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DeepSeek爆火以来,AI热潮提振了中国资产的表现。截至3月11日,$恒生指数 (800000.HK)$和 $恒生科技指数 (800700.HK)$ 累计上涨18%、33%,远远跑赢全球其他股指。
而与此同时,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叠加经济增长放缓预期,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美股市场今年来表现相对弱势,$标普500指数 (.SPX.US)$、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IXIC.US)$ 分别跌5.26%、9.71%。

中国十巨头VS美股七巨头,哪家估值更便宜?
近阶段,由DeepSeek引发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估值重估仍在持续。恰逢“美国科技七巨头”股价震荡,关于“中国十巨头”力压“美国科技七巨头”的说法不胫而走。
“中国十巨头”即 $阿里巴巴-W (09988.HK)$ 、 $腾讯控股 (00700.HK)$ 、 $美团-W (03690.HK)$ 、 $小米集团-W (01810.HK)$ 、 $比亚迪股份 (01211.HK)$ 、 $京东集团-SW (09618.HK)$ 、 $网易-S (09999.HK)$ 、 $百度集团-SW (09888.HK)$ 、 $吉利汽车 (00175.HK)$ 和 $中芯国际 (00981.HK)$ ;
“美国科技七巨头”即 $苹果 (AAPL.US)$ 、 $微软 (MSFT.US)$ 、 $谷歌-A (GOOGL.US)$ 、 $特斯拉 (TSLA.US)$ 、 $Meta Platforms (META.US)$ 、 $英伟达 (NVDA.US)$ 和 $亚马逊 (AMZN.US)$ 。
3月11日,Jeff Weniger又将美股七巨头和中国十巨头放在一起比较了PEG(比较了它们的2026年PEG比率,即2026年收益的市盈率除以华尔街对2025年和2026年收益增长的共识):

Jeff Weniger表示,从结果来看, $英伟达 (NVDA.US)$ 、 $美团-W (03690.HK)$ 、 $比亚迪股份 (01211.HK)$ 和 $中芯国际 (00981.HK)$ 属于“便宜”股票,而“昂贵”股票包括 $苹果 (AAPL.US)$ 、 $特斯拉 (TSLA.US)$ 、 $网易 (NTES.US)$ 和 $百度集团-SW (09888.HK)$ 。
该分析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故意使用了引号的原因是,从PE视角看,英伟达的交易价格是2025财年收益的36.8倍,2026财年收益的24.4倍,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水平不符合廉价股票的特征。$百度 (BIDU.US)$的PEG比率“昂贵”,目前市盈率为2026年收益预测的8.5倍。
至关重要的是,观察者需要注意到,Mag7中有四家仍然位于图表的右侧,而许多中国公司则位于左侧。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十大巨头作为一个整体还有继续表现优异的空间。

此外,中金近期研报也表示,港股市场这一波涨势主要依靠估值驱动,这其中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叙事又占到绝大部分(反映为风险溢价ERP)。
纵向比较,恒生指数动态PE从春节假期前的9.1x修复至10.8x的历史均值附近,对应2013年有数据以来61.2%分位;恒生科技动态PE从春节假期前的15.6x修复至19.3x,仍位于历史均值以下,对应2020年7月有数据以来33.2%分位。

中金认为,DeepSeek引发市场对科技股重估热情,但在连续上涨一个月后,科技股当前是否还被低估?绝对水平上似乎如此,但结合当前盈利能力看,进一步扩张需要更多兑现,否则也缺乏空间。国内科技股此前并未参与全球ChatGPT行情,使得中国科技龙头过去两年在股价和估值表现上与美国科技龙头间差距加大,中国科技龙头的动态PE和PEG仅为17.7x和1.41x,大幅低于美国科技龙头的27.9x和2.58x。
但是,美国科技龙头的高估值有盈利能力作为支撑,这是当前中国科技股较为薄弱的地方,按这一比例看估值已经合理:
1)中国科技龙头流通市值占全部港股的28.9%,高于美国的26.6%,但中国科技龙头净利润占比仅为13.3%,低于美国的15.7%。
2)美国科技龙头的ROE和利润率普遍高于中国科技龙头,如果假设美国科技股整体动态PE(28.1x)与ROE预期(34.2%)基本匹配,那么中国科技股整体动态PE(17.4x)甚至相对ROE预期(16.8%)已经有一定高估,合理估值或在15-16倍。
3)个股层面,可比公司口径下,中国科技股动态P/E均值为21.9x,低于美国科技股的34.5x,但利润率均值仅为13.2%,也低于美国科技股的28.4%。
因此,科技板块估值扩张空间的估计,更依赖盈利能力的改善。
1)如果参考中金分析师对个股的目标估值,中国龙头科技股估值或有15%的扩张空间,不过个股间存在差异,主要受美团、腾讯等支撑。
2)如果中国科技龙头ROE预期可以达到30%以上,那么参照美国科技龙头估值可实现翻倍的扩张。但盈利预期尚未大幅上修前,科技股估值扩张仍然依托于事件催化带来的情绪提振,这也是此前市场曾一度暂歇和调整的原因。静态情绪和技术面透支的情况下,宏观叙事长期有待验证但短期无法证伪,市场上行需要不断催化。
机构怎么看?
根据高盛最新分析,导致本轮美股大跌的主要技术性力量——CTA趋势追踪型量化基金的抛售潮已经结束,这为美股市场带来了短期企稳的可能性。
高盛CTA策略师Cullen Morgan表示,CTA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已售出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亿元)美股,目前对美股持有空头头寸约100亿美元,完全清空了截至2月中旬持有的约2000亿美元的全球多头仓位。

关于未来CTA资金流向,高盛预测:
未来一周:若市场持平,全球将抛售390亿美元;若市场上涨,全球将抛售240亿美元;若市场下跌,全球将抛售530亿美元。
未来一个月:若市场持平,全球将抛售470亿美元;若市场上涨,全球将买入660亿美元;若市场下跌,全球将抛售1260亿美元。
而对于中国资产,Emmer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前法巴、瑞银亚洲股票策略师Manishi Raychaudhuri周二表示,随着资金流入亚洲,估值低廉且仍然低配的中国资产依然会是首选。即便在美国科技“七巨头”经历一定程度的回调后,他仍然看好中国科技股。
Raychaudhuri认为,中国科技股正要开始展现中国技术实力的货币化前景,而且中国的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所谓“AI应用层”的成本。他并不怀疑美国科技股、特别是在“卖铲子”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能够回暖,但现在市场的风向明显利好中资这一边。
高盛团队认为,全球长期投资者最近在中国IPO和股票发行市场的参与度有所上升,且由于美国股市的波动性加剧,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中国公司的股票。
花旗策略师则指出,即便在近期反弹之后,中国股市仍具吸引力,原因包括DeepSeek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突破、政府对科技行业的支持以及仍然较低的估值水平。
担心买卖错过好价位?富途止盈止损订单帮到你!打开个股页> 交易> 选择止损限价单或止盈限价单,即可交易!

编辑/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