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风电光伏“攻守易位”,未来谁将更胜一筹?

風電光伏「攻守易位」,未來誰將更勝一籌?

鈦媒體 ·  04/14 02:48

文 | 華夏能源網

曾經被光伏按在地上「摩擦」的風電,在消納成爲大問題之際,迎來了加速大發展的新機遇。

2024年,全國風電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86.99GW,同比增長9.6%,創歷史新高。其中,陸上風電佔比93.5%(81.37GW),海上風電佔比6.5%(5.62GW)。

種種跡象表明,2025年,中國風電將取得更大規模的增長,業界預計全年風電裝機量將達到100-120GW。

與風電高速增長相對應的,央國企偏好風電、不待見光伏的做法正在蔓延開來。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3月25日,中國電建發佈《2025年1月至2月主要經營情況公告》。數據顯示,前兩個月中國電建新籤的1121.75億元合同/997個能源電力項目中,光伏發電項目爲195個,新籤合同金額371.12億元,同比減少17.78%。

對比強烈的是,中國電建新籤風電項目爲231個,合同金額418.3億元,同比增長了165.7%。華夏能源網注意到,風電是中國電建所有能源電力類唯一同比增長的,且風電自2021年以來首次反超了光伏發電。

中國電建是一個小標本、小切口,從中可以看到風電光伏一上一下、攻守易位的行業趨勢,新能源指標向風電傾斜正在改變新能源電源內部的競爭態勢。

那麼,風電爲何廣受央國企歡迎?光伏、風電此消彼長的趨勢會延續多久?

光伏有些不受待見

從「風電三峽」開始,中國新能源的早期是風電「唱主角」,直至「雙碳」目標出爐的2020年底,中國風電、光伏併網裝機分別爲2.8億千瓦、2.5億千瓦,風電多於光伏。

可此後短短四年間,光伏裝機就大舉反超。截至2024年底,中國風電裝機5.1億千瓦,而光伏裝機驟升至8.4億千瓦。

然而,也正是在2024年,電力央國企不約而同地開始甩賣光伏電站了。

2024年8月,綠電巨擘——國家電投旗下內蒙古電投發佈公告稱,對外轉讓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該公司爲山東100MW戶用光伏發電項目而成立的,總投資3.8億元,原來匡算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爲10%。可事實上,該項目2023年淨資產收益率僅爲1.8%,屬低效資產,故被甩賣。

在甩賣那仁太項目前後,國家電投還將河北沽源、內蒙古通遼以及重慶的項目掛牌出售。到了11月,國家電投北京中和零碳能源有限公司更是一次性轉讓了10家新能源項目公司的股權,涉及四川、雲南、浙江等省55MW分佈式光伏、83.9MW地面電站項目。

國家電投並非個案,2024年下半年以來,掛牌出售光伏電站的央國企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央國企旗下已有30餘家新能源企業掛牌轉讓股權,涉及央國企包括:國家電投、國家電網、三峽、中國電建、中廣核、中煤、中車、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東方電氣集團等。

存量資產頻頻出手,光伏增量項目也受到影響。2024年歲末,某投資商手中西北某省GW級光伏開發指標,接觸了多家央國企竟無一願意接手。對於光伏電站的行情,有央企內部人士直言不諱稱,目前西北省份光伏指標已經「爛大街了」,項目太多、無人問津。

以西北幾省2024年下半年以來下發的新能源指標對比,更能看到減少光伏、向風電傾斜的明顯趨勢:陝西光伏指標佔全省新能源比重不足22%,甘肅的光伏指標佔比更是低至僅10%左右。寧夏則更是決絕,僅是下發了風電指標,暫無光伏指標。

在越來越多的省份,風電項目超越光伏成爲新寵。除了風光資源豐富的西北省份,河北、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內蒙古等地區,都出現了風電指標大幅蓋過光伏的情況。一句話,風電、光伏,攻守正在易位。

電力系統需要更多風電

風電光伏受歡迎程度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光伏裝機的持續大規模增長後,電力系統對風電的需求在急劇增長。這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風電的發展推向一個小高潮。

儘管光伏具有可開發地域廣泛、降本空間廣闊、光電轉換效率進步快等優點,但是,光伏多了、過剩了會給整個電力系統帶來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那麼系統就會將空間更多轉向風電,因爲風電具有光伏所不具備的優勢。

優勢之一便是消納。所謂的新能源消納難,主要是發生在光伏身上,風電的境況要好很多。

儘管風電、光伏都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特點,風電出力「冬春大、夏秋小、夜大晝小」,光伏出力「夏秋大、冬春小、晚峯無光」。但是由於風電出力時間段較光伏遠爲分散、均衡,尤其是在夜間也能夠發電,因此在發電量上優於光伏,在電價保障方面也優於光伏。

發電量方面,光伏是輸給風電的。數據顯示,2024年,5.1億千瓦的風電裝機,發電量9916億度;而8.4億千瓦的光伏裝機,發電量則僅有8341億度。

另外,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風電利用小時數行業平均爲1567小時,光伏發電利用小時數行業平均僅有959小時。更高的利用率直接提升了發電量和收入。

光伏出力主要集中在中午那三、四個小時,該時段光伏電站頻頻接電網通知要棄光棄電。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在光伏裝機超過2200萬千瓦的青海,早在2023年下半年,光伏電站就接電網通知,要在光伏大發的午間限電棄光三、四個小時。分佈式光伏大省河南,從2024年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光伏電站需要午間停發三、四個小時到五、六個小時,發電收益有多可憐可想而知。

電價方面,光伏也是遠遠輸給了風電。

2024年年底,全國範圍內,新能源現貨均價在午間已經低於0.15元/度,某西部新能源大省甚至跑出了0.03元/度的「地板價」,這還不算山東那樣個別時段的負電價。這些低電價,主要就發生在光伏大發的中午時段。

2024年上半年,新疆風電結算均價0.21元/度,光伏結算均價0.16元/度,光伏電價比風電電價低近23%;甘肅風電結算均價0.27元/度,光伏結算均價0.18元/度,光伏電價比風電電價低了三成。

在這種局面下,電網系統喜風電而厭光伏就顯得情有可原了。光伏在系統負荷最低點的中午時段大發,電網根本就無法爲那麼多的光伏找到用電買家,然後還要揹負消納不力的指責,電網也是有苦說不出。

相反,風電是分散時間段出力,消納起來遠沒有光伏那樣壓力大。同時,風電分散出力與光伏打好配合,整個系統的綠電佔比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光伏發展太快、太多後也需要支持風電「趕趕進度」。

在新能源消納問題愈演愈烈之際,風電能夠逆勢而上、收穫偏愛,不僅僅是電力央國企主動選擇的結果,本質上更是電力系統的需要。

光伏潛力仍比風電大

風、光攻守易位,是否意味着未來風電新增裝機將持續「壓過」光伏一頭?

實際上,僅從央國企轉換胃口、新能源指標向風電傾斜,並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從未來更長時期看,中國光伏裝機的潛在空間仍將大於風電,未來承擔主力能源第一重任的,還得是光伏。

首先,光伏降本的速度與空間遠大於風機。

2012年,光伏組件價格高達9元/瓦,逆變器價格約爲2元/瓦。時至今日,光伏組件價格已降至0.7元/瓦,逆變器更是低至0.15元/瓦左右,成本降低約95%。同期,儘管風機的成本也從最初的萬元/千瓦降至如今的約千元/千瓦,但是降幅不如光伏那樣巨大。

其次,光伏轉換效率提升的技術進步速度快、空間大。

各種光伏技術齊頭並進、激烈競爭,目前很多企業的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已經達到了25%-26%。未來10年,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有望達到30-40%%,甚至不乏專業機構預測稱未來疊加更加超前的光電轉換技術,如光子倍增技術,轉換效率或許能超過50%。

反觀風電,大型化走到如今的15-20MW區間後,再往上的空間就很受限了,一方面是技術難度增加,風機不可能無限制的大,另外一方面,更大的風機降本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爲了安全需要增加很多的投入。

再次,風電項目落地也將面臨諸多困難,光伏項目有棄光限電問題,風電也一樣。

某六小風電開發商企業曾公開表示,棄風限電是影響公司經營業績最主要的因素。2024年來,西北省份的新能源電站限電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地區的風電項目均出現了10%-30%不等的限電,部分接入點位不佳的場站限電甚至高達90%。

部分從業人員表示,有些省份風電項目限電、接入問題嚴峻,已經規劃好的外送通道進展極爲緩慢。如果電價再進一步下降,可能會考慮撤出部分區域的風電項目開發。

今年以來,四川、新疆、陝西、黑龍江、內蒙古等多個省份風電優發小時均同比下降。伴隨着新能源的加快入市,風電項目收益不確定性悄然上升。受此影響,限電較少區域,電價較高的地區,將成爲各家風電開發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總體而言,光伏有光伏的問題,風電有風電的問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光伏裝機,還是風電裝機,增長都是確定性的,但是光伏裝機的增長潛力要更甚於風電。在整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風電、光伏需要互相協調、形成合力,共同邁向能源大舞臺的中央C位。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2
評論 評論 · 瀏覽 4827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