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香港註冊並上市的 中國 中藥 控股有限公司1月15日發佈的「內幕消息盈利預警」:截至到2024年12月31日、該公司年度未經審核 綜合 管理賬目初步評估,預計該集團2024年度溢利淨額同比下降90%-100%;經調整溢利淨額同比下降50%-60%。
在該「內幕消息盈利預警」中,中國中藥還將原因總結爲三個:一、集採降價、市場競爭加劇及藥材成本偏高等多重因素影響配方顆粒業務銷售規模及盈利水平;二、在2024年度的信用減值、商譽減值及廠房減值等增加;三、部分附屬公司補繳稅款對溢利淨額造成較大影響。
按照百度AI的說法,簡單翻譯一下吧!「溢利:通常指的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盈利。它反映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盈利情況,主要通過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費用等計算得出」。我們的理解是:類似於我們在經營管理上所說的經營凈利潤,也就是不包括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等成本與收益,也不計算稅收等因素。
而經調整溢利淨額,是指在公司財務報表中,對溢利淨額進行調整後得到的數值。這種調整通常是爲了剔除一些非經常性、一次性的支出和收入,以便更真實地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
關於其分析導致業績下降的原因之一——「部分附屬公司補繳稅款」,該公司2024年8月21日發佈的公告曾經這樣描述:「應補繳2017年至2023年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相關稅款、滯納金等合計應爲人民幣1.534億元。目前已補繳該等稅款合計爲人民幣1.028億元。該等稅款將計入該公司2024年當期損益」。
同時,我們關注到,其在2024年9月26日發佈的《中期報告2024》中,介紹2024年上半年的期間溢利約爲人民幣2.141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6.1696億元減少65.3% ,金額約4億元,如果這些補繳的稅款都發生在上半年,那的確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但是,從2024年4月26日發佈的《2023年度報告》中經營業務溢利14.27億元的總額,以及今年高達90%-100%的預計同比降幅來看,1.534億的補稅相關金額還是不足於說明問題。所以,綜合來說,導致溢利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經營工作沒有做好!
不知道相關管理者是否也是這麼看的,所以,在中國中藥中期報告發佈的次日,該公司就發佈了《變更董事及總裁》公告:因其工作內容調整,陳應龍先生不再擔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並不再代行總裁(即總經理)職務。委任楊軍先生和李鴻堅先生爲執行董事,其中,楊軍先生同時擔任中國中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及董事長、總經理(法定代表人)。
不知道是不是還是因爲業績的原因,在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1月15日發佈「內幕消息盈利預警」的同日,同時發佈了《變更非執行董事》的公告,宣佈因工作內容調整,楊秉華先生、王刊先生、孟慶鑫先生、李茹女士、楊文明先生及程學仁先生已經辭任非執行董事。
據筆者掌握的信息和百度記載,其中楊秉華先生應該同時擔任過「 中國醫葯 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王刊先生同時擔任「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主任」;孟慶鑫應該同時擔任過「中國國藥集團有限公司安全 環保 與質量管理部主任」;李茹女士同時擔任「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法務與風險管理部主任」。而在此前的1月10日,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楊珊華官宣被查,所涉事項沒有公佈。
此外,據中國中藥去年3月份發佈的公告,楊文明先生及程學仁先生當時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由執行董事改任非執行董事的。其中,楊文明先生此前還擔任過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紀委副書記、紀檢監察室主任。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