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光伏的逆风与狂想

光伏的逆風與狂想

鈦媒體 ·  01/15 01:07

文 | 趕碳號科技

現在,似乎又到了預測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數據的時刻。

比較悲觀的當屬伍德麥肯茲,其預測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甚至略微下降0.4%,至492GW。標普全球(S&P Global)預測的數據是580GW。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最樂觀,爲627GW。

在過去幾年,就像彭博新能源財經一樣,趕碳號對於新增光伏裝機數據一向趨於樂觀。但是,如果只從傳統邏輯出發,今年的觀點有些不同。

一是,國內光伏裝機的基本盤,預期發生了一些變化。

截至2024年7月,我國已經提前六年半完成計劃在2030年才能完成的12億千瓦風光裝機目標。2024年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將2025年的風光裝機設定爲200GW——這是最近幾年中唯一一次沒有調增的目標。

2021年至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確定的新增風光裝機目標,分別爲120GW、140GW、160GW、200GW。

當然,這些目標後來回頭看,其實是「保守」的,在過去數年中,似乎還沒有出現過沒完成的先例。

2025年,如果按照往年的增幅,目標似乎應該設定在220GW左右更爲「合理」一些。然而,和2024年的一樣,仍舊是200GW。這從某種程度上,可能體現了權威部門的一種政策導向。當下的實現就是,一方面分佈式的「紅區」越來越多,面臨生死時刻,光伏併網消納越來越難,另一方面,新增目標和2024年持平不變。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4年1-11月,國內光伏新增併網206GW,全年光伏新增裝機(交流側)預期超過260GW。

趕碳號個人猜測,2025年的數據估計不太會出現下滑,但亦不太可能大幅增長,或許與2024年持平。未來的工作重點,可能不再追求光伏風電的大幹快上,而是如何統籌規劃源網荷儲各側的調節能力,從而構建起新型電力系統。

這是光伏儲能企業的藍海,誰搶佔到先機,誰走在前面,誰就有可能是這一輪淘汰賽的「剩者」。

這些,就是國內光伏市場的基本盤,也將從需求側決定這一輪光伏去產能的強度和烈度。

二,與國內市場相比,發生深層次變化的,或許是海外光伏市場。

先不說海外庫存目前究竟還有多少,而是光伏的基本預期,最近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個變化,可能是作爲經濟組織的光伏企業不能左右、但又必須要面對的現實。相關觀點,希望只是杞人憂天,只是「危言聳聽」。

當然,重重危機之中,我們仍要充滿理想與信念,相信光,成爲光。

光伏的底層邏輯,發生了微妙變化?

光伏的底層邏輯,還在嗎?

所有國家共同行動、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實現碳中和以應對氣候危機,這個邏輯還在嗎?

這個問題,或許是我們思考今年海外光伏市場的一個角度。

2024年12月20日,趕碳號對話了阿特斯集團的董事長瞿曉鏵。這個對話比之前預約的時間推遲了大約一個月。這是因爲,就在美國大選結束後的第一時間,瞿曉鏵親赴美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未來的政策走向,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政策。在美國市場已經下了重注的阿特斯,當然不能有任何差池。

在趕碳號的對話中,瞿曉鏵坦言,對於美國市場的投資,曾經讓他徹夜難眠。這種壓力可以想見。瞿曉鏵目前得出的結論是,包括IRA在內的現有法律,在短期內被推翻的難度很大。但是,以美國爲首,整個西方社會對於光伏的認知和定位,真的已經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光儲必須實現與化石能源的平價,才有商業價值。

這個觀點展開來就是,在特朗普上臺後,對美國而言,碳中和這個全球、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將會讓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即所謂的「美國優先」。在這種背景下,光伏+儲能,只有在沒有補貼的前提下,在成本上能夠與化石能源真正打平,甚至性價比更優,這個行業才有商業價值。

換句話說,光伏+儲能靠補貼的日子,可能離結束不遠了。

《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內,並努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這一目標旨在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影響,以確保地球的宜居性。根據《自然-氣候變化》在2024年10月30日發佈的數據,要想有一半機會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 攝氏度以內,人類需要在2034 年之前實現全球淨零碳排放。這幾乎已不可能!

首先,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大概率會繼續退出《巴黎協定》。此外,美國甚至有可能廢除一些重要氣候立法和法規,與此同時大力轉向化石能源。

美國已經嚐到了甜頭。2024年,美國的天然氣已經佔到歐洲市場的45%左右。不採購美國的天然氣,就對歐盟徵收各種關稅。

美國帶頭之下,不排除歐洲會跟進。氣候危機、能源轉型,或真的將讓位於經濟增長壓力。所以,無論是沉浸在 「MAGA」之中的美國,還是經濟增長乏力、麻煩纏身的歐洲,清潔能源原本的底層邏輯,正面臨重大挑戰。

我們離光儲平價,還有多遠?

光伏如果想闖出生天,單靠主要發達經濟體對於氣候的責任,單靠價值觀,可能已經不夠了。通過光伏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危機固然重要,但光伏本身,必須得成爲一門生意,必須成爲一個即使沒有補貼也能自我運行的成熟商業模式。

當前,光伏發電已經足夠便宜,儲能也很便宜。但是,光儲想要實現與化石能源的平價,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全球範圍看,目前能夠實現光儲與化石能源同價的地區,並不算多。

以我國爲例,一類光照資源地區如新疆、青海、甘肅等部分區域,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未來有很大概率能夠實現光儲與煤電平價。

以特變電工準東1GW光儲項目爲例,綜合電價約爲0.195元/kWh,而新疆的脫硫煤上網電價約爲0.25元/kWh。

再以電價較高的美國市場爲例,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等地,在《通脹削減法案》等政策提供補貼和稅收抵免的前提下,這些地方的光儲成本已經實現與化石能源同價。美國加州當地的居民平均電價,每度約合人民幣2.21元。但是,如果沒有IRA及其它補貼政策,當地的光儲項目從整體投資回報上其實也較難實現與化石能源同價。

在傳統的光伏大國澳大利亞,光照資源豐富,目前的光儲成本已逐漸接近於化石能源。

另外,在2024年意外爆發的光伏市場——巴基斯坦,該國發電長期依賴於進口化石能源,發電燃料成本高,居民用電成本持續高漲。高電價之下,該國的戶儲5年即可回本,較化石能源來說擁有一定優勢。

此外,在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太陽能資源極爲豐富,當地政府亦大力孤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目前這兩個國家的光伏+儲能成本持續走低,在個別應用場景之下已經具備與化石能源相媲美的經濟性。

除以上國家以外,北非的埃及、摩洛哥,電價奇高的菲律賓,以及有着「陽光走廊」之稱的智利北部,光儲資源豐富,都具備大幅低於當地化石能源的發展潛力。

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也許正是中國光伏、儲能企業們接下來努力深耕的重點市場。

光伏產能出海的邏輯,還在嗎?

最晚不會超過1月26日晚間,絕大部分上市光伏企業,就要集中發佈2024年的業績預告了——因爲1月27日,是1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業績同比大幅下滑,早已是預期之內的事。對於一些光伏企業而言,除了正常的運營虧損以外,可能還要計提東南亞產能關停的損失。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面向美國市場的東南亞四國的光伏產能,幾乎遭遇「團滅」以後,中國光伏企業產能出海的方向,轉向了中東。中東,會成爲下一個東南亞嗎?又將如何避免成爲下一個東南亞呢?關於這個問題,以後專門寫篇東西。

目前博弈的,是貿易再平衡。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成爲壓倒性的一個標準。

所以,包括瞿曉鏵在內的一些企業家認爲,如果想要進入美國市場,我們的光伏產能未來無論是建在東南亞,還是建在中東,還是在中國大陸本土,實際上已經沒有太大本質區別。因爲,美國即使對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甚至歐洲,立場和原則都大同小異。

過去,所謂的「涉疆」、所謂的「雙反」、所謂的「反規避」,各種貿易藉口,或將因爲特朗普的上臺,完全脫掉僞裝,露出本來面目:就是所謂的「美國優先」。要麼是美國產能,要麼是其它產能。

在趕碳號的認知中,只要對方認爲的貿易不平衡局面沒有改變,包括光伏產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就會被徵以重稅。美國帶頭之下,歐洲甚至包括印度等新興市場,或許也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擇時擇機跟進。美國本土光伏產能起勢越快,從理論上對方可以拿來博弈的籌碼就會越多。

當然,東大也不是吃素的。在全球化自由市場競爭時代,我們只不過沒有過多地干預而已。舊模式必須打破,新的遊戲規則必須建立。如果站在這個角度,我們來理解出口退稅率的下調,來理解當下的光伏去產能,來理解我們對於單晶矽片技術出口的限制措施,可能就觸類旁通、明白個大概了。

40年前的1985年,一代偉人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如今,人類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小院高牆、貿易保護主義日漸盛行;矛盾與摩擦,多於交流與合作;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甚至有跡象讓位於各國的經濟發展與就業。這,是光伏正面臨的底層邏輯的變遷。

和則兩利,鬥則俱傷。沒有永遠不變的朋友,只有永遠不變的利益。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不宜盲目悲觀。

趕碳號前不久也在文章中提到,如果從積極角度來理解,這也許正是一次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契機:從一直以來的刺激工業生產,轉向刺激消費,從補貼製造業,到補貼消費。

當然,製造業這個根基不會變,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全球第一製造強國,正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現在要做的,其實是從一名「偏科生」,努力成爲一名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這種轉變的難度和複雜度毫無疑問是極高的,我們沒有經驗,特別是在當下內外部困難與挑戰之下,既要保持一定的車速,還要完成換檔,殊爲不易。但是,從本質上說,這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於光伏企業,如何從做大,轉向做優做強,同樣具有啓示意義。比如,現金流、利潤、經營質量,可能比規模、比出貨量排名更加重要。

另外,光伏儲能,作爲TOB的產品,未來能在多大程度上進入生活場景、消費場景呢?伴隨着電力市場化改革,想象空間其實很大。

光伏的狂想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誰也無法預測。

在這個年終歲尾,多年以來一向樂觀、勇毅前行的趕碳號忽然覺得,這個世界真像一個草臺班子——比如令人髮指的妙瓦底,比如難以置信的洛杉磯大火。

如果說,人類對於一切美好生活的想往,是一種積極進步的力量的話,那麼包括宗教在內的普世價值觀,或許就是一種消極的力量,就像剎車,教人行善、知止,約束自我的慾望與行爲。

令人釋懷的是,當宗教這種存續了幾千年的力量有走向式微跡象的同時,人類同時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科技大爆炸!以AI爲代表,顛覆一切,重構一切:一箇舊世界正被打破,一個新世界即將建立。

AI,甚至不止於科技,而是一種新的文明。

當我們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重新審視光伏、光伏產業之時,至少會得出全然不同的答案。

對於中國製造而言,我們未來真正要防範的,恰恰是AI對於製造業遊戲規則摧枯拉朽式的變革。

所以,我們已經看到在資本市場中AI領域的科技映射,我們已經全力以赴努力衝在前面,至少不輸對手。有個大膽假設,中國曾經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那麼未來40年,我們會不會也能成爲AI科技革命最大的受益者呢?

和競爭對手相比,我們至少擁有着一項別人難以企及的優勢,那就是現如今「內卷外化、虧錢捱罵」的光伏!當光伏+儲能足夠便宜,便宜到可以吊打化石能源,當光儲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擔當起主角,我們競爭的底氣,會不會更足一些呢?

前不久,在北美CES(2025)上,美國西屋公司搞出一款便攜式核電池,即開發「微反應堆」並推進商業化。當時嚇了趕碳號一跳。後來才了解到,這並非是可控核聚變產品。但是,能源的創新,能源的科技革命沒有盡頭,而且永遠充滿想象力。

AI的盡頭是能源,是電力。在AI時代,還有什麼比光伏+儲能更加重要呢?

在10年、20年前,這一片大藍海,其實原本就不在我們的預期之內。「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以,如果碳中和當下遭遇到暫時的逆風,但是,AI帶來的爆炸式的能源需求,卻是硬剛需,硬邏輯。AI發展得有多快,這種需求來臨的就會有多猛烈!

目前,美國市場用於AI的電力佔比約爲4%。但根據投行Evercore分析師預測,到2030年,美國AI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佔到美國總用電量的6%-7.5%。而 Arm公司CEO雷內・哈斯的預測更爲大膽:到2030年,AI數據中心將消耗美國 20%-25%的電力需求。

對岸電網電力系統老舊,即使沒有數據中心,都會發生惡性停電事件。不說別的,這一場山火暴露出來的社會治理問題,就不是一點兩點。如果以化石能源爲基礎,又如何保障其AI產業的高耗能呢?僅靠化石能源,真的能託舉起整個世界嗎?

現在,如果光伏和儲能還沒有成爲主角,那只是因爲光儲成本還不足夠便宜,還不足夠好,而不是這個行業沒有未來。

相信光,成爲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1
評論 評論 · 瀏覽 7606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