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3個月以來,已有近20家醫藥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包括真實生物與旺山旺水兩家曾經的新冠明星藥企;②兩家公司的營收大頭仍集中在新冠相關的產品授權或商業化上,目前下滑嚴重,提供的現金流有限。
《科創板日報》2月25日訊(特約記者 高青)隨着港股投資熱潮一波波上湧,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重新將目光投向這片生物醫藥曾經的融資熱土。
近日,曾經的新冠特效藥明星公司真實生物與蘇州旺山旺水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山旺水」)相繼啓動了港股上市計劃,
在全球新冠藥物需求退潮背景下,兩家公司逆勢衝刺港股IPO,引發市場對原本大熱的"疫情紅利"藥企後續融資路徑的關注。
格隆匯醫藥首席研究員杜芳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不少研發階段的創新藥公司赴港上市融資,很多都是爲了緩解研發所需的現金流壓力。港股上市相對A股難度更低、速度更快。
▌「赴港上市」背後的營收壓力
從兩家藥企公佈的招股書來看不乏共同點,儘管都已實現商業化,但營收項目大部分仍集中在新冠相關的產品授權或商業化上,目前下滑嚴重,提供的現金流有限。
真實生物當前營收產品仍來自核心產品阿茲夫定,該藥2022年7月獲得附條件批准上市,成爲首款國產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疫情高峰期間,銷量快速增長,多地納入臨時採購和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名單。
上市之際,真實生物宣佈和復星醫藥簽訂獨家商業化戰略合作協議,2024年9月,雙方合作終止。2023年至2024年,真實生物分別實現營收約3.44億元、2.38億元,2024年業績同比下降30.81%,不過得益於銷售費用的大幅下降,其淨虧損由7.84億元收窄至4億元左右。
旺山旺水的業績走向同樣經歷了類似先上漲再下跌的過程。疫情期間,通過對外授權旗下新冠口服藥VV116(商品名:民得維),撐起了旺山旺水的大部分業績收入。
不過,相比阿茲夫定等藥品,因爲民得維上市時間較晚,其產品銷售後勁略有不足。從招股書來看,旺山旺水在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分別實現營收2億元及999.6萬元,其中對外授權收入分別爲1.96億元及538.2萬元,實現利潤約643萬元及虧損1.56億元。
隨着新冠疫情逐漸平息,相關藥品和疫苗也迎來了"斷崖式衰退"的發展,兩家公司都極爲依賴新冠相關產品帶來的收入,難免遭遇了盈利可持續性的難題,赴港上市或是他們最後補充「子彈」的途徑。
杜芳提到,從企業業務發展的角度,赴港上市能夠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融到的港元可以更方便進行海外投資擴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匯率波動風險;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港股的投資者構成比較多元化,海外投資人佔比相對較高,有利於加深海外資金對公司的認知,有利於內地企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和海外大企業同台競技。
▌摘下「新冠概念」帽子,未來走向何方
持續的現金流,不僅是創新藥企研發的生產線,更是保證其競爭力的根本。對於旺山旺水和真實生物這兩家「新冠明星藥企」來說,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再次證明自己的研發實力,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在此次IPO的募資計劃中,旺山旺水提到將募資用於「核心產品研發及其他候選產品的研發上」,除了持續開發VV116的多款適應證外,旺山旺水旗下獲批上市的產品還包括治療PE(早泄)仿製藥達泊西汀和治療多種胃腸道疾病仿製藥瑞巴帕特。在研管線中,公司用於治療抑鬱症的核心產品LV232目前處於II期臨牀階段。
除了研發進度之外,這幾類產品無一不面臨着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態勢,突圍出圈極爲考驗商業化和營銷能力。
真實生物的募資需求則錨定在了阿茲夫定的聯合療法上,公司計劃繼續開發其在治療HIV感染及若干腫瘤適應證上,此外還有進一步建設研發平台,用作營運資金等等。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目前真實生物多條在研管線中,大多處於臨牀前或早期階段。
近3個月以來,港股上市潮熱度不降,已有近20家醫藥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杜芳強調,未來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還需要觀察幾個指標,一方面是全球流動性的變化,包括美國和國內的長短端利率,港股市場絕大部分公司都是β行情,流動性推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二是觀察個股能否有一些新的技術突破,其實港股的創新藥公司中也有一些長線牛股,這些基本面具備強α的公司可以走出獨立行情,完全不受市場影響。
真實生物和旺山旺水此次的IPO之旅,本質是後疫情時代醫藥企業戰略重構的轉型嘗試,未來走向如何,還得持續叩問兩家創新藥企的「創新」實力。
評論(1)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