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A股動物保健板塊迎來了春天。背後的託舉力量,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歷史數據顯示,養殖業有所回暖。
公開市場數據來看,無論是從銷售量還是銷售價格,養殖業都有所回升;此外,根據 牧原股份 (002714)(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64%)及 溫氏股份 (300498)(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3.50%)等養殖大戶公佈的最新業績,收入表現也在持續向好。
其次,國際形勢來看,國內養殖業發展迎來機會。
一直以來,中國的肉類以進口爲主,其中約9-10%來自美國。「關稅戰」背景下,市場預期進口將轉內供。
回盛生物 (300871)作爲獸藥領域的領軍企業,受益下游回暖股價瘋狂上漲。數據顯示:自3月25日以來,回盛股價持續上漲。近期雖有回調,但短短几日,股價已翻了兩倍。
回盛生物(截至2025年4月8日)
利潤連年下跌的回盛,難道要觸底反彈了嗎?
一、收入規模,增速低迷
業務來看,回盛是一家主營獸用藥品的企業,具體包括:化學制劑、 原料藥 及 中藥 製劑。2024年上半年,回盛總收入約4.36億元,其中:獸用化學制劑業務創收佔比約62.56%,獸用原料藥業務創收佔比約爲25.56%,其他業務創收佔比約爲9.86%,化學制劑藥物和原料藥是回盛的主要收入來源。
與人類用藥一致,原料藥主要爲生產化學藥製劑的原料,一般不直接用於動物疾病的治療,而化學制劑可直接用於動物疾病的治療。因工序複雜,所以化學制劑的價格一般高於原料藥。
然而,最近幾年,受經濟低迷以及養殖業週期調整,養殖業發展較低迷,導致上游的獸藥企業收入增長也隨之下滑。數據來看,2021年以來,回盛的收入增速急速下滑。2023年,收入增速已呈現負增長。
營業收入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雖有提升,但主要爲原料藥增長拉動,佔比最大的化學制劑業務仍處於下降狀態。主要原因,筆者認爲是養殖產業的調整。
目前,我國的養殖業正朝着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全國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3%。而對於大型的養殖集團,本身具有原料藥配比的能力且價格更便宜,從而導致獸藥企業的產業調整。
結構調整 無可厚非,但是回盛的原料藥業務佔比較小,能否以自己的業務短板去掙得一片天地,這是個問題。
二、毛利率下滑,盈利空間被壓縮
此外,便宜的另一面,便是毛利率低。
橫向對比:2024年上半年,化學藥製劑的毛利率爲24.17%,而同期原料藥毛利率僅爲5.86%。賺錢少產品收入增加,而盈利空間大的產品收入持續下滑, 綜合 毛利率必然下降。
不僅如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賺錢多的化學制劑業務,毛利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數據來看,2020年以來,不到四年時間,化藥製劑業務毛利率已由38%下降爲24%。
毛利率-獸用化藥製劑
雙重作用下,回盛的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僅剩16.45%。
銷售毛利率
三、搞研發、高負債,利潤下滑
面對養殖市場的調整及競爭,回盛審時度勢,2020年開始進軍寵物醫藥市場。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回盛正式成立寵物藥品研究中心。此後,開始招兵買馬,加大研發。
數據來看:自2020年以來,回盛的研發費用節節升高。市場信息來看,2024年公司已推出了5款寵物藥品和2款保健品。具體創收金額雖未公佈,但從化學制劑業務不斷下滑的收入來看(寵物藥品一般爲化學制劑),即使創收也是杯水車薪。
研發費用
此外,隨着原料藥收入的不斷上升,以及公司加大對寵物醫藥市場的佈局,最近幾年回盛走在不斷擴產的路上。
隨着資產的增加,負債率也在增加。歷史數據顯示:2020年,回盛負債率僅爲21.29%,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已升至51.13%。大額負債,必然帶來利息費用的增加。
財務費用
研發和擴產能否轉化爲切實的收入不好說,但費用卻實實在在在發生。
盈利空間在壓縮,費用在增加,直接導致回盛的利潤持續下降。2024年,已經轉盈爲虧。
凈利潤
話已至此,從目前來看,回盛的絕地逢生,有些言之過早。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