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吉利冲上AI高地

吉利衝上AI高地

華爾街見聞 ·  01/09 16:30

野心晉級。

big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老牌車企也來搶新勢力、科技大廠的飯碗了。

美東時間1月7日,吉利在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亮劍」,推出了行業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

據了解,這一技術體系基於AI原生操作系統構建,覆蓋了C端和B端以及空天地一體的智能生態,意在打造一個有溫度、有情感、可持續成長的原生「出行智慧生命體」。

「全域AI」、「智慧生命體」,這意味着吉利已經將野心伸向智能化的終局階段。

無獨有偶的是,最激進的造車新勢力理想不久前就提出將會轉型爲一家AI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想指出,「智能化時代講的是真正AI,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爲AI時代的空間機器人」。

對於吉利而言這並非一時跟風,AI的佈局也絕非空中樓閣,基於上述技術體系開發的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數字底盤、FlymeAuto智能座艙、智駕等很快將應用於旗下新車型上。

在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李傳海腦海中,吉利的AI戰略已經有了三步走的清晰規劃。

其中第一階段是智能助手,能夠輔助汽車完成任務及指令,實現精準響應;第二階段是智能體,基於多模態感知讓汽車成爲能夠理解環境、自動完成任務的智能體,能應對更復雜情況的自主挪車、泊車等。

最後一個階段是生命體。「智能汽車可以洞察需求,自主任務規劃、推理、執行,同時具備意識甚至情感」。李傳海表示,此時車就是一個有溫度情感、可持續成長的生命體,能融入到大家日常生活中。「硅碳共生」時代也終將到來。

目前,吉利的AI技術已經落地在動力領域。去年10月,吉利發佈的新雷神EM-i超級電混系統就是基於AI算法進行動態精準的實時控制,實現超低油耗;去年3月,吉利發佈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漂移技術。通過AI實現運動時車身穩定。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吉利汽車研究院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陳勇表示,後續吉利會將AI融入到每一個研發環節,每一個用戶體驗場景。

但AI的佈局並非一蹴而就,這是一項長線馬拉松。

陳勇透露,目前吉利研發「全因意圖理解大模型」,可融合車輛狀態、視覺、語音等全因素信息,對用戶需求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比如下雨天可綜合判斷是否要幫我停車,應該怎麼停,這就初步實現了第二個階段,真正像人一樣『思考』用戶的潛在需求,並推理、執行」。

至於要到第三階段,則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算力、數據和算法。李傳海表示,上述三個條件是AI發展的科技底座,也是吉利構建「汽車全域AI」打造「出行生命體」的基礎能力。

在算力領域,吉利建成了吉利星睿智算中心,雲端總算力迭代到102億次/秒,可支持500萬在線車輛的智算需求。「我們很早就預測到,大模型對訓練資源有巨大需求,所以去年初就開始測試並使用國產GPU」。李傳海說道。

另一面,大模型的湧現離不開數據,AI需要高質量數據的「投餵」來不斷迭代。

陳勇透露,2021年,吉利就引入幾何先驗知識與3D高斯潑濺等技術,生成各種各樣的場景,如雨雪天氣、擁堵路況、立體車庫等等,實現交通場景的無限泛化生成。此外,吉利還有基於AIGC技術的風格遷移模型,保障合成數據接近真實,滿足算法訓練的要求。

最後在研發多模態大模型、全因意圖理解大模型、端到端大模型、端側大模型,以及混合雲加速推理框架等領域,吉利也在深耕基礎技術的研究。

顯然,幾年前在電動化浪潮慢半拍的吉利,經過補課狂追重新回到TOP序列後,這次堅決地要抓住AI的變革浪潮。三年前,吉利坐擁五年之久的「自主一哥」桂冠,被王傳福帶領的比亞迪奪走,不甘心的李書福誓要完成逆襲。

就在1月5日,吉利集團公佈了未來三年戰略目標——到2027年,整車銷量超500萬台。

倘若如願,吉利有望在2027年進入全球汽車集團銷量榜單的TOP 5,在全球汽車產業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AI所帶來的效率和市場變革,正爲吉利的衝高扮演着關鍵角色。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