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印度PLI计划或"难产",川宁生物、东亚药业等国内原料药企业"强者恒强"

印度PLI計劃或"難產",川寧生物、東亞藥業等國內原料藥企業"強者恒強"

證券時報 ·  03/27 07:19

近日,有消息稱,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決定終止總規模230億美元的「生產掛鉤激勵計劃」(下稱「PLI計劃」)。據報道,這一曾被寄予「印度製造替代中國供應鏈」厚望的政策,因執行效率低下、目標完成率不足而陷入實質性停擺。

對於醫藥行業,尤其是原料藥行業而言,該計劃的終止,無疑消除了中國企業全球市場開拓的重要「隱患」之一。這或許意味着全球原料藥產業競爭格局的重心將進一步向中國傾斜,國內具備規模和技術壁壘的頭部企業有望鞏固全球壟斷地位。

回顧PLI計劃的影響,2020年該計劃啓動時,印度政府計劃在2021年至2026年5年內投入巨額資金用於支持包括半導體、光伏、家電、汽車、醫藥等14個關鍵製造業部門和領域的發展,其中製藥領域激勵重點就包括了中間體和原料藥等53個品種的生產,目的正是降低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

這一計劃對國內原料藥企業的海外市場業務暫未形成顯著影響,但近年來也確實導致了一批原料藥企業估值承壓。時至今日,隨着印度PLI計劃的「流產」,中國原料藥產業的「反脆弱性」凸顯,川寧生物等國內原料藥企業或將重回「強者恒強」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我國目前已經成爲全球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國與出口國,2023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額超400億美元,尤其在頭孢類、沙坦類等品類上,部分企業穩居全球領先的行業地位。另一方面,隨着下游競爭加劇,原料藥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原料藥企通過搭建從中間體到原料藥,甚至延伸至製劑的一體化生產模式,在保障產品高質量的同時實現了綜合成本的下降,築牢了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以頭孢克洛原料藥爲例,東亞藥業(605177.SH)在該領域是全球技術、產能均領先的頭部企業。據了解,公司已掌握頭孢克洛原料藥關鍵中間體7-ACCA的生產技術,是行業內爲數不多的可以從起始物料青黴素開始,全產業鏈合成頭孢克洛原料藥的公司之一。而圍繞「以原料藥爲中心,往前伸,向後延」的中長期戰略,東亞藥業在持續擴充優勢產品產能、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正加速完善其在頭孢類、喹諾酮類等產品領域的一體化佈局,並以持續的研發投入支撐起全球領先的產品品質,一方面豐富產品管線,另一方面通過新建制劑生產基地來推進中間體+原料藥+製劑一體化戰略落地,築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據市場人士分析,PLI計劃的終結,本質上是全球原料藥產業從「成本競爭」轉向「系統效率競爭」的縮影。當印度因土地徵收糾紛、電力供應不穩等問題拖累PLI計劃時,中國頭部企業正通過生產工藝研發升級、數字化車間改造、全球市場佈局等多元化策略,將規模優勢轉化爲持續性的產業話語權。這種「強者恒強」的格局,或許才是全球化競爭中最堅固的護城河。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367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