美股歷史:穿越百年滄桑》

牛友們快搬好小板凳,一起來上課吧~

憨笑

本節課結合「工業革命」「世界大戰」「08年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梳理美國證券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

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為成熟的證券交易市場。伴隨着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過程,美國證券交易市場也經歷了百年滄桑。

本文將結合關鍵事件,梳理證券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

(一)美國建國初期:費城股票交易所建立

歐洲殖民美洲時期,東海岸的港口城市經濟發展迅速,費城是當時經濟最為發達的港口城市。全美第一家銀行便於1782年成立於費城。

1790年,美國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費城股票交易所成立,意味着美國資本市場的正式起步

而費城股票交易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754年。

當時有200多名費城商人投資348英鎊建立了一家「倫敦咖啡屋」,不久這裏便成為費城的商業中心。後來,費城被英國佔據期間,另一家「城市酒館」取代了「倫敦咖啡屋」成為費城的社會和商業中心,隨後更名為「商人咖啡屋」,這就是費城股票交易所的雛形。

1790年,證券經紀人從彙集的其他商人中獨立出來成立了「費城經紀商協會」,同年費城股票交易所正式成立。

在費城股票交易所成立後的10年內,費城一直都是美國的首都,是美國最重要的商業和政治中心,是許多美國金融機構的誕生地。

起初,美國證券市場以國債、州政府債券、銀行保險公司股票為主要交易品種。

伴隨着美國第一銀行的1000萬美元的IPO,美國證券市場迎來一輪投機熱潮。

注:美國第一銀行可以理解為當時的美國中央銀行。

(二)《梧桐樹協議》簽訂: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

證券市場的繁榮為證券經紀商帶來更多業務。

美國紐約市24家股票經紀商於1792年5月17日在華爾街68號門外的一棵美國梧桐下訂立的協議,被稱為《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這份協議被認為是紐約股票交易所規程的起源。

2020071002434529d82e55acb59.png

梧桐樹下正在交易的經紀人,圖源:維基百科

《梧桐樹協議》規定了固定佣金制度,本質是為了避免經紀人之間展開價格戰。這種固定制度延續了183年,直到《1975年證券法修正案》出臺後才宣告退出。

《梧桐樹協議》簽訂25年後,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標誌着紐約和華爾街終於建成了較為正式的證券市場系統。

第二階段: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

(一)紐約成為美國證券市場中心

1825年紐約的伊利運河通行,將美國五大湖和大西洋水域連接起來,憑此紐約成為重要交通樞紐,經濟快速騰飛。

伊利運河的成功引發了「運河」概念的炒作熱潮,也給美股市場帶來了首個牛市,進一步推動紐約等地的證券市場發展。

19世紀30年代,紐約成為美國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但受限於即時通訊範圍,費城、波士頓等地方市場也得以保持着相當大的獨立性。

19世紀50年代,電報的發明與發展幫助紐約證券交易的價格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傳到各地市場,自此紐約在美國證券市場的中心地位開始逐步確立。

(二)鐵路帶來的大牛市

19世紀中葉,鐵路的建設加快人流、物流的運輸速度,也為經濟增加了新的動力,美國進入「鐵路時代」。

鐵路建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證券市場自然成為提供資本的重要渠道

華爾街促進了鐵路建設,而鐵路反過來也成就了華爾街。鐵路產生的巨大融資需求使得鐵路相關股票和債券成為了資本市場主要的投資品種。

2020072302487397f1d5c8fa7cf.jpg

1880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而隨着鐵路巨大的經濟效益逐漸迸發,對鐵路相關證券的投機也不斷甚囂塵上。

據統計,1835年已有3只鐵路證券在交易所掛牌,在南北戰爭時期,鐵路證券已佔到美國證券市場的三分之一。

在加州淘金熱、西部開發的推動下,美國通往加利福尼亞的鐵路開始大規模鋪設,證券市場也迎來了大繁榮。

經過數輪鐵路大規模建設後,市場需求逐步飽和,鐵路證券在證券市場的地位逐漸邊緣化,但內燃機的發明極大激發公路建設

同時,美國鋼鐵、化工、橡膠、石油、汽車等工業產業快速崛起,大型工業企業的股票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證券。

20200710024345356d02b0baf91.jpg

1902年華爾街看盤室,圖源:維基百科

(三)大蕭條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經濟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繁榮的經濟自然也推升股市。

但隨着經濟增長逐漸放緩,股票市場的泡沫化日益嚴重,此前大量槓桿交易、信用交易的瘋狂投機活動最終崩潰,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泥沼。

道瓊斯指數在大蕭條期間的表現,圖片來源:美聯儲

證券市場的瘋狂投機,並由此進一步惡化經濟,讓政府認識到對金融行業監管的重要性

大蕭條後數十年時間,美國金融監管系統不斷改進升級,形成具有美國特色的雙軌銀行制度、雙線多頭的金融監管模式。即不同金融主體、業務和產品對應不同的監管機構,而不同級別的政府(聯邦/州政府)又下設不同的監管主體。

這一監管架構主要通過《1933 銀行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99 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2010 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演變而來。

第三階段:大蕭條後至今

(一)新政後的復甦至二戰時期

在羅斯福新政後,經濟逐漸恢復,美國證券市場也逐漸回暖,股市於 1932 年年中觸底反彈,並持續上漲至 37 年初,累計漲幅324%。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這一輪美股牛市終結。1936年,10月德、意兩國簽訂《柏林協定》,11月德日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法西斯軸心國同盟初步成型。

此時,美國經濟逐漸陷入衰退,GDP增速大幅下滑,疊加當時物價出現快速上漲趨勢,美聯儲於 1937年開始施行緊縮政策,美股應聲下跌。

1937年至1942年,美國經歷了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熊市。在此期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2年6月初,中途島海戰爆發,美國一舉取得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此役也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與此同時,隨着美國海軍取得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戰爭局勢的迷霧散盡後,美股長達四年的牛市正式啟動。

2020072302487530a5c9b168778.jpg

1942年,婦女為戰爭製造銅製彈殼

(二)戰後經濟騰飛

二戰後,美國經濟蓬勃發展,在馬歇爾計劃、戰後嬰兒潮、居民收入增加、戰爭帶來的滯後需求釋放及對朝、越兩次戰爭等因素支撐下,美國經濟雖然經歷了三次較小規模的週期性經濟危機,卻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

2020072302487548f46eefa1e6f.png

戰後美國人均實際GDP

股市方面,隨着經濟形勢轉好,美國股票市場於1949年6月至1956年8月迎來了長達七年以上的長牛,並錄得267.1%的漲幅。

在美聯儲加息持續發酵和經濟走弱並最終陷入危機的雙重影響疊加下,1956年9月至1957年9月美國股票市場再度步入熊市。

為擺脱危機,美國仍然採用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美股也在1957年迎頭向上。在1960年2月到1961年,美國經歷第一次美元危機,併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同期股票市場同樣出現震盪調整,但在「電子熱」下,整體漲勢不改。

1961年12月,美股再次由牛轉熊,遭遇了「肯尼迪暴跌」(Kennedy Slide of 1962):從1961年6月,美聯儲再度開始加息,並於半年內幾次大幅加息2%,聯邦基金利率由0.5%快速抬升至2.5%。利率的快速上行衝擊股市,美股市場開始下跌。

1966年初,隨着美國經濟在滯漲中越陷越深,同時美聯儲加息進入下半場,市場開始下跌,美股由牛轉熊,並開啟美股此後16年大熊市的序幕。

(三)經濟轉型期,穿越大熊市的「漂亮50」時代

1966年以後,美國經濟進入轉型期,並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 66年至72年:經濟增速下滑,美國霸權衰弱,高經濟增速難以為繼。

  • 73年至79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凱恩斯主義破產,美國經濟進入滯脹期。

  • 79年至82年: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為對抗惡性通脹,沃爾克開啟貨幣主義實驗,採用鷹派的高利率政策控制物價,困擾美國長達15年的通脹問題開始得到解決。

1980年裏根總統就任後,依據供給學派理論進行財政、貨幣改革,着力降低政府規模,大幅減税激發勞動力工作和企業投資意願,為美國經濟此後20多年的平穩發展期打下基礎。

這個時期,美國股市陷入長期橫盤,1966年2月至1982年8月,標普500指數基本持平,考慮到期間通貨膨脹達到175.35%,實際收益率不到-60%,相較而言大蕭條時期在-50%左右,對於居民財富形成極為嚴重的侵蝕。

與此同時,在這樣的大熊市之中,$可口可樂(KO.US)$$IBM Corp(IBM.US)$等為代表的「漂亮50」表現優異,其背後是美股投資理念轉向價值投資轉變及市場整體震盪下,資金向業績好的成長股抱團的結果。

注:「漂亮50」(Nifty Fifty)是美國股票投資史上特定階段出現的一個非正式術語,用來指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只備受追捧的大盤股。

可口可樂廣告

(四)83年至07年:大緩和時代

83年後政府管制放鬆,企業恢復活力,隨着前期經濟改革的效果逐漸顯現,美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期。

由於70年代的大熊市,多數企業的估值都處在底部,這為80年代美股市場上大量槓桿收購和兼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拉美債務危機和強勢美元帶來了資金迴流。

從82年中旬起,美股牛市持續,即便在87年出現股災,仍未阻擋市場整體向上的腳步,在美聯儲的迅速反應下,股災反而成為市場絕佳的買點,短暫又快速的大跌後,大盤重拾牛市。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軍備競賽中的輝煌成果開始下沉至民用領域,推動信息技術革命到來,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低失業低通脹高增長,美國迎來戰後經濟增長的又一高峯。

90年代的美股市場是機構投資者崛起的時代,養老資金為共同基金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長期資金。這些共同基金持有股票資產長期在六成以上,成為推動當時美股牛市行情持續的最大底層增量資金來源,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保險資金當中。

流動性氾濫的環境中,互聯網相關股票在資金追捧下,出現非理性上漲。至2000年,隨着美聯儲持續加息效果發酵,科網泡沫最終破滅,帶動美股市場重挫下跌,牛市終結並進入長達兩年半以上的熊市期。

2000年3月,由於納斯達克泡沫,美股指數尤其是納斯達克大幅下挫,由此也帶來了美股2000-2002年的熊市,至2000年9月,道指、標普500基本達到跌前水平,而納指直到2002年10月才真正觸底回升。

(五)08年金融危機

金融地產持續加槓桿帶來的風險,最終隨着美國進入加息週期而逐漸暴露。

由於房貸利率上升,使得購房者無力支付貸款,房貸違約比率持續上升,導致以房貸為底層的抵押貸款組合違約增加,資金鍊斷裂後次級抵押貸款機構開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危機逐漸蔓延擴大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最終演化為全球範圍的系統性金融危機

受此波及,美國股市出現繼大蕭條及二戰之後的歷史第三大幅度的下跌。

2020072302487457cb6dc6111f8.png

2009年2月10日,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回答問題

2008年9月,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引發經濟衰退。

9月14日星期日,雷曼兄弟在美國聯準會拒絕提供資金支持援助後提出破產申請,而在同一天美林證券宣佈被美國銀行收購。這兩件事標誌着接下來這一星期2008年9月全球股市大崩盤的序幕,在9月15日(星期一)和9月17日(星期三)全球股市發生暴跌。

這一輪美股暴跌始於2007年10月底,結束於2009年3月底,長達1年3個月。

(五)金融危機後至今

2009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在經歷近一年半的衰退後開始復甦,股票市場隨後走出了持續十年的牛市。本輪牛市的驅動因素主要有兩點:回購潮湧動和盈利增長。

盈利方面,企業盈利維持温和增長,但動力較危機前有所減弱。2009~2018年標普500成分盈利複合增速為8.16%,2000~2007年該指標為9.90%。

回購方面,美股回購的通常做法是在公開市場收購,回收股份作為公司庫存股,不具備投票權,也不參與利益分配,所以回購通過減少股本被動提高EPS。

2011年起,美股回購規模開始顯著增長,2018年標普500成分股回購總規模是2009年末的3.46倍。分行業看,回購規模和行業指數漲幅呈正相關關係,大規模的回購對信息技術、保健、消費及工業行業指數上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同時,金融危機後,美股科技公司長足發展,逐漸成為重要上漲動力,引領科技股浪潮,也助推美股的近十年超級牛市。

這一切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打斷

今年3月,全球投資人經歷了美股有史以來最動盪的一個月:10天四次熔斷。道瓊斯指數由2月份最高2萬9千點迅速暴跌,在3月23日跌至最低1萬8千點,僅一個月跌幅達到萬點。

對此,網友們發明了一個詞,叫特朗普熔斷(Trump Circuit Breaker ):美國股市歷史上5次熔斷,4次發生在特朗普任期

不過,3月的暴跌並沒有終結美股的牛市。在美聯儲鉅額流動性刺激以及科技股的帶領下,納斯達克與標普指數連創新高,道指也已經接近新高。

但是這種流動性氾濫催生的牛市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不過大家都會選擇參與其中,因為在紙幣氾濫時代,可以配置的資產實在有限。

47.png

今日課後小討論:

對於08年金融危機,你有何投資回憶?感悟?

歡迎大家來留言區互動!

課代表會在討論區選擇8名參與度高的牛友,送188牛牛積分!

Tips:傾向於選擇能主動提出課程相關可行性建議、

或能參與課後小討論的牛友們哦!

親親

明日第二講《走進美股三大交易所》等你!

不見不散!!

附課程鏈接:《美股投資20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