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海通併購重組推進提速,併購標杆項目落地。
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發佈研報稱,國君海通併購重組推進提速。雙方合併後淨資產超越中信証券成爲A股市場體量最大的券商,體量對標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盈利能力較中信証券等仍有提升空間。新存續公司將有望憑藉雙方在地理佈局、業務優勢、穩健合規文化及完善風控機制的優勢,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商譽風險可控,關注合併後優勢互補帶來的業績彈性。看好券商板塊,建議把握併購重組投資主線。
事件:1月9日,國泰君安擬以1:0.62換股比例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經上交所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議通過。
申萬宏源主要觀點如下:
進展快速,彰顯監管鼓勵「頭部券商通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的明確態度
在積極響應新「國九條」、上海市的「併購十二條」呼籲下,國君海通併購重組推進提速。
回顧國君海通合併進程:2024/9/5,國君、海通正式發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2024/10/9,國君發佈併購交易預案;2024/11/20,交易獲上海國資委批覆,國君發佈換股合併交易書;2024/12/13,交易獲得國君、海通股東大會審議高票通過;2024/12/23,交易獲上交所受理審批;2024/12/26,上交所回饋問詢;2024/12/30,國君回覆監管問詢;2025/1/9,國君吸收合併海通證券於上交所併購重組委員會上會審議,當日上交所公告審議通過。整體用時不到3個月(交易日,下同),各節點間呈現明顯提速趨勢(18-31-18-7-4-3-8天)。
吸收合併後體量對標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盈利能力較中信証券等仍有提升空間
資產方面,截至9M24末,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總資產規模分別爲9,319/6,932億元,淨資產規模分別爲1,664、1,612億元,雙方合併後淨資產超越中信証券成爲A股市場體量最大的券商(總資產差距縮小至6.6%)。相較於當前國際一流投行仍有差距,以9M24數據計算,高盛總資產、淨資產規模分別是國君海通合併後新主體的7.5、2.6倍;摩根史丹利總資產、淨資產分別爲國君海通合併後新主體的5.4、2.2倍。
盈利能力方面,9M24國君、海通營收分別爲180、9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爲95、-7億元,雙方合併後新主體較中信証券營收、歸母凈利潤差距分別爲24.8%、89.5%。
同期高盛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爲國君海通合併後新主體的9.7、8.0倍;摩根士丹利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爲國君海通合併後新主體的11.4、7.6倍。
完善國際化佈局,有望成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範圍最廣的中資券商
國泰君安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美國、英國、新加坡、越南等地設有境外機構;海通證券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全球5大洲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行、子公司或代表處。合併後雙方業務佈局將涵蓋上海、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紐約、倫敦、東京、孟買等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服務網絡,覆蓋包括北美、歐洲在內的發達市場,以及包括亞洲、拉丁美洲在內的新興市場。考慮到現階段中國內地IPO復甦趨勢尚不明朗,而24年香港證監會、港交所共進行3次主要的上市制度改革,爲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提供便利,港股IPO市場將於A股市場率先改善。
國君海通合併後的新存續公司將有望憑藉雙方在地理佈局、業務優勢(海通證券擁有保代442名,2022-2023年科創板IPO數量排名第二)、穩健合規文化及完善風控機制的優勢,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國際業務(尤其是境外投行業務端)對公司業績的貢獻度對標海外一流投行不斷攀升(2023年高盛/中信國際業務佔比營收分別爲37%、16%,同期國君海通合併後新主體數據爲5%)。
商譽風險可控,關注合併後優勢互補帶來的業績彈性
截止9M24,海通證券賬面商譽原值爲41.94億元,已計提的商譽減值準備爲7.31億元(主要是海通銀行和海通國際)。由於國君、海通爲非同一控制下合併,交易過程中海通證券原有商譽不予考慮,因此交易後存續公司商譽金額40.71億元(主要是國君收購華安基金股權、收購國泰君安越南所形成),佔9M24末雙方合併歸母淨資產的比例1.25%,商譽風險可控。
投資分析意見:看好券商板塊,把握併購重組投資主線
建議關注同屬同一實控人的券商以及市場化併購(提升資產規模、拓寬業務佈局)預期的券商,推薦國泰君安(601211.SH)、浙商證券(601878.SH)、國聯證券(01465,601456.SH)等。此外,建議關注受益於交投活躍度回暖的東方財富(300059.SZ)。
風險提示:國君海通交易能否完成存在不確定性(內幕交易、股價異常等可能導致交易暫停、中止、取消);本次交易尚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他有權監管機構的批准、覈准、註冊或同意後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收購請求權、現金選擇權相關的風險;債權人要求提前清償債務風險;資產交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