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苏泊尔老板继续减持!“光伏跨界明星”钧达股份亏超11亿,研发人员一年少了1000余人

蘇泊爾老闆繼續減持!「光伏跨界明星」鈞達股份虧超11億,研發人員一年少了1000餘人

時代週報 ·  03/18 02:26

3月17日晚,A股光伏上市公司鈞達股份(002865.SZ)披露2024年業績。

業績顯示,鈞達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9.52億元,同比下滑46.66%;歸母凈利潤虧損5.91億元,同比下滑172.47%;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11.18億元,同比下滑299.96%。

「受制於行業處於去產能週期,產業鏈價格下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鈞達股份在2024年報中解釋業績大幅度下滑的原因。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達277.17GW,同比增長28.3%,再創歷史新高。中國作爲新能源大國,已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伏市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連續11年保持全球第一。

然而,由於中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規模持續擴張,2023年底行業已出現供需錯配現象,行業進入去產能週期。鈞達股份作爲光伏電池片的生產企業,毫無意外地被捲入去產能週期中。

就年報等相關問題,時代財經多次致電鈞達股份董秘辦並通過郵件發送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前,電話仍無人接聽。

出海是唯一出路?

回顧2024年業績,鈞達股份依然未能擺脫去產能週期的影響。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統計,2010年至2024年,地面電站系統成本從31.7元/W下降到3.8元/W,其中光伏組件成本佔比從56%下降到19%,刺激全球光伏需求保持高增長。而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統計,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繼續高位增長,同比增加35.9%。

不過,國內市場不賺錢是不爭的事實,僅擁有單一的光伏電池片業務的鈞達股份去年境內市場毛利率爲負。

根據業績數據,鈞達股份2024年境內營收爲75.79億元,同比下滑57.38%;境外營收爲23.73億元,同比增長171.33%。毛利率方面,境內市場毛利率爲-1.04%,同比下滑15.50%;境外市場毛利率爲6.37%,同比下滑14.18%。

“2024年公司海外銷售佔比從2023年的4.69%大幅增長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歐洲等主要海外市場佔有率行業領先。”鈞達股份在業績中提到海外收入增長的原因。

去年7月,鈞達股份宣佈在阿曼投資2.8億美元建設5GW高效電池項目。隨後,在一份投資者關係活動公告中透露,有北美公司採購阿曼項目的產品,約爲1GW-2GW。

根據業績,截至2024年,公司擁有44GW全N型電池產能。同年,N型電池出貨30.99GW,佔比超90%。InfoLink數據亦指出,公司電池產品出貨排名全球第三。

儘管境外市場比境內市場要更加賺錢,但毛利率的下滑難以掩蓋當前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

除此之外,鈞達股份還出現了研發人員流失的情況。

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爲324人,同比下滑75.96%;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爲31人、本科爲127人、本科以下爲166人,分別同比下滑63.53%、84.30%和63.44%。

2024年,鈞達股份研發人員少了1000餘人。其中,2023年30歲以下研發人員爲1026人、30歲至40歲爲306人、40歲以上爲16人;2024年,30歲以下研發人員僅剩128人、30歲至40歲爲189人、40歲以上爲7人。此外,鈞達股份2024年研發投入僅1.99億元,2023年則爲3.04億元。

時代財經了解到,鈞達股份將以上人員變動的原因歸結爲「基地自動化水平提升」和「N型TOPCon電池工藝研發需求減少」。而鈞達股份在「2025年度重點工作」中則提到,2025年將圍繞「高性價比電池」,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同時,公司將擴大研發人員的培養和引進。

值得注意的是,鈞達股份正押注海外市場。

「除電池出口業務市場拓展以外,公司擬進一步通過產能出海形式,構建海外稀缺電池產能,增強公司全球市場電池產品供應能力;輻射海外高價值市場需求,促進公司海外市場業務高質量發展。」鈞達股份表示。

目前,鈞達股份正計劃通過港交所上市,去年10月已正式遞表。

蘇泊爾實控人再減持

除了在下跌中掙扎的業績外,鈞達股份最令人關注的,無疑是它的股東構成。

作爲一家跨界公司,鈞達股份在一衆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中表現是相對優秀的,可以算得上是「光伏跨界明星」,原因在於鈞達股份當時收購的是優質標的,曾經電池片出貨排名前五的頭部光伏電池片企業——捷泰科技。

捷泰科技曾經是蘇泊爾集團的囊中之物。

2020年6月,蘇泊爾集團與宏富光伏、上饒展宏從捷泰科技原控股股東江西展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手中拿下捷泰科技100%股權,其中蘇泊爾集團獲得捷泰科技15.03%股權。

同年11月,鈞達股份公告稱,公司、實控人楊氏家族旗下的楊氏投資、嘉興起航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嘉興起航」)、陸小紅簽署《關於股份轉讓及資產置出的合作框架協議》。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嘉興起航的最終受益人爲蘇泊爾集團實控人蘇顯澤。

公告顯示,鈞達股份將兩家汽配公司出售給楊氏投資;楊氏投資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嘉興起航轉讓鈞達股份15%股份。資產出售與股份轉讓互爲前提。到了2021年11月,嘉興起航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蘇顯澤轉讓持有的鈞達股份13.70%股權。

2022年8月,蘇顯澤開始拋售手中持有的鈞達股份股票。截至2022年12月31日,蘇顯澤的持股比例已下降至10.55%。到2023年6月末,蘇顯澤的持股比例變動已累計達到5%,持股比例下降至8.64%。

2024年3月,鈞達股份披露蘇顯澤預減持公告,但蘇顯澤當年並未減持。同年12月底,公司再次披露預減持公告。截至2025年1月23日,蘇顯澤持股比例已下降至6.23%。

從股價表現來看,蘇顯澤的拋售基本上都處於股價的高位階段。

同花順iFind顯示,2022年鈞達股份總體漲幅爲164.4%,2021年爲290.6%。2023年,鈞達股份經歷了3月、4月的連續暴跌後,5月、6月迎來股價反彈,隨後再次暴跌。2024年9月,鈞達股份雖然股價反彈,但對比股價267.23元的歷史高點,仍然處於「腳踝斬」的狀態。

截至2025年3月17日收盤,鈞達股份報收58.65元/股,跌1.92%。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383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