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走通商業化是關鍵。
《投資者網》韓宜珈
自上市以來,優必選作爲「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備受市場期待。四次登上春晚,曾獲騰訊
、科大訊飛、海爾等多家明星資本投資,在2018年完成的C輪融資中,優必選獲得了高達8.2億美元的資金,成爲當時AI領域單輪融資的紀錄保持者。上市前更是獲得不少國資機構的投資。
在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中,優必選無疑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2024年底,隨着幾則公告和投資人的減持,優必選股市收報54.95港元/股,下跌12.01%,盤中最低價觸及54.60港元/股,創下近一年新低。
市場的變化與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讓這家「人形機器人」第一股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解禁」後股價腰斬
在上市滿一年的節點,優必選也迎來了發展的關鍵時刻。
2023年12月29日,優必選成功上市,發行價爲90港元/股。上市初期,其股價一路飆升,最高漲至328港元/股,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
然而,風光時刻已過。2025年開年,優必選的日子就不好過。
2024年12月29日,優必選公告稱,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CEO周劍分別與趙國群、夏擁軍、王琳、熊友軍及夏佐全各自訂立終止協議,已終止一致行動方協議;深圳智能優選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優必選員工持股平台)與周劍訂立的一致行動方協議亦已終止。
據了解,一致行動方協議終止後,周劍與原一致行動方各自持有優必選投票權少於30%,不再是優必選的控股股東,而公司則面臨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情況。
另外,在解除一致行動方協議後,包括趙國群、夏佐全等在內的諸多股東很有可能在接下來進行股份減持操作。截至12月29日,除周劍外,趙國群、夏擁軍、王琳、熊友軍及夏佐全等人所持優必選股份均已解禁,本次解禁股份達到10660.13萬股,佔總股本的24.7%,若按照解禁當日的股價計算,解禁股份市值達到97.33億港元。
這則公告,意味着港股解禁期已到,部分股東可能存在減持的可能性。受此影響,優必選股票迎來了跌幅。公告發佈翌日12月30日,優必選股價開盤跌幅超過20%。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盤中最低觸及61.5港元/股的歷史新低。當日收盤,優必選股價報62.45港元/股,總市值270億港元。
公告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讓優必選不得不馬上發佈禁售聲明,29號當天,周劍就自願向公司承諾,自2024年12月29日起12個月內,其將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持有的本公司7040萬H股。
然而周劍的承諾未能救回優必選一路「下滑」的股價,「解禁」的影響一直持續了多日,12月31日跌幅仍舊達到12%。到了2025年,優必選加碼發佈公告,在1月5日公告稱公司CTO兼執行董事熊友軍、執行董事王琳、個人股東趙國群承諾,自2025年1月5日起12個月內將不會出售其直接持有的任何優必選股份。公告發佈後1月6日號公司股價才終於呈現回升趨勢。
實際上,「解禁」後確實有部分股東大規模減持了優必選的股票。
在優必選一致行動人協議終止後,民銀資本緊接着就發佈了減持公告,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YBX在公開市場上出售174.82萬股優必選股份,現金代價約爲1.38億港元,減持均價爲78.88港元/股,減持後,民銀資本不再持有優必選股票。民銀資本的減持,無疑影響着優必選的市場表現。
民銀資本的減持,無疑影響着優必選的市場表現。從12月27日到1月3日號短短4個交易日,股價從91.3港元/股跌到了46.3港元/股,將近腰斬。
無獨有偶,1月3日騰訊也減持928.95萬股,減持均價59.3395港元/股,套現5.51億港元;2025年1月7日繼續減持975.31股,減持均價爲49.5522港元/股,套現4.83億港元,持股從8.05%降至2.08%。
除了騰訊、民銀等機構資本,個人股東夏佐、王琳也陸續減持。持股股東的減持動作,對優必選的股價表現產生了不小影響,也考驗着投資者對優必選的市場信心。
經過數輪融資,優必選估值一度高達 320億元;而1月3日股價大跌後,最低點只有44.7港元/股,市值僅193.1億港元/股。截止發稿,優必選股價46.95元,總市值爲202.65億港元。
商業化仍待考驗
擺在優必選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難題,便是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問題。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產業成爲科技領域的焦點,特斯拉、小米、小鵬等企業紛紛入局,投身機器人研發。同時,Figure AI、銀河通用、宇樹科技等創業公司也在一級市場受到資金的廣泛關注。
根據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7.6億元,但到2029年有望增長至750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爲千億市場,在全球市場中佔據約32.7%的份額。
雖然市場熱度如火如荼,但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路徑其實一直走的都不算順暢。
在技術上,人形機器人的通用化大模型仍未成熟,當下人形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和泛化能力尚未達到理想狀態,這限制了其在複雜多變的非結構化場景中的應用。其次,關鍵零部件技術也面臨難題,部分技術仍存在瓶頸。
但最重要的是,人形機器人具備高昂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規模化生產難度大,這使得產品價格遠超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市場需求有限。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仍舊主要集中在工業生產、科研試驗和高端服務領域,家庭消費市場的需求尚未形成。
Walker機器人是優必選自主研發的一款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優必選招股書披露,2021財年優必選售出一臺Walker-2,2022財年售出一臺Walker、一臺Walker-1、兩臺Walker-2和四臺Walker X,2023年上半年售出一臺Walker-2。兩年半僅售出10台人形機器人。
發展至今,優必選也已經開展了很多其他業務,如今,優必選的業務涵蓋了教育、物流、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行業定製等多個領域,其中教育和消費級機器人目前仍是主要創收來源,行業定製類的其次,物流機器人排第三位。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中期,優必選營業收入分別爲7.4億元、8.17億元、10.08億元、10.56億元和4.87億元,其間凈利潤分別爲-7.07億元、-9.2億元、-9.75億元、-12.34億元和-5.16億元。
連續的凈利潤爲負,讓優必選的營收已經很難覆蓋虧損。除去高昂的研發費用,優必選這幾年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也連年走高,優必選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管理費用分別爲4億元和2.15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爲5.06億元和2.34億元。
不僅如此,上市後,優必選的經營現金流情況也不容樂觀。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一直爲負。雖然上市前融資60多億,但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的貨幣資金僅爲7.7億元,有息負債達到16.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59.96%。在負債與現金流不樂觀的情況下,優必選的商業化發展就更加引起市場關注。
今年,優必選也在不斷向外釋放利好消息。日前,優必選方面還曾對外透露其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經收穫超過500台的意向訂單,預計2025年將迎來1000到2000台的訂單量。1月5日消息稱,2024年優必選率先在知名汽車工廠開展了人形機器人實訓,已經與東風柳汽、吉利汽車、一汽—大衆青島分公司、奧迪一汽、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車企以及3C企業富士康、物流企業順豐等多家3C、物流領域知名企業合作。
在國際舞臺上,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據傳已經小規模生產並首批重點用於特斯拉工廠內部,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元年。優必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何走通商業化路徑已經成爲發展關鍵。(思維財經出品)■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