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卖课”到“卖保健品”:量子之歌把银发人群“拿捏”明白了

從「賣課」到「賣保健品」:量子之歌把銀髮人群「拿捏」明白了

鈦媒體 ·  03/16 05:02

文 | 互聯網江湖 作者 | 劉致呈

面對中老年人,賣課賺錢快,還是賣保健品更有想象力?

量子之歌剛剛公佈的業績給出了答案。

2025財年第二季度(202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季度),量子之歌實現營收約7.27億元,環比一季度下滑10.3%,同比下滑25.9%。

其中,以賣課爲主的「個人在線學習服務」實現營收6.013億元,同比下降31.2%。具體來看,同期,量子之歌的技能提升課程業務收入減少了1.627億元、金融知識課程收入減少9260萬元、娛樂休閒課程收入減少1700萬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個人服務營收雖有下滑,但養生保健品所在的「消費者業務」依然高歌猛進。

數據顯示,消費者業務實現營收6450萬元,同比增長39%,是量子之歌爲數不多的轉型增長板塊。

有「養生保健」挑大樑,總營收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量子之歌卻實現凈利潤1.268億元,同比增長17.79%,經調整凈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27.1%……

增長勢頭很是不錯。

都知道「養生保健」掙錢,可難道做賣保健品的「老年大學」,才是挖掘銀髮經濟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量子之歌,不想賣課了?

業績增利不增收,關鍵在於經營。

或者說,降本增效有了成果。

本季度,量子之歌的主營成本約爲1.23億元,同比下降15.52%,主要是對勞動力外包成本和員工成本進行了大幅優化。

這年頭,優化成本是常態,降本增效是大趨勢。

人員之外,銷售及營銷費用爲4.07億元,同比下降38.1%,主要是營銷及推廣等費用的下滑所致;研發費用爲0.284億元,同比下滑30.9%;一般及行政開支爲0.305億元,同比下滑12.9%。

從業績數據看,這份同比增利不增收的成績單,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來看2025財年一季度,也是相同的邏輯,壓縮費用之後保住了利潤,但難保住營收。

按正常的經營邏輯來說,既然一季度的降本增效已經影響到了營收成長性表現,那麼二季度是不是就該回歸正常了?

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中,潛在的挑戰可能比預想中更多。

比如,一季度「個人在線學習服務」中,只有技能提升課程營收入增長了,也是爲數不多的增長業務,誰曾想二季度,「個人在線學習服務」減少了1.627億元的收入……看到這裏,我也有些疑問,量子之歌是不是有意爲之?主動壓縮「在線學習業務」基本盤?

畢竟,賣課哪有賣保健品掙錢?

不得不說,挖掘銀髮經濟這條路上,賣保健品確實是越來越香了。

此前量子之歌主要是靠財商教育、靠「賣課」發家。通過在各大平台投放大量的「9.9元理財課」等低價引流廣告,去吸引無數想尋求自我提升的觀衆,然後再進一步推薦其購買更高級但也更貴的在線學習課程。

後來量子之歌又培育出了專注個人價值提升(比如短視頻剪輯等課程)的終身學習平台「講真」,以及爲滿足銀髮群體的「悅己+社交」精神需求而誕生的「千尺學堂」,主要包括書法、八段錦等線上課程和線下游學產品。

在線學習業務,本質上就是個流量驅動型業務。

如果不砸錢營銷就換不來流量,也換不來規模的增長,這也是公司營收下滑的解釋之一。問題是砸了錢,利潤端的釋放可能就不夠理想了。畢竟,流量越來越貴早已成爲行業共識……

一來,財商教育不具備剛需性,讓用戶付費是個難點,再買量性價比不高。

二來,沒有新的增量,就只能用新業務找到新市場才能打開成長空間。

那麼專注於技能提升和中老年人精神滿足的課程會不會是新增量?

還是得看具體數據。

截至2024年底,量子之歌的註冊用戶規模爲1.396億,但付費學習者卻只有約30萬人,佔比甚至不到1%……

有這樣的增長表現,其實並不出人意料。

原因很簡單,比如說短視頻剪輯等技能課程,現在用戶可獲得的渠道實在是太多了,可能隨便刷刷短視頻,就能看到類似的賣課廣告。而且在B站等平台上,還有不少將剪輯等知識課程免費分享給用戶的「福利」UP主們,算是進一步擠壓了量子之歌們的「賣課」商業化空間。

至於針對中老年人開設的線上書法、鋼琴課程等,則就有點跑偏了方向。中老年人學習,並不完全是爲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知識技能水平,更多是爲了滿足精神娛樂需求,多個聊天解悶的社交機會。

所以,線下的老年大學、養老院甚至是公園等學習場景,一定要比線上的課程更具吸引力。

整體看下來,現在成人在線教育市場似乎已經不算是一塊肥沃的增長土地了,未來可能依然有收成,但卻不足以帶來更多的豐收。

也許,量子之歌到了該「換賽道」的時候了。

而恰逢其會的是,「消費者業務」卻在此時趁着銀髮經濟浪潮的崛起,而表現出了強勁增長勢頭。這也給量子之歌商業模式從流量驅動向產品驅動轉變的機會可能。

那麼既然如此,轉型何嘗不是一條確定的增長之路呢?

賣保健品的老年大學,才是量子之歌起飛的開始?

當然,如果量子之歌只是孤零零地發展「消費者業務」還不夠,是趕上了銀髮經濟的紅利期,但更重要的是長期增長。

但「放長線釣大魚」,也會有新的挑戰。

畢竟,一個搞在線教育的品牌企業,突然跨界去賣中老年「保健品」,誰敢放心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得靠業務,靠品牌。

也因此,千尺學堂的戰略意義就凸顯了出來。

千尺學堂除了在線上擁有書法、八段錦等課程外,在線下還推出了景德鎮、武當山、青城山等遊學產品,並且還在嘗試推進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佈局,以打造集學習、康養、社交於一體的綜合服務空間。

以千尺學堂爲樞紐,量子之歌似乎就可以把過去的「賣課」業務和「賣保健品」的商業形態結合起來。

賣課提升品牌逼格,賣保健品賺得盆滿鉢滿,兩者業務相互協同,增長前景自然就有了。

目前來看,量子之歌建立的銀髮經濟生態系統有兩大核心:「線上 + 線下」一體化服務平台以及「學-遊-養」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然後基於此去全方位地滿足銀髮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此,量子之歌轉型的理論邏輯其實已經跑通了,那麼接下來關鍵還是在於落地。

一方面,發力線下養老服務中心是個重資產投入,如果量子之歌想要進一步擴張,就非常考驗其資金儲備的狀況

從業績來看,現在量子之歌的資金狀況還算穩健,只是規模相當不夠,短時間內可重資產擴張的線下養老服務中心版圖,或許也就相對有限。

看數據:截至報告期末,量子之歌的總資產爲14.87億元,其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0.95億元、長、短期投資合計約1.53億元,而總負債則爲8.23億元……

另一方面,就是量子之歌推出的大健康產品。

雖然和千尺學堂結合,量子之歌確實多了一個能夠直接觸達中老年人的營銷場景,比如大爺大媽們遊學累了,量子之歌是不是就可以藉機推銷一下自家健康保健品呢?

但前提是,產品力本身要能打才行。

現在很多合規的成人鈣片、奶粉等產品,對中老年人健康是有一定正向促進的。但可惜因爲保健品市場的亂象叢生,掛羊頭賣狗肉的品牌產品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對中老年保健品一直存在偏見,習慣性地把向中老年人賣保健品的視爲騙子割韭菜。

如何撕掉廣大用戶的刻板印象標籤,就顯得更重要了。

怎麼「去標籤化」?加大研發是個不錯的思路。

先來看研發創新,天眼查APP顯示:過去三年間,量子之歌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爲2.74億元、2.2億元和1.45億元,整體明顯有所減少。同時在本季度,量子之歌的研發費用爲2840萬元,較上年同期4100萬元又下滑了30.9%,主要是員工成本的減少。

big

投入下滑了不要緊,畢竟,量子之歌的這些投入,不僅要研究大健康產品,還要搞技能提升等各種課程,而且現在減少了研發人員的員工成本,這麼一分配下來,量子之歌可能確實不怎麼有精力投入研發。

這也難怪,量子之歌旗下的「芝秋堂」天貓旗艦店(健康消費品牌),很多產品的生產廠商各不相同,比如黃精精粹液來自吉林白山某企業、十四味足浴包來自安徽足順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紅曲米納豆則是山東威海市的一家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產。並且淘寶發貨地顯示的,也多是當地發貨……

外界也有聲音質疑芝秋堂產品,有貼牌代加工賣貨的嫌疑。

其實這樣沒什麼,行業大都如此,OEM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模式,從合規性而言,沒什麼問題,只是在競爭層面,和擁有源頭工廠的湯臣倍健、同仁堂等大企業們相比,未來量子之歌的產品把控可能要求嚴格,即便是引來消費者爭議,那麼還有很多補救的手段,比如召回產品,或者做一些品牌宣發工作等等。

現在來看,量子之歌能夠有大象轉身的勇氣,也選擇了一條頗有想象力的增長方向。

接下來,巨擘落地,也需要徐徐圖之,先做硬產品、做好服務,再去打開千億銀髮經濟市場,從而真正找到更大更長遠的價值想象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最後,也真心祝福量子之歌,找到一條真正的價值成長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581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