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同仁堂医养再次冲击港股IPO,频繁收购扩张能持续吗?

同仁堂醫養再次衝擊港股IPO,頻繁收購擴張能持續嗎?

有連雲 ·  01/09 10:47

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醫養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中金公司爲其獨家保薦人,這標誌着公司又一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然而,在這背後,同仁堂醫養的IPO之路卻充滿了業績波動與擴張隱憂等問題,會對其上市進程及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嗎?

業績增長疲態初顯

從財務數據來看,同仁堂醫養的業績增長已出現疲態。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6.90億元、9.11億元和11.53億元,呈現出一定的增長態勢。然而,到了2024年前9個月,營業收入卻同比微降0.02%,降至8.33億元。儘管凈利潤有所增長,但收入下滑反映出公司的主營業務增長動力減弱,這可能會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擔憂。此外,同仁堂醫養曾提出五年內成爲五十億級規模企業集團的目標,但目前與這一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業績增長的不確定性和目標實現的遙遙無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擴張模式存隱患

爲了實現快速擴張,同仁堂醫養採取了頻繁的收併購策略。自2019年進軍中醫醫療賽道以來,公司已收購多家醫療機構,如三溪堂保健院、三溪堂國藥館、上海承志堂等。這種擴張模式雖然在短期內讓公司得以迅速壯大,但也帶來了其他問題。首先,收購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高額的商譽,截至2024年9月30日,同仁堂醫養的商譽淨額爲2.48億元,佔總資產的12.7%,若被收購的醫療機構未來業績不達預期,可能會導致商譽減值,進而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其次,頻繁的收購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同仁堂醫養的利潤直到2023年才扭虧,累計利潤仍然爲負,因此公司在擴張過程中不得不大量借款,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未償還的銀行借款總額爲1.22億元。這種「借債擴張」模式,雖然短期內能夠滿足資金需求,但長期來看,債務壓力的不斷增大,可能會侵蝕公司的利潤空間,甚至可能引發財務風險。

母公司業績承壓

同仁堂醫養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母公司同仁堂集團的支持。過去,同仁堂集團會在關鍵時刻通過注資、增資等方式來支持同仁堂醫養,例如2022年向其注資1億元,2024年3月又進行了一輪增資。然而,如今的同仁堂集團自身也面臨發展瓶頸,業績和股價承壓。以核心上市平台同仁堂爲例,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增速創下2021年以來的新低,歸母凈利潤更是出現了首次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同仁堂集團對同仁堂醫養的支持力度減弱,不僅會影響後者的資金籌集和業務發展,還可能讓其在資本市場上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市場競爭與監管壓力

在市場層面,同仁堂醫養所處的中醫醫療服務行業競爭激烈。儘管其在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中市場份額較大,但隨着其他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和公立醫院的改革,公司面臨着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此外,當前港股整體承壓,投資者更加審慎,同仁堂醫養的IPO之路也面臨着複雜的市場環境。在監管方面,IPO受到嚴格的法律和監管要求,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財務報告等方面。同仁堂醫養需要確保其業務和財務的合規性,否則可能會導致IPO進程受阻。同時,作爲一家中醫醫療集團,其在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方面的監管也尤爲重要,一旦出現醫療事故或服務質量問題,可能會對公司的聲譽和業績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同仁堂醫養在IPO過程中面臨着業績波動、擴張隱憂、母公司支持減弱以及市場競爭與監管壓力等多重挑戰。公司需要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優化擴張策略、加強與母公司的協同以及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以應對這些風險,確保IPO的成功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本條資訊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