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格科微一季度由盈转亏,净利率跌至-3.39%,车载芯片与AI眼镜能否扛起业绩增长大旗?

Times Finance ·  May 13 21:11

4月29日,格科微(688728.SH)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得益于消费市场复苏的东风,格科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83亿元,同比增长35.90%;归母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暴增287.20%。

2025年第一季度,格科微的营业收入尽管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比增长18.21%,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其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为-5173.09万元。

那么,格科微今年第一季度亏损的背后,透露出哪些隐忧?

5月9—12日,就业绩变化、新产品拓客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格科微证券部发函并致电询问。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称,公司目前暂无接受媒体采访和调研的安排。

【摘要】

1.业绩止跌回升。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回暖,格科微业绩触底反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90%,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87.20%,成功扭转业绩连降两年的不利局面。不过,当年,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的销量仅为12.69亿颗,约为2020年的62.21%。

2.加速布局车载芯片和AI眼镜。面对行业周期波动和业绩挑战,格科微正加速核心领域的高端化转型,并着力开拓车载芯片、AR/VR等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以期在产业变革期重构竞争优势。2025年,格科微应用于AI眼镜领域的产品将实现量产。

3.关注高端产品放量和新兴市场拓展。目前,格科微正面临技术纵深与场景广度的双重突围。因此,短期来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格科微5000万像素等高端产品的量产爬坡进度及库存去化成效,这两大因素直接牵动公司短期业绩表现。长期则需跟踪其车载CIS与AI眼镜领域产品的量产落地进度及核心客户拓展情况。

【正文】

业绩止跌回升

作为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明星企业,格科微于2021年8月成功登陆科创板,并凭借高成长性的业绩表现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财报显示,2019—2021年,格科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90亿元、64.56亿元、70.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7.73亿元、12.58亿元。这样的高速增长业绩,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满怀期待。

然而,上市后的格科微却遭遇业绩“滑铁卢”。2022—2023年,受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格科微的营业收入分别跌至59.44亿元、46.9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5.10%、20.97%,连续两年下滑;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的12.58亿元骤减至2023年的0.48亿元,累计降幅超96%。

转机出现在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回暖,格科微业绩触底反弹。当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达63.83亿元,同比增长35.90%;归母净利润也回升至1.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20%,成功扭转业绩连降两年的不利局面。

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波动暴露了行业竞争的残酷性。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格科微的营收同比增长18.21%至15.2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71.50%至-5173.09万元。毛利率亦从2024年的22.82%进一步降至20.85%,净利率更是由正转负,从2024年的2.93%降至-3.39%。

对此,格科微在一季报中解释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售价降低导致公司毛利率降低,而高像素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竞争对手韦尔股份(603501.SH)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8%至64.7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5.25%至8.66亿元。2024年,韦尔股份业绩同样增长强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1%,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98.11%。

时代商业研究院发现,在核心产品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格科微的销量下滑明显。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统计,按出货量口径统计,2020年,格科微实现20.4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占据了全球29.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2024年年报显示,当年,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的销售量仅为12.69亿颗,约为2020年的62.21%。

这一数据不仅是格科微经营压力的具体表现,更像一面棱镜——既折射出半导体影像领域“厮杀红海”的残酷竞争烈度,也暴露出消费电子芯片企业在产品结构转型深水区的突围困境。

加速布局汽车电子和AI眼镜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和业绩挑战,格科微正以技术突破为支点,加速核心领域的高端化转型,并着力开拓车载电子、AR/VR等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以期在产业变革期重构竞争优势。

在手机CIS领域,格科微依托200万及500万像素产品的既有优势,正加快1300万、3200万及5000万等高像素产品的客户导入进程,旨在逐步提升各像素节点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该公司持续迭代多光谱CIS产品,聚焦灵敏度、动态范围等关键性能指标的优化,增强竞争优势。

年报显示,2024年,格科微13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的收入超过15亿元,占手机CIS产品业务的比重约为40%,高像素产品的结构升级初显成效。

与此同时,在非手机CIS市场,格科微针对安防领域制定了差异化策略:一方面推动高像素产品的市占率提升,另一方面围绕读出电路噪声优化、极低功耗设计等核心技术展开产品研发,以适配智能安防设备的高端化需求。

在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上,格科微的战略布局已进入落地阶段。

在汽车电子领域,目前,格科微的车载前装芯片战略布局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首颗车规级图像传感器完成了流片,计划于2025年正式推向市场,标志着其向高壁垒的车规级芯片赛道迈出关键一步。

在消费电子创新领域,格科微应用于AI眼镜的CIS产品预计在2025年实现量产,显示出该公司在AR/VR等新兴终端的技术转化能力正在加速释放。

通过手机与非手机市场的纵深拓展、传统与新兴领域的协同布局,格科微正构建覆盖多像素层级、多应用场景的产品矩阵,以技术创新驱动高端化转型,为业绩增长开辟多元增量空间。

核心观点:关注高端产品放量和新兴市场拓展

目前,格科微虽凭借轻晶圆厂模式在中低端CIS市场建立优势,但高端产品放量与新兴市场拓展是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

站在智能感知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格科微能否在红海竞争中依托差异化优势开辟新蓝海,或将决定其能否从手机CIS的“隐形冠军”蜕变为智能时代的“感知巨头”。

转型的背后,是格科微技术纵深(从像素升级到多光谱、低功耗等核心技术突破)与场景广度(从手机到车规、AR/VR等新兴终端)的双重突围。

因此,短期来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格科微5000万像素等高端产品的量产爬坡进度及库存去化成效,这两大因素直接牵动公司短期业绩表现。从长期视角看,随着智能汽车与消费电子技术迭代加速,车载CIS与AI眼镜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增长潜力,有望成为驱动格科微业绩的新增长极,建议持续跟踪2025年相关产品的量产落地进度及核心客户拓展情况,以观察其技术转化效率与市场渗透能力的提升。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