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科倫藥業(002422.SZ)以37.00元/股收盤,總市值再創新高,盤中更是一度突破600億元,刷新自2010年6月上市以來的市值歷史最高紀錄。科倫藥業及其旗下川寧生物(301301.SZ)、科倫博泰(06990.HK)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額突破了150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表現不僅標誌着科倫藥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更成爲其深耕創新藥領域、實現業績突破的生動註腳。
29年間,在中國醫葯產業從仿製跟隨逐步邁向創新引領的發展浪潮中,科倫始終勇立潮頭,每一步戰略佈局都精準契合國家產業轉型的發展脈絡,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在行業變革的前沿披荊斬棘。
戰略築基:從大輸液到「品」字型運營平台的崛起
1996年,大輸液市場深陷低端價格戰。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投產、當年納稅、當年收回成本的「五當」。他用一場「閃電戰」迅速攻佔市場,僅用十年時間,就在2006年坐上中國輸液行業的第一把交椅,佔據全國40%市場份額。
2010年科倫藥業上市後,立即實施「三發驅動」的發展戰略,在保持輸液領域絕對領先地位的同時,全面進軍抗生素領域,並進行研發領域的多元化技術創新。
如今,科倫藥業不僅穩定了全球輸液龍頭的地位,在創新研發下,即配型高端輸液產品進入了新的治療領域,繼續引領輸液行業變革。公司以83個品規中標的優勢成爲了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的頭部供應商。
科倫博泰近年來以創新爲引擎,持續加大創新藥研發力度,立足核心技術平台優勢,不斷增強藥物的臨牀轉化能力,全面推進30餘個具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管線。截至目前,公司已有3款產品成功獲批上市。
川寧生物異軍突起,奠定了抗生素中間體的行業領導地位,並在潛力巨大的合成生物學賽道上快速奔跑。2020年,川寧生物成立上海研究院,研究方向聚焦保健品原料、高端化妝品原料等產品,成爲業內爲數不多完成合成生物學「選品-研發-大生產」全鏈條的企業,已累計交付近十個合成生物學品種。
創新突破:從本土突圍到全球競合的體系化能力
近年來,公司圍繞全球和中國未滿足的臨牀需求,重點佈局腫瘤、自身免疫、炎症和代謝等重大疾病領域,建設國際化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平台。
2023年,科倫博泰與默沙東達成超百億美元的授權協議,不僅驗證了科倫的研發實力,更將其推入國際製藥巨頭的競技場。
除了與默沙東開展戰略性合作,科倫博泰還積極拓展新的海外合作伙伴關係,公司與Ellipses(全稱:Ellipses Pharma Limited)合作的A400(EP0031)項目持續取得新突破。
此外,首次以NewCo(New Corporation)模式就TSLP單抗(特澤利尤單抗)SKB378/HBM9378項目與Windward Bio達成授權合作,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公司國際商務合作的範圍和模式。
2024年11月27日,國家藥監局的一紙批文讓科倫博泰成爲行業焦點——佳泰萊獲批爲科倫創新藥戰略贏得了首場勝利。科倫博泰佳績頻傳,向全球展示了科倫的創新實力和營銷能力。
預防拓展:治療深耕與預防醫學的等強未來
當行業聚焦治療領域時,科倫已將目光投向預防醫學。2025年科倫集團工作會議上,劉革新表示,「三發驅動」戰略是動力戰略,而預防和治療產業的平衡則是價值戰略。
作爲國內醫藥行業的領軍型企業,科倫7年前就開始挺進大健康產業賽道,聚焦「明星抗衰長壽因數」——麥角硫因,並首先實現原料的綠色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應用。這種預防與治療產業的平衡被劉革新視爲價值戰略的核心,科倫決心在三至五年的時間內實現「預防醫學」與「治療醫學」等強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抗衰長壽因數的突破性產品麥角硫因在內,公司已經量產、準備投產以及在研的抗衰老產品多達十餘個,後續還將持續跟進全球前沿科技,形成強大的產品矩陣。如今,川寧也已具備大兵團作戰的能力,抗衰老產品原料端擁有從研發到量產的完整佈局。
華源證券最新研報表示,科倫藥業多年研發投入即將兌現,公司在大輸液、原料藥、創新藥等領域已成長爲國內乃至全球範圍頭部企業。原料藥板塊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佈局較早,逐步進入兌現期。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