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DeepSeek搅动华尔街,中国资产再迎重估!接下来应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DeepSeek崛起引爆中概股,接下來哪些投資機會值得搏?一文速睇

富途資訊 ·  02/10 20:50

伴隨此前一系列刺激政策陸續公佈,以及DeepSeek以其低成本、高性能的優勢火熱出圈,中概股今年吹響反攻號角。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年內累計漲幅超8%,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同期約2%的漲幅;數只中概股賺錢效應滿滿,金山雲年內勁升超六成,小鵬汽車升超43%。

DeepSeek不僅降低了大模型使用成本,加速下游AI應用落地,還可能重塑產業鏈格局,推動全球算力市場的供需演變;同時,在國外部分大模型封閉的情況下,DeepSeek選擇向世界開源,彰顯出中國科技的自信與強大,大大提升了市場信心與風險偏好,或將刺激海外資金增配中國科技股。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國際大行加入了看多中國股市的行列,中國資產ETF在美股強勢吸金,外資也正用「真金白銀」力撐中概股走高。

多家大行力撐!中國股市今年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由於DeepSeek的爆火,給了國內雲計算和大模型相關企業的估值抬升,不僅是國內資金持續加倉港股,不少外資近期也紛紛流入,而阿里等明星中概股將是外資回補倉位的最受益對象之一。

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 $中國海外互聯網ETF-KraneShares (KWEB.US)$ 在2月7日淨吸金2.87億美元,資產規模增長4.8%至62.6億美元,觸及11月13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高盛、德銀、美銀、貝萊德等多家國際大行都齊聲看好中國資產的後市發展,主要原因包括DeepSeek引發中概股價值重估、政策支撐中國科技企業發展以及美股領先優勢消退等。

高盛分析師David J. Kostin指出,DeepSeek的崛起意味着AI行業的發展正從硬件基礎設施層向軟體應用層轉移;而在AI軟體領域,中概科技股有着顯著優勢,軟技術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盈利佔比高達37%,市值佔比爲32%。基於這一判斷,高盛維持對MSCI中國指數的超配評級,並預計該指數在2024年有望上漲14%,在更樂觀的情況下甚至可能上漲28%。 

匯豐、德銀的分析師則一致認爲,全球對DeepSeek的關注可以刺激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的創新能力,這可能是今年中國股市上升的催化劑。目前,MSCI中國指數的交易估值比全球指數都低,且接近其估值範圍的低端。

貝萊德的基金經理也發出樂觀信號。該行認爲在政策指引下,經過數年的轉型反彈期,中國經濟有望在新質生產力,特別是高科技製造領域取得初步成果,且經濟增速回升至良性循環。美銀預計今年美股的領先優勢會有所消退,建議做多中國股票,並預計中美之間的貿易和科技戰不會升級。

DeepSeek攪動AI江湖!投資機會還有哪些?

DeepSeek憑藉卓越性能和創新技術橫空出世,還將推理成本降至行業平均水平的1/10,效果顯著「出圈」,在資本市場掀起又一股AI投資熱潮:從算力基礎設施到行業應用場景,從芯片製造商到數據服務商,相關標的股價輪番上漲。不過,這場AI投資盛宴遠未到結束之時,接下來市場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一搏?

中信証券分析認爲,本輪AI革命與移動互聯網最大的不同在於,移動互聯網先有硬件平台(智能手機)後有軟體生態,而本輪AI則是先有模型(軟體)後有新硬件(眼鏡、玩具、手機、汽車等)形態出現,且未來所有硬件都將以Agent作爲交互入口,其底層則是以LLM爲核心的操作系統。

基於此,多家機構的針對DeepSeek的研究報告,都指示到了幾大類投資機會——AI軟體與硬件,雲計算與大數據,國產算力龍頭,智能駕駛、低空經濟等前沿科技。

中金研究部進一步指出,隨着中國在AI技術上的突破,全球資本流動可能會發生變化,部分海外資金可能重新佈局中國股市,尤其是在AI軟硬件、機器人、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前沿科技領域。長期來看,這可能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華福證券表示,春節後至兩會是春季行情的主戰場,建議圍繞以AI 爲主的科技板塊展開佈局,當前重點關注智能駕駛與低空經濟板塊。低空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備受矚目,廣州市將於2025年2月實施《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條例》,後續各地有望跟進。智能駕駛方面,比亞迪大力推動全民智駕體驗普及,有望在行業內產生鯰魚效應,推動智駕平權。

展望後市,不少專家均表示,中國資產有望在估值修復、流動性改善、盈利增長等利好帶動下,迎來衆多板塊的投資機遇。另外,隨着特朗普的政策逐漸落地,美元指數或將見頂回落,屆時可提高組合中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

想了解更多DeepSeek受益股?善用「投資主題」功能,打開富途牛牛>美股>投資主題>DeepSeek概念股,捕捉投資機會!

編輯/new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