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王健林
从 “先挣一个亿” 的豪迈首富,到 “卖卖卖” 的地产求生者,王健林在时代浪潮中展现出赌徒般的勇气与狡黠,他的故事是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生动写照。
3月20日,一则关于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股权冻结的消息震惊了资本市场。
此次股权冻结数额之大,远超以往万达集团遭遇的股权冻结案例,直接反映了万达集团当前面临的严峻财务挑战。
王健林的2025年开年大戏,堪称资本版《活着》。
这二十年的商业过山车,活脱脱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大片。从先定个小目标的首富神话,到被传负债4000亿的至暗时刻,再到如今海外资产转移的舆论漩涡,这位地产大亨的剧本比他投资的文旅项目还跌宕起伏。
先是19.5亿银行存款被冻结,接着7702万核心股权遭查封,最新更是80亿母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三年--这位昔日地产教父,如今连心脏都被债权人攥在手里。
当年疯狂拿地扩张时,他把银行当ATM机,把政策当顺风车,以为买买买就是商业真谛。结果政策转向后,文旅城成了烫手山芋,海外并购成了无底洞,曾经的首富宝座变成了债务绞刑架。
现在又玩起金蝉脱壳的戏码,前脚把万达商管股权质押给中东土豪,后脚把家族资产转移到新加坡,这哪是商业嗅觉,分明是赌徒押注。
当债主们拿着法院裁定书上门时,万达商管的轻资产转型神话正在破功。两年间抛售30余座万达广场,从险资接盘到股权质押,王健林把 "卖卖卖" 演绎成了行为艺术。
最讽刺的是,2019年那句 "万达广场就是我的命" 言犹在耳,如今却要亲手把 "命根子" 贱卖给新华保险等机构,甚至连北京总部大楼都未能幸免。这种自毁长城的操作,与其说是战略转型,不如说是赌徒输红眼后的垂死挣扎。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位 "国民企业家" 的海外布局堪称精准踩雷。3.2 亿英镑的圣汐游艇半价抛售,7亿英镑的伦敦酒店项目血亏离场,如今家族资产又被曝转移新加坡。
当国内债主为19.5亿存款焦头烂额时,王健林却在海外购置亿元豪宅,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玩法,让 "商业嗅觉" 沦为资本游戏的遮羞布。
万达的危机本质是时代病的集中爆发。
当房地产黄金时代落幕,高杠杆扩张的后遗症全面反噬。对赌协议成了催命符,四次IPO折戟断了输血通道,曾经的 "白衣骑士" 太盟600亿投资,如今看来不过是饮鸩止渴。
最可悲的是,王健林仍在重复 "买买买" 的老路--这次买的不是资产,而是时间。频繁更换高管、疯狂出售资产,不过是用最后的体面掩盖流动性危机。
从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到 "轻舟已过万重山",王健林的口头禅始终没变,变的是时代潮水的方向。
当政策红利退去,当资本耐心耗尽,这位踩着红线跳舞的地产大亨,终究要为自己的投机主义买单。而他的故事,注定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时代最荒诞的注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