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关于海底捞,究竟该用哪种估值方法才合理?

關於海底撈,究竟該用哪種估值方法才合理?

老章价投 ·  2020/06/11 17:01

1月底2月初,我寫了幾篇海底撈文章,大意是説根據單店財務模型來估值,當時30塊左右的股價、1400億的市值已經不貴了。

寫那幾篇文章的時候,海底撈還沒發佈2019年報,現在又過去了四個月,我想結合19年報數據,更新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依然堅持,用市盈率給海底撈估值是不合適的

由於每新開一家餐廳的前期投入,餐廳開業後需要幾個月才會達到盈虧平衡,因此大多數下半年開業的新餐廳,對當年報表業績的貢獻是負的。如果用市盈率估值,即默認報表利潤和企業內在價值成正比,就把那些年底新開餐廳當成負資產了(如果這些餐廳不開業,反而市盈率更低,更加「低估」)。

但換個角度,如果把這些當期虧損餐廳以0元剝離出去,你願意嗎?又肯定不願意,因為這些餐廳每天都是爆滿狀態,第二年就能賺大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所以我認為,最合適的估值思路,還是從單店入手,先搞明白一家餐廳的財務模型,它一年的營收有多少,利潤有多少,再推廣開。這樣一來,單店營收數據,就尤為重要。

2019年報出來之後,最讓我意外的,就是我之前作為單店營收計算依據的同店營業額竟然下降了——2018年日均同店營業收入為15.40萬元,而2019年下降至14.26萬元(乘以365天,得到同店年均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5621萬元下降至2019年的5205萬元)。

不過,這並不是因為部分餐廳生意的生意變差了,2018/2019年計入同店的全部233家餐廳,平均還有1.6%的同店增長。

那同店收入為什麼會下滑呢?再仔細往下看,能找到兩個原因:

①同店結構的差異

同店數量(統計標準為過去兩年中開業天數都大於300天的門店),2018/2017年有145家,2019/2018年增加至233家。而具體看這兩年同店的城市分佈結構,就能發現明顯的差異——一線城市門店佔比從27%降至21%,而三線城市門店佔比從18%上升至24%。

事實上,單看翻桌率,三線餐廳其實是不輸一線的,但由於人均消費水平的差異較大(也就是點菜點的少),它們的同店日均營業額只有11.9萬元,被一線餐廳的15.6萬元遠遠甩在身後。

②新納入門店的經營效益不如老店

海底撈有約70%的餐廳都開在一二線城市,然而我們單獨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同店日均營業額,就能發現它們雙雙出現了下滑——一線城市從16.6萬下降至15.6萬,二線城市從16.0萬下降至14.5萬。

也就是説,2019年一二線城市新納入同店的餐廳,經營效益普遍比不過老店(儘管從整體看,2019年翻桌率的降幅還不算大,從5.04/天降至4.84/天)。

這也正是海底撈與優質連鎖生意的最大不同之處:華潤新落地一座萬象城,不會讓現有萬象城掉一個鋪,或少收一分錢租金;天立新開辦一所國際學校,不會讓老學校丟失一個學生,自己招滿也是遲早的事;永輝超市多開幾家,也不會對其餘永輝超市的財務狀況產生什麼影響。

而海底撈,在某區域餐廳加密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翻桌率下降。

當然並不是説這樣不好,與之相反,為了照顧用餐體驗,公司其實有意把翻桌率降到略低於5,畢竟在週末高峯期讓客人等上2-3小時,特殊節日等3-4小時,這一餐飯恐怕很難吃得開心。

可是,新店擴張會影響單店財務模型的這個特點,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説,確確實實是增加了給公司估值的難度。

我能想到最好的辦法,還是向前看,去預見一個模糊的遠景,再倒算投資回報率,來決定現在的買入價格。

先看門店數量。公司管理層明確表示過,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他們對遠期3000家門店非常有信心。那麼按照2019年末768家,每年新開300-400家的速度,預計3000家門店大概能在5-7年內實現。

再看單店營收。目前運營相對成熟的233家同店,2019年平均營業額=14.26萬/天x365天=5205萬。在保守情況下,5-7年後達到3000家門店時,單店年均營業額為5000萬元(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這確實非常保守了,補上海底撈2017-2019年人均消費數據:97.7元、101.1元、105.1元)。在中性情況下,5-7年後單店年均營業額為5500萬元。

最後看淨利潤率,在最近一份調研紀要中,公司給出了當下國內成熟門店淨利潤率15%-20%,國外成熟門店10%-15%。在未來幾年門店加密,翻桌率進一步下降之後,我預測淨利潤率將下滑到10%-12%的水平。

綜合下來,5-7年後,在保守情形下,海底撈全年淨利潤=3000x5000萬x10%=150億元,在中性情形下,海底撈全年淨利潤=3000x5500萬x12%=約200億元。

屆時的合理市值,應該在3500億-4500億人民幣,相較於昨天收盤的1850億(38.3塊),還有不止翻1倍的空間(不含分紅)。

當然,如果到時候海底撈摸索出一條增長的「第二曲線」,那就要另當別論了。在我看來,這個可行性還是很大的,因為我相信幾年之後,人們依然會對海底撈三個字充滿好感,公司內部也能繼續保持強大的組織活力,只要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質,就很難真的有一個天花板徹底限制住它的生長。

尤其是第二點,在最近讀了李順軍寫的《海底撈店長日記》之後,我的認識又更加深入了一層。

在海底撈內部,核心價值觀就是人人平等,雙手改變命運。張勇曾經在內部發表過一篇「天鵝行動」的文章,就很能證明,值得大家一讀:

可見,不管你的學歷多差,出身多低,只要肯幹、敢拼、把苦活累活做好、將客户服務滿意,就一定會被公司發現和重用。十幾年來,海底撈也確實培養出了許許多多「醜小鴨」,他們從最低工資的社會底層到幾百萬年薪的店長家族長,演繹一出出以海底撈為背景的「中國夢」。

在書裏面,甚至還能找到張勇在內部一直強調的這麼一句話:我們培養人才,兼做火鍋。

能講出這句話的老闆,在我看來,真是完全參透了餐飲行業的"魂"。

沒錯,你可以模仿我的菜品,可以模仿我的裝修,可以模仿我的供應鏈,但有一樣東西你永遠模仿不了,人——心中有火、眼睛有光的人,才是決定用餐體驗的最重要因素。

作為一家擁有幾百家門店的餐飲連鎖集團,要培養好人才隊伍,建立起統一標準的好服務,確實是非常難的,它需要公平的企業文化,需要有力的激勵機制,需要規模擴張帶來的崗位機會,需要有温度的員工關懷,需要厚實的盈利能力

而海底撈,恰好這五點都具備,在國內餐飲連鎖企業中,恐怕找不到第二家。

雖然當前股價對應的投資回報率對我吸引力並不是特別大,我也最多隻能給它一個袖珍型的觀察倉位,但我還是想説,中國需要海底撈,敢闖敢拼的年輕人需要海底撈,我自己也會長期注視它、光顧它、祝福它。

編輯/Edward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