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作爲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發佈,引發市場熱潮,但伴隨出現代幣詐騙、邀請碼炒作、技術爭議等問題。官方多次澄清和回應。
2025年3月5日,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體應用ManusAI正式亮相,掀起科技與資本市場的雙重浪潮。
這款由華人團隊研發的產品憑藉多模型驅動架構和工程化編排能力,宣稱可全自動執行深度研究、數據分析、合同審查等複雜任務,華泰證券研報將其定義爲「智能體應用Action環節的關鍵突破」,並預測2025年或成AI Agent規模化應用元年。
產品發佈次日,二手交易平台上Manus內測邀請碼價格從999元飆升至10萬元,社交平台代寫申請郵件的灰色服務應運而生。
另外,市場狂熱背後,技術實測結果呈現顯著分歧:部分測試者證實其能雲端運行程序並交付完整網站交互成果,科技博主展示的代碼編寫與視覺生成案例引發廣泛關注;但在教育領域實測中,有用戶上傳的二年級語文學習方案生成過程出現界面混亂,steam安裝包下載測試則以無效鏈接告終,多名程序員用戶指出系統存在複雜任務響應延遲問題。這種技術表現的兩面性,折射出AI Agent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落地的現實挑戰。
3月6日起,加密貨幣市場還湧現多支「Manus」同名代幣,投機者利用技術熱點收割市場的企圖浮出水面。接近Manus團隊的知情人士緊急闢謠,強調代幣發行與官方毫無關聯。
次日,Manus官方X賬號突遭凍結事件將爭議推向高潮,聯合創始人季逸超聲明賬號凍結或與加密貨幣詐騙冒名有關,宣佈啓動法律程序打擊侵權行爲,並重申「從未涉足區塊鏈領域」的立場。
面對持續發酵的市場亂象,Manus團隊連續密集發聲。合夥人張濤披露,原本按行業demo標準配置的服務器資源已不堪重負,技術團隊正緊急擴容以應對超預期的訪問壓力。在「零市場預算」原則下,團隊承諾優化內測流程,優先保障現有用戶體驗,逐步有序釋放邀請資格。季逸超則強調將建立官方驗證通道,並透露正在研發更強大的任務規劃模塊以解決當前工具調用瓶頸。
從二手市場的天價邀請碼到社交平台的賬號凍結風波,Manus的爆火軌跡揭示了AI Agent賽道的深層矛盾——資本市場對技術落地的迫切期待與技術成熟度之間的鴻溝尚未彌合。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Manus的工程化突破雖具里程碑意義,但其在複雜場景中的穩定性、合規框架下的身份驗證機制、以及應對突發輿情的響應能力,都將成爲影響行業走向的關鍵變量。隨着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加速佈局智能體生態,這場由Manus引發的AI Agent風暴,或許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格局。
編輯/da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