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发生了什么?B股指数大跌7%,最新解读来了

發生了甚麼?B股指數大跌7%,最新解讀來了

证券时报网 ·  2020/05/12 14:05

B股指數今日突然放量下跌,造成A股指數盤中也跟隨下挫,盤中,B股指數一度跌至197.86點,創2012年7月以來新低,日內最大跌幅超過7%,隨後有所拉昇,截至發稿,B股指數跌6.26%,報199.77點。

個股方面,基本上全線大跌,丹科B、綠庭B、國新B、雲賽B等逾10股跌停,海欣B、氯鹼B、錦旅B等多股跌逾9%。

1、首隻面值退市純B股將出現

東灃B曾在5月10日發公告,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1元人民幣面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司股票自5月11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將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這意味着,東灃B或將成爲繼ST銳電後今年面值退市的第二股,同時也是第一隻面值退市的純B股。分析認爲,創業板註冊制將陸續落實,從而加速殼資源貶值。

實際上,B股是“歷史遺留問題”,一開始創立B股市場,是爲了儲備外匯資金,現在外匯儲備足夠,B股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弱了。B股歷史上曾嘗試“B轉H”來解決遺留的制度問題,但由於貨幣轉換、B股公司盈利能力弱、H股上市要求難以達到等問題,“B轉H”並未成功。

國信證券認爲,滬港通順利運行提供了借鑑經驗,隨着註冊制、深港通的逐步落地,未來B股市場改革勢在必行。

2、B股市場流動性不足

相對A股而言,B股市場活躍度低,流動性不足,也可能是大跌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今日B股指數大跌的情況下,成交只有2個多億,而B股成分股總市值超過2800億元,換手率不足0.1%。

3、市場擔憂外貿形勢

4月份,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普遍下滑,二季度歐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機構未來幾個月,外需仍面臨下行風險。但隨着歐美疫情增長進入平臺期,全球新冠確診人數增速已經放緩,歐美也已經開始着手復工復產。儘管復工節奏可能會面臨波折,並且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邊際上可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針對4月份4月出口增速回正,東海證券認爲,並非外需改善所致,而主要原因還是前期積壓的訂單數量在逐步釋放,同時疫情相關產品的出口增加,綜合作用下導致4月出口超預期增長。

東海證券指出,歐美等發達國家目前多數進入了疫情穩定期,部分國家已逐步復工,但參考中國的經驗,啓動復工到完全復工可能需要1-2個月的時間,外需短期可能仍然疲軟,4月出口增速回正可能難以持續。

對A股有何影響?

B股快速下跌,對A股意味着甚麼?一般而言,意味着擔憂情緒的釋放,但這樣的釋放對於A股市來說並不一定是下跌的先行指標,反而可能是市場見底的指標。

長城證券認爲,目前隨着一季報披露完畢,5月經濟數據暫未公佈,兩會即將召開,處於政策和經濟的真空期。當前市場情緒隨着國內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數據和業績數據將迎來V型反轉、估值深度調整逐步恢復而好轉,但政策預期、修復預期都需要更加謹慎的去看待,市場需要新的超預期才能迎來新一輪上行。當前市場大概率處於震盪期,建議關注二季度產業鏈受影響較小、內需提振相關的新老基建、白酒龍頭等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開源證券表示,內外需恢復都具備確定性,但是由於斜率未知,同時,海外疫情次生的風險因素的可能性並未降低,寬基指數上很難具備系統性機會。建議投資者把握三條“不確定性重估”主線:首先,線下消費復甦持續、經濟活動恢復以及消費政策結構刺激帶來的內需驅動下,白酒、家電、汽車將演繹定價分子端的修復邏輯。其次,低估值中隱含的長期低增長預期與短期確定性增長錯配的建築、建材;基本面明顯見底,後續逐級改善的石化。最後,成長板塊可以逐步佈局以內需爲主導的板塊(半導體,雲計算)。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