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黃金價格的持續大漲引發了市場的熱議,然而就在最近周大福持續銷售低迷的消息傳來,面對着市場的發展情況,我們到底該怎麼分析判斷這件事?
一、周大福持續銷售低迷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周大福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第三季度),集團零售值下降14.2%。其中,中國內地市場零售值下降13.0%,香港及澳門市場零售值下降20.4%,其他市場零售值下降14.2%。
第三季度,內地市場的同店銷售量同比下降27.4%,香港及澳門市場的同店銷售量下降32.4%。
報告期內,黃金首飾及產品仍是周大福的主要收入來源,零售值佔比達82.1%,而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的零售值佔比爲14.0%。
在零售網絡方面,周大福在第三季度淨關閉了261家內地零售點,原因爲優化零售網絡。報告期內,周大福在香港及澳門新增了2個零售點,在包括泰國、馬來西亞的海外國家也新開設5個零售點。
周大福珠寶的零售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周大福在全球共有7331個零售點,其中內地市場佔7186個,香港及澳門市場佔87個,其他市場佔58個。
儘管黃金首飾及產品的平均售價在近期有所上升,但周大福的銷售業績仍持續承壓。
周大福業績顯示,近三個月,內地市場黃金首飾的平均售價從5500港元升至6300港元,香港及澳門市場從8200港元升至8800港元。
二、黃金市場到底怎麼了?
近年來,周大福作爲黃金珠寶行業的領軍企業,其銷售表現卻持續低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近年來,黃金價格呈現出大幅上漲的趨勢,這一走勢對黃金市場的需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黃金價格持續攀升時,消費者的購買行爲變得愈發謹慎。在傳統觀念中,黃金不僅具有裝飾價值,更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品。然而,隨着金價的不斷上揚,消費者開始擔憂高價購買黃金首飾後可能面臨的價格回調風險,從而在購買決策上躊躇不前。
對於投資型消費者而言,他們更傾向於關注黃金價格的走勢,等待合適的時機進行投資,而非在價格高位時衝動購買。而對於以裝飾爲主要目的的消費者來說,高昂的金價使得購買黃金首飾的成本大幅增加,這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自身的消費需求,或者選擇其他價格相對親民的替代品。這種因金價上漲而引發的市場謹慎心理,直接導致了黃金首飾需求的萎縮,進而對周大福等主要黃金零售商的銷售業績產生了嚴重的衝擊。
其次,對於周大福這樣的金店來說,一般並不會大規模囤貨,而是更傾向於採取「快進快出」的經營策略。這種策略的核心在於,當金價合適時,迅速購進黃金原料並加工成首飾進行銷售,以賺取差價。然而,隨着金價的大幅上漲,這種策略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一方面,高昂的金價使得周大福在購進原料時需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壓力,從而降低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對黃金首飾的購買慾望減弱,周大福在銷售端也面臨着更大的挑戰。爲了應對這種困境,周大福不得不調整其市場策略,包括優化零售網絡、關閉盈利不及預期的門店以及推出更加符合年輕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等。
第三,當前的黃金首飾市場受制於高昂的金價,呈現出低迷和觀望的態勢。這種態勢的形成,既與金價波動有關,也與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密切相關。
從金價波動的角度來看,高昂的金價使得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首飾時更加謹慎和理性。他們不再僅僅因爲價格上漲而盲目跟風購買,而是更加註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實際需求。這種理性的消費觀念,使得黃金首飾市場的銷量在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增長。
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來看,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消費。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黃金首飾款式和設計,而是更加傾向於選擇具有獨特風格和創意的產品。然而,目前市場上的黃金首飾產品大多缺乏創新和差異化,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種供需矛盾,也加劇了黃金首飾市場的低迷態勢。
可以說,周大福的銷售低迷現象深刻地揭示了當前黃金市場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在金價波動、市場需求變化的複雜環境下,黃金市場需要通過創新設計、拓展銷售渠道、提升服務質量等多種方式,積極探尋全新的增長點,實現破局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找到生機與活力,推動黃金市場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