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七巨頭」王者歸來,科技股還能買嗎?美股風向正悄悄轉變!

金十數據 ·  05/12 16:33

科技巨頭們在四月的慘烈回調後強勢反彈,帶動美股五月回溫。但在特朗普關稅政策陰影未散、經濟前景仍存變數的當下,投資者面臨艱難抉擇。

科技股在年初經歷動盪後強勢回歸,這種反彈情形對投資者來說已不陌生,尤其是在他們希望四月的市場下跌成爲過去之際。

2025年前四個月,這些被稱爲「七巨頭」($美股七巨頭 (IP000046.IP)$)的科技巨頭一度失寵,但隨着特朗普總統在4月2日宣佈一系列強硬廣泛的貿易關稅後引發的市場拋售,它們又成爲5月股市反彈的主力。

投資者如今在思考,科技股能否繼續領跑全年?以及如果$美國金融 (AFG.US)$市場再度震盪,該如何調整投資組合?

根據FactSet數據,Roundhill七巨頭ETF自4月8日的低點以來上漲了18.2%。該ETF平均持倉了七家科技巨頭:$英偉達 (NVDA.US)$$蘋果 (AAPL.US)$$谷歌-C (GOOG.US)$$Meta Platforms (META.US)$$微軟 (MSFT.US)$$亞馬遜 (AMZN.US)$$特斯拉 (TSLA.US)$

「4月的超賣狀態讓投資者重新湧入這些曾經的市場領頭羊,因市場預期貿易緊張關係可能緩解,以及美國經濟可能避免陷入衰退,」Ameriprise首席市場策略師Anthony Saglimbene表示。

Saglimbene在接受MarketWatch電話採訪時稱,強勁的一季度業績幫助「七巨頭」自4月低點反彈,也重新吸引投資者回到這些市值巨大的科技公司,儘管市場仍對AI主題的持續性和這些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有所擔憂。

同時,大型科技股的估值有所下降,也使其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根據道瓊斯市場數據,Roundhill七巨頭ETF的遠期市盈率在4月8日降至約23,而年初時約爲30,創下該基金自2023年4月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

儘管「七巨頭」在過去兩週的反彈爲市場中積極「抄底」的散戶投資者帶來了一定安慰,但其年初至今的表現仍未能趕上大盤。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 (.SPX.US)$中與科技相關的板塊仍落後於大盤和防禦類板塊,顯示出投資者對於科技股能否再次衝高仍存謹慎態度。

另一個警示信號是:2025年至今,標普500的可選消費板塊已下跌11.7%,信息技術板塊下跌8.2%,通信服務板塊則下跌4.5%,FactSet數據表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防禦板塊——公用事業和日常消費品——在2025年前幾個月成爲市場中的亮點。截至目前,標普500公用事業板塊上漲5.8%,日常消費品板塊上漲4.4%。

2025年初,由於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和特朗普新一輪關稅政策的衝擊,投資者大多傾向於採取防禦性策略。

然而,如今強勁的科技公司業績使許多投資者陷入兩難——是繼續押注科技反彈,還是繼續防禦

巴克萊銀行指出,一季度業績顯示,科技巨頭與非科技公司之間的盈利增長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2025年第一季度,大型科技企業的每股收益增長超過預期8%,而非科技企業則未能達到預期。該行策略師團隊在週四的客戶報告中指出。

根據駿利亨德森投資(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的數據,週期性股票的表現預計將在2027年前持續跑贏防禦類股票

除了關稅打擊國際銷售,投資者擔憂美國企業在中國推出DeepSeek平台後,可能在AI基礎設施上出現過度支出,也是今年科技股承壓的一個原因。

「第一季度盈利趨勢顯示,科技和通信等週期性行業仍具韌性,而公用事業和食品生產商等防禦板塊的盈利預期則持平或略降。」駿利亨德森投資的投資組合經理Jeremiah Buckley表示。

不過,一些策略師提醒,不應將「七巨頭」與防禦股直接對比,因爲兩者吸引的是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公用事業、日常消費品和醫療保健板塊中的股票通常被視爲防禦型股票,因爲這些公司所在行業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較小,有助於投資者對沖組合風險。

「防禦股的季度盈利增長通常不會像科技股那樣強勁,但如果貿易戰升級或經濟衰退來臨,這些公司表現通常更穩健……你爲的是買個『保險』。」 Citizens Private Wealth投資戰略高級副總裁Mike Cornacchioli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

編輯/ric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