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叮咚买菜全面盈利,生鲜前置仓对传统商超大面积收割?

叮咚買菜全面盈利,生鮮前置倉對傳統商超大面積收割?

聯商網 ·  03/07 07:40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史努比

編輯/娜娜

昨天晚上(3月6日),我在聯商網看到一篇報道《叮咚買菜2024年實現全面盈利,全年GMV255.6億元》。這一消息在生鮮零售行業的版圖中,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生鮮前置倉模式成爲行業焦點,其迅猛發展態勢不禁讓人思索:生鮮前置倉是否會對傳統商場形成大面積收割?要探尋答案,需從生鮮前置倉對傳統商超展現出的碾壓性優勢說起。

一、生鮮前置倉對傳統商超的碾壓性優勢

生鮮前置倉模式正以一種顛覆性的力量,從用戶、商品、體驗三個核心維度,重塑着生鮮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而叮咚買菜全年盈利這一亮眼的財務成果,無疑是其模式優勢的有力見證。

1、精準需求捕捉與高頻黏性

用戶滲透效率:2024年,叮咚買菜在其業務覆蓋的20多個城市裏,取得了GMV雙位數增長的傲人成績。尤爲突出的是上海及江浙地區,增速達到了16.8%-20%。這一斐然成就的背後,是其藉助先進算法驅動的用戶畫像技術。

通過對海量用戶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叮咚買菜精準定位到城市中高收入且對時效有迫切需求的人群。這類人群生活節奏快,對生鮮產品的品質和送達時間要求極高。以月均下單用戶數量來看,高達774萬,會員月均下單次數更是達到7次,如此高的復購率與傳統商超相比,有着天壤之別。傳統商超在用戶定位上相對模糊,難以精準觸達這類優質客戶群體,導致用戶粘性較低,復購率遠不及叮咚買菜。

會員體系價值:傳統商超的會員體系,大多僅停留在較爲基礎的積分兌換層面。消費者通過購物積累積分,然後用積分兌換一些價值有限的禮品或優惠券,這種模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難以形成深度綁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叮咚買菜精心打造的「4G戰略」(即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在這一戰略指引下,叮咚買菜將會員權益與商品差異化緊密結合。

例如,短保商品作爲生鮮品類中對品質和新鮮度要求極高的部分,優先供應給會員。這一舉措不僅滿足了會員對高品質生鮮的需求,更讓會員感受到了專屬的尊崇感,從而構建起了一個強黏性的消費閉環。會員爲了持續享受這些優質商品和專屬服務,會更傾向於選擇叮咚買菜進行購物,進一步提高了平台的用戶忠誠度。

2、供應鏈深度整合與爆品孵化能力

短保商品高效週轉:在生鮮零售領域,短保商品的週轉效率一直是衡量企業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叮咚買菜在這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其短保商品平均週轉天數僅爲2.3天。相比之下,傳統商超生鮮貨架的週轉效率則顯得較爲低下,通常需要3-5天。

叮咚買菜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高效的週轉,得益於其獨特的前置倉「以銷定採」預測模型。該模型通過對用戶購買數據的實時監測和精準分析,提前預判市場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採購。這一模式不僅大大縮短了商品的週轉週期,還將損耗率成功控制在3%以內。而傳統商超由於採購模式相對滯後,缺乏精準的市場預測能力,損耗率普遍在10%-15%,這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降低了利潤空間。

自有品牌差異化突圍:在競爭激烈的生鮮市場中,自有品牌已成爲企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叮咚買菜通過創新的「商品開發實驗室」模式,積極投身於自有品牌的研發與推廣。在這一模式下,團隊深入研究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成功推出了小龍蝦、預製菜等爆款自有品牌。目前,其自有品牌SKU佔比已超過30%,且毛利率比平台平均水平高出5-8個百分點。

以其網紅產品「拳擊蝦」爲例,憑藉獨特的口味、優質的食材和精心的包裝,年銷量突破億元大關。這款產品不僅爲叮咚買菜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更在用戶心智中築起了堅固的壁壘,讓消費者一提到高品質小龍蝦,就會聯想到叮咚買菜的「拳擊蝦」。

3、履約效率與智能服務重構消費場景

即時履約碾壓性優勢: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消費者對於商品送達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叮咚買菜在履約效率方面表現出色,單均履約時長僅爲34分鐘,且履約費用率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這得益於其完善的配送體系和高效的運營管理。通過在城市中佈局衆多前置倉,縮短了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同時優化配送路線規劃和人員調度,確保訂單能夠快速送達。

反觀傳統商超,即便推出了到家服務,但其履約時長普遍在1小時左右。而且,由於傳統商超自身配送能力有限,大多依賴第三方騎手,這不僅增加了配送成本,還難以保證配送服務的質量和穩定性。

全鏈路數字化服務:從消費者打開APP的那一刻起,叮咚買菜的全鏈路數字化服務便開始發揮作用。在智能推薦方面,通過對用戶瀏覽歷史、購買行爲等數據的分析,平台能夠爲用戶精準推薦符合其需求和喜好的商品,用戶月均打開APP超15次,充分體現了這一智能推薦系統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在售後環節,叮咚買菜同樣表現出色,爲用戶提供了售後無憂的購物體驗。這種通過算法優化實現的「人-貨-場」精準匹配,極大地提升了用戶購物的便捷性和滿意度。

與之相反,傳統商超由於線上線下數據相互割裂,無法實現對用戶的精準洞察和個性化服務。消費者在線上和線下購物時,體驗往往不一致,難以獲得連貫、個性化的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二、傳統商超的內憂:成本、效率與組織之困

在外患生鮮前置倉的強勢衝擊之下,傳統商超所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然而,更爲嚴峻的挑戰實則源自其內部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這些矛盾猶如隱藏在暗處的礁石,隨時可能讓傳統商超這艘大船觸礁擱淺。

1、成本結構剛性化:租金與人力吞噬利潤

傳統商超在運營過程中,租金成本一直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其租金佔比普遍在8%-12%,這一比例相較於前置倉模式的3%-5%明顯偏高。如此大的差距,使得傳統商超在成本競爭上處於劣勢。

此外,傳統商超的人力成本同樣居高不下。由於其經營模式較爲傳統,需要大量員工進行商品陳列、收銀、理貨等工作,員工數量通常是前置倉模式的10倍以上。但從人效來看,傳統商超卻僅爲前置倉模式的三分之一。過高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嚴重吞噬了傳統商超的利潤空間,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愈發艱難。

2、供應鏈效率滯後:長鏈條與高損耗頑疾

傳統商超所依賴的「產地-批發商-區域倉-門店」四級流通體系,猶如一條冗長而複雜的管道,嚴重影響了生鮮商品的流通效率。生鮮商品從採摘到最終上架銷售,往往需要3-5天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環節衆多,不僅增加了物流成本,還導致商品損耗加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置倉通過「產地直採-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的三級鏈路,極大地簡化了供應鏈流程,將商品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壓縮至24小時以內。這不僅保證了生鮮商品的新鮮度,還降低了損耗率。

同時,傳統商超在庫存管理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其全店庫存週轉天數約爲30天左右,且生鮮品類由於缺乏有效的動態調控機制,常常出現「早市搶購、晚市滯銷」的現象。而叮咚買菜藉助智能預測系統,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實時調整庫存,將庫存偏差率控制在5%以內,有效避免了庫存積壓和缺貨現象的發生。

3、數字化轉型困境:技術投入與組織慣性衝突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而來的當下,多數傳統商超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進展緩慢,僅僅停留在「上線APP」的初級階段。缺乏底層數據中臺建設,使得傳統商超無法有效整合和分析線上線下的用戶數據,難以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以某超市爲例,其線上訂單佔比不足10%,且線上與線下庫存系統未打通,導致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常常遇到商品缺貨、下單後無法及時配送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此外,傳統商超的組織架構僵化,傳統採購部門與電商團隊之間存在利益衝突,內部資源難以實現有效協同。某頭部商超就曾因採購部門的抵制,導致自有品牌開發進度滯後,錯失了市場發展的良機。這種組織慣性嚴重阻礙了傳統商超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使其在與生鮮前置倉的競爭中逐漸掉隊。

三、傳統商超的轉型自救之路

面對生鮮前置倉來勢洶洶的衝擊,傳統商超已到了背水一戰的關鍵時刻。要想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從供應鏈、業態融合、用戶運營以及組織架構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變革。

1、供應鏈改革:從「多級分銷」到「短鏈直供」

傳統商超應積極借鑑Costco模式,建立區域集採中心。通過聯合區域內的其他商超,組建採購聯盟,直接與產地進行對接。這樣不僅能夠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採購成本,還能更好地把控商品質量。

當然,傳統商超還可以與前置倉企業展開合作,轉型成爲「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的中臺服務商。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傳統商超現有的倉儲和物流資源,還能借助前置倉企業的先進技術和運營經驗,提升自身的供應鏈效率。

2、業態融合:打造「超市+社區服務」複合場景

傳統商超應積極嵌入社區生活圈,打造「超市+社區服務」的複合場景。日本永旺的「超市+藥妝店+便利店」模式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例如某超市在深圳試點「超市+社區食堂+洗衣服務」,通過引入多樣化的社區服務,滿足了消費者一站式生活需求,客流提升了40%。

同時,傳統商超還應強化體驗式消費。盒馬鮮生的「現買現烹」場景已被市場驗證具有可行性,傳統商超可增設烘焙工坊、生鮮加工區等,將賣場轉變爲社交空間,增加消費者的停留時間和購物樂趣,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3、用戶運營升級:從「流量思維」到「會員價值深挖」

傳統商超應轉變用戶運營理念,從單純追求流量轉向深度挖掘會員價值。可以構建分層會員體系,參考Costco的付費會員制,針對高頻用戶提供專屬優惠。此外,傳統商超還應利用線下POS數據優化SKU。例如某超市通過分析購物籃關聯性,深入了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需求,將滯銷品汰換率從25%降至12%,提高了商品的銷售效率和庫存週轉率。

4、組織架構革新:成立獨立新零售事業部

傳統商超應設立獨立於原有體系的創新團隊,即成立獨立新零售事業部,並賦予其獨立決策權與資源調配權。同時,傳統商超還應推動內部數字化文化建設。通過「數字化練兵」等方式,提升員工的數字化技能,使員工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工作要求。例如物美集團要求全員學習「多點APP」運營,並將線上指標納入績效考覈,這一舉措有效推動了企業內部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寫在最後

叮咚買菜的全年盈利,猶如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着生鮮前置倉模式已成功跨越盈虧平衡點,邁入規模化複製階段。

對於傳統商超而言,這場競爭絕非僅僅是業態的簡單替代,而是零售底層邏輯的深刻重塑——從傳統的「以貨爲中心」逐步轉向「以人爲中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勝負的關鍵將在於誰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商品力×效率×用戶體驗”的三重升級。那些敢於打破組織慣性、積極擁抱供應鏈革命的企業,將在生鮮零售的終局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而那些固步自封、不願變革的企業,則可能在這場行業變革的浪潮中被逐漸淘汰。

生鮮零售行業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蘊含着無限的機遇,只有那些勇於創新、積極變革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403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