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股QDII魅力散去,年内跌幅居前,港股QDII年内仍有正收益

美股QDII魅力散去,年內跌幅居前,港股QDII年內仍有正收益

財聯社 ·  04/10 11:00

①年內超六成QDII業績告負,美股QDII跌幅居前;②港股QDII今年以來表現整體優於美股QDII,多隻港股QDII年內收益仍超10%;③業內人士認爲,中期來看港股投資仍具備性價比,且科技、內需等板塊仍有投資潛力。

財聯社4月10日訊(記者 李迪)全球資本市場震盪之際,QDII的淨值也面臨損失,超六成QDII年內收益已告負。其中,美股QDII整體跌幅居前,多隻美股QDII跌超15%。

雖然近期經歷市場震盪,但港股QDII的今年以來收益依然靠前,整體業績表現優於美股QDII。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爲,考慮到港股上市企業的基本面和估值情況,中期來看港股投資仍具備性價比,且科技、內需等板塊仍有投資潛力。

超六成QDII年內業績告負,美股QDII跌幅居前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今年以來已有超六成QDII業績告負。而年內收益告負的基金中,美股QDII整體跌幅居前。

截至4月8日,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股票發起式(QDII)A、博時納斯達克100ETF發起式聯接(QDII)A人民幣、大成納斯達克100ETF聯接(QDII)A、嘉實標普生物科技精選行業ETF(QDII)等26只美股QDII今年以來跌幅超15%。

美股科技股今年以來的大幅下跌,是美股QDII整體業績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以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股票發起式(QDII)A爲例,該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爲-25.69%。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包含英偉達、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

港股QDII表現整體優於美股QDII

即使經歷了近期的市場震盪,但港股QDII的業績表現依然整體優於美股QDII。

截至4月8日,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QDII)A、南方香港成長(QDII)、南方港股醫藥行業混合發起(QDII)A等16只港股QDII今年以來收益超10%。

其中,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QDII)A的今年以來收益高達24.21%。基金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多爲醫藥企業。

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張韡認爲,隨着醫藥行業監管進入常態化,國內醫療需求和醫療行爲逐漸修復,2025年產品型企業將迎來恢復性增長。同時,各項支持創新藥行業發展的政策也會持續推出落地,支付端、准入端、投融資端均有望看到顯著改善。

此外,醫藥板塊受關稅政策影響也相對較小。平安證券指出,醫藥板塊中藥品、原料藥等板塊受關稅影響較小,其他內需相關板塊如中藥、醫療服務、醫藥商業不受該政策影響。招商證券也認爲,醫藥行業整體以內需爲主,大部分子行業受到關稅影響較小。

南方香港成長(QDII)的今年以來收益也達13.9%。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包含港股消費板塊股票,如泡泡瑪特、老鋪黃金、毛戈平,也包括港股科技巨頭,如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等。整體來看,內需消費板塊受關稅政策影響較小,而港股科技巨頭的經營也主要依賴國內市場,且有望憑藉AI浪潮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業務受關稅政策影響不多,後續也有望繼續迎來估值修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QDII基金的淨值更新存在一定延遲,目前多數港股QDII的淨值僅更新至4月8日。而在4月9日和4月10日,恒生指數又迎來上漲,所以待到這兩日的淨值更新後,港股QDII的年內收益還有望繼續上升。

港股中期投資機會仍然值得關注

即使近期經歷震盪,但業內人士認爲,考慮到港股上市企業的基本面和估值情況,中期來看港股投資仍具備性價比,且科技、內需等板塊仍有投資潛力。

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部王寧寧指出,短期來看,「對等關稅」或衝擊外需,出口將是決定Q2經濟環比的重要因素之一。短期港股或進入盤整階段,但考慮到港股整體海外營收佔比較2018年貿易摩擦期間下降,在美營收佔比極小,對企業營收影響有限。

王寧寧還認爲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王寧寧分析稱,關稅對港股科技股的影響有限。從行業角度來看,港股通科技指數可以分爲互聯網、汽車、消費電子、創新藥幾個板塊,收入端、利潤端在美國市場佔比均極少,受「對等關稅」實際影響有限。

她還指出,港股科技股整體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股通科技指數滾動市盈率(PE-TTM)爲24.21倍,處於近十年的較低分位點。這意味着港股科技股相對於其歷史水平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來說,可能仍然被低估,爲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安全邊際。

華泰證券也認爲,中期視角下港股相對收益空間仍存。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基本面上,國內3月PMI連續兩個月擴張、地產尋底跡象初現、政策逆週期調節存加碼預期。

第二,港股結構上,科技+金融主導的上市公司特徵使其企業盈利對關稅敏感度相對較低。

第三,資金面上,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爲港股提供資金支撐。

分行業來看,華泰證券建議配置存在政策逆週期調節預期的內需消費板塊,也可關注盈利預期抬升明顯、自主可控邏輯堅實的港股硬科技。另外,南向持倉佔比高、受外資變動影響小、盈利預期穩定的紅利方向,仍可作爲底倉配置。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581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