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聰明投資者
2025年1月5日,段永平回母校浙江大學與師生交流90分鐘,跟2023年底給母校捐款10億的新聞一樣,瞬間就刷了屏。
從企業家轉身爲投資人之後,段永平的被關注度一直在有增無減。
這場由兩個學生做主持的交流,段永平的回答保持一貫風格,直白,平實,很真話。
就像一個提問者講到,在公衆場合,很多人都拿捏說怎麼樣說話,段永平的這份本真的風格還是很難得的。
金句也很多。
比如 「與其說批判性思維,我更覺得是要養成一個習慣:凡事想本質、看長遠。」
「真正的創新,是去做用戶需要但還未被滿足的事情。」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了。”
「我們(跟巴菲特)對投資的理解是一致的。就像我剛才說的,投資其實就是價值投資。如果你不投價值,那你投的是什麼呢?」
「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核心都是要認真思考商業模式。不過,創業和投資還是不一樣。創業更需要情感和熱愛。你必須選擇那些你自己真正有感覺的東西去做。」
「沒必要什麼都學,學自己需要的東西更重要。」
「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質量的,如果只是活着,比如插着管子,僅僅爲了某個理由苟延殘喘,那種狀態太痛苦了。所以我非常理解瓊瑤的選擇。」
“反正最終你會成爲你本該成爲的那個人。”
……
自段永平的美國持倉主體(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出現在大衆視野之後,就一直受到廣泛關注。
去年三季度披露的美股信息顯示,段永平持倉總金額爲165.4億美元,較二季度沒有太大變化,但持倉個股從9只變成了8只,主要原因是清倉了美國銀行。
對於蘋果和美國銀行,段永平和巴菲特三季度一樣,都選擇了減持。
段永平還減持了一丟丟的伯克希爾、阿里巴巴、莫德納,增持了谷歌(小幅)、西方石油(大幅)、拼多多(大幅),迪士尼股數保持不變。
這次交流中,段永平也提及「我管理的錢相當於一箇中型的對沖基金,甚至還多。」
對話真正圍繞投資的內容不算多,但圍繞年輕人的人生話題不少。底層都是大智慧。
段永平的口頭禪很好玩,「腦子有病」「我不知道」、「我就忙着打球」出現了五六七八次。哈哈,個人風格四溢。
他分享的與巴菲特和黃崢打交道的兩個小故事也很有意思,挺細膩。以下是段永平問答整理後的重點內容,分享給大家。
問題1 在投資時,你是如何快速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長期投資的?
段永平 基本上我不太擅長快速判斷。
你們看我過去10多年的投資,始終就那幾家公司。那些選擇都是我多年來對企業、生意、產品,以及很多方面理解積累的結果。
我也沒見過誰能真的快速判斷。包括巴菲特和芒格,他們其實都很慢。投資做得好的人並不在乎錯失一些機會,更重要的是不要踩雷,對吧?
很多人會說,當然你不需要賺快錢,因爲你有錢;我們需要賺快錢,因爲我們沒錢。
我通常會回答,這可能就是你沒錢的原因。別老想着掙快錢。
當然,誰不想掙快錢?我也想,但「知其不可爲」很重要。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該做的事情。
追問 段學長的意思是要敢於嘗試,同時眼光放得更遠,是這樣嗎?
段永平 敢於嘗試沒問題,但關鍵是看你怎麼去嘗試。比如,我不是不敢冒風險的人,但我會選擇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
我投資最「快」的一次是在賭場,用100塊錢賺到了2000多塊,然後我立刻收手。但這樣的事可以重複嗎?顯然不行。
當年投網易也是幾個月賺了20多倍,而且是全倉投入。有人說:「你真厲害,再來一次!」我說:「這不會,只是運氣好而已。」
蘋果的投資我們也做得很好,2011年投進去,現在是2025年,剛好14年。如果對蘋果的生意、文化、商業模式沒有深刻理解,早就跑掉了,不可能堅持到今天。
所以,「快」這個東西在投資中是很難的,可能在比賽中需要「快」,但投資更多需要耐心和深思熟慮。
問題2 作爲一名創業者與投資者,你會鼓勵當代大學生創業嗎?爲什麼?
段永平 我覺得該創業的人根本不需要別人來鼓勵。如果你有很強烈的想法,就會去做。
現在的創業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很多。你可以找到風投和各種基金的支持,而我們那個時候完全是從零開始,沒有外部的幫助,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做起來。
所以,現在的創業環境和我們當年完全不同,條件優越得多。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爲了創業而創業。你必須有真正的想法,或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時候創業也是個好辦法。
我們當年創業,就是因爲走投無路。
問題3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你是如何保持學習和適應新知的?
段永平 我非得學新東西嗎?
其實是這樣的,我覺得學校教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能力」。當你有了學習能力,就不怕未來的變化。碰到感興趣的事情,你自然會想辦法去學。比如,你會去找書、查資料、理解它。
邏輯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重要,而這通常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學習能力相對會差一些。
舉個例子,我媽媽曾經跟我說:「iPhone 和 iPad 太難用了,我肯定學不會。」她是拒絕學習的。我見過很多人也是這樣,拒絕學習。
前段時間,我還碰到一位同事,我問他:「你爲什麼還用手寫板?」他說:「習慣了,從來沒學過打字。」
我說:「這樣效率太低了,你應該學。」他說:「行吧。」然後我告訴他:「其實學會打字只需要三天。」
我們最早的時候也是沒有打字設備的,還用過手寫板接在電腦上。但只要不恐懼,你知道自己能學會,就沒有問題。
當然,你還是要學自己需要的東西。現在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不可能所有新東西都去學,那樣不僅累,還可能學了也沒用。
有些人很淵博,但再淵博能比搜索引擎更全面嗎?所以,沒必要什麼都學。
問題4 一個好賽道往往會隨着競爭加劇進入低毛利時期。在這樣的低毛利時期,創業者該如何應對?
段永平 首先,好賽道是不會進入低毛利的。低毛利的賽道,通常是商業模式不好、產品差異化小的行業。如果作爲創業者還要進入這樣的賽道,那簡直是腦子壞了。
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核心都是要認真思考商業模式。不過,創業和投資還是不一樣。創業更需要情感和熱愛。你必須選擇那些你自己真正有感覺的東西去做。
我當年選擇做遊戲,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爲我自己喜歡玩遊戲。所以我從不批評愛玩遊戲的學生,我就是那樣的人。
我兒子想玩遊戲,我也讓他玩。我只和他商量他可以玩多久。他需要通過完成其他事情來「掙」時間,而不是簡單地禁止他玩遊戲。
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活動,本質上都是一種遊戲。有人喜歡學習,那是因爲從中獲得了快樂;玩遊戲也是如此,它也是一種快樂的來源。
創業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只是單純地想通過創業賺錢或者出人頭地,但對要做的事情沒感覺,那最終的結果可能很難令人滿意。
當年我做小霸王遊戲機的時候,其實想得非常簡單。我知道很多人會像我一樣喜歡玩遊戲,我並不需要去說服別人玩遊戲,我只需要把產品做到最好。
相比之下,如果你要搞一個全新的東西,需要先讓別人知道這是什麼,那難度會大很多。
而將大家已經喜歡的東西做到極致,無論是質量、渠道還是服務,這樣的難度就低得多。
當然,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不得不走向前沿,開拓新的領域。
比如,我們早年提倡「敢爲天下後」,那時公司還小;現在規模大了,很多新方向也不得不去嘗試。如果不去做,你前面都沒人了怎麼辦?
問題5 你的「本分哲學」提到做對的事情。那麼大學生該如何判斷一件事是否是對的呢?
段永平 其實,大部分人對對錯是知道的。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但做了之後將來也會知道,因爲你會受到懲罰。關鍵是,當你發現錯了,一定要馬上停下來。
大部分情況下,人是知道哪些事情是錯的。但爲什麼明知是錯還要繼續做?因爲錯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誘惑。比如抽菸、酗酒,這些行爲很多人知道不好,但還是繼續做。當然,這些事情不傷害別人,只是對自己不好,問題還不算太大。
但像舞弊、論文作假這樣的行爲,大家都知道是錯的,卻還是有人去做。這種事情還需要大學來教嗎?
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正直的品質,用內心的道德約束自己。一旦發現錯誤,就要立刻改正。這在生意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有人買了一隻錯的股票,明知道公司基本面出了問題,卻因爲虧損捨不得賣,想着等漲回來再賣。這種行爲很常見。
我記得有人問我樂視股票該怎麼辦。他說:「樂視現在跌到30多塊了,怎麼辦?」我回答:「30多塊已經是好價錢,因爲未來可能會歸零。現在賣出是對的。」
但他卻還想等漲回50塊再賣。後來我才發現,這人是想把股票賣給我,腦子壞掉了,而且他還是樂視的第二大股東。我覺得這是個壞人(不正直)。
問題6 你求學期間與信電深厚的師生情誼令人羨慕。請問你認爲一名剛邁入職場的青年教師,應該如何傳承這份育人精神,實現與學生的雙向奔赴?
段永平 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對現在學校生活已經不太了解了。
但我覺得,師生關係的關鍵在於老師。只要老師真正關注學生、關心學生,自然就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們那個時候,學校人少,地方也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接觸比較多,所以關係更緊密一些。現在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
問題7 如果你今天是20歲,想創業,你會選擇哪個賽道?以及選擇合夥人的標準是什麼?
段永平 這個問題我還真不知道。如果有機會,我可能會選擇找一份工作,好好享受人生。
創業並不容易,不要被成功案例迷惑。實際上,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大部分人忙了一輩子,可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
比如竺可楨學院很厲害,(拼多多的)黃崢就是從那裏出來的。他很厲害,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人創業成功的概率會更高。
如果你真的想創業,那就儘管去做吧。現在的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很多。但如果你只是爲了創業而創業,那就要小心了。這就是我的觀點。
說實話,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都整天忙着打球,根本沒時間去管這些事。
問題8 請問文科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可以選擇哪些賽道?
段永平 簡單來說,我不知道。我不是文科出身,中學的時候我們只有政治語文課,跟現在的教育體系不太一樣。
我上大學的時候,語文考試居然考了60多分,我自己也挺意外的,因爲我沒有什麼基礎。不過,我媽媽在圖書館工作,那時候我經常去圖書館,雖然看的書不怎麼高級,但也能湊合過去。
所以說,我確實不太清楚文科學生的創業賽道可以怎麼走。
問題9 平常累的時候你會怎麼放鬆?
段永平 累的時候就該睡覺。如果想睡得好,有時候可以做做拉伸,大概就是這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放鬆方法,我們都是普通人,我這裏也沒有什麼神祕的訣竅。
我覺得同學們在大學期間,甚至在大學之前,就應該養成運動的習慣。而且要安全的運動,這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10 你覺得浙江大學有哪些氣質和氛圍對你的創業、投資和生活產生了影響?
段永平 我記得我們單位以前有人說:「一定要跟着段永平的腳步,所以要把兒子送到信電系。」
我聽了就笑了,我說:「我下過哪條河摸魚你都沒去過,所以其實是不了解的。」
成長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如果一個因素真能完全影響一個人,那所有人在相同的環境下都會有一樣的結果。
所以你問我浙大有沒有影響?當然有。浙大肯定是個好學校,這毫無疑問。
我那時候覺得師生關係特別好,因爲那時學校人少,地方也小,現在我就不太清楚了,因爲現在的學生和老師確實比過去多了很多。
主持人2 現在信電學子有特別經典的四個字:勤奮樂觀。
段永平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了。
你說勤奮,你能逼着自己勤奮起來嗎?至少我做不到。我一直是個喜歡偷懶的人。但我的「偷懶」並不是投機取巧,比如考試作弊,或者用 ChatGPT 寫論文。這些行爲只是參考工具,不能替代你動腦子去做對的事情。
腦子裏要有事情,知道什麼是對的,發現錯了要趕緊改。樂觀這件事是個性的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的。
主持人2 在勤奮樂觀之前,還應該有浙大的「求是創新」精神?
段永平 創新是要小心的。很多人把創新簡單理解爲「與衆不同」,但這樣理解很危險。
最關鍵的是你到底想要幹什麼?你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你說我做了一個以前沒人做過的東西,算不算創新?但如果沒人喜歡,那不還是失敗了嗎?
真正的創新,是去做用戶需要但還未被滿足的事情。差異化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爲了「不同」而不同,而是爲了滿足用戶需求,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地方。
比如蓋樓,把質量建好,這是一種服務;但如果只是建得好看,卻不好用,那就沒意義了。
我說過「敢爲天下後」,可以舉很多例子。比如谷歌敢爲天下後,它的搜索並不是它最先做的,雅虎比它早很多。但谷歌的實力更強,後發制人,最終贏得了市場。
蘋果的 iPhone 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們做手機的時候,感覺比蘋果早很多。但蘋果依靠強大的實力和對用戶體驗的深刻理解,後發制人,成爲了行業的標杆。
微軟在搜索領域一直沒法超過谷歌,於是它特別熱衷於開發其他的 GPT(生成式人工智能),試圖從另一個方向搶回市場。這只是我的猜測,我不知道它最終能不能成功,但這是一個典型的後發策略。
所以,創新的關鍵不是「第一個」,而是「做到最好」。
問題11 你如何看待追熱點,以及模仿與創新之間的關係?
段永平 追熱點這個詞的定義其實不完整,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叫追熱點。追星算,追風口也算,是不是?
你剛剛提到模仿和創新,我覺得如果你能做出既不是模仿又是很好的東西,那當然最好了。但實際上,我很難找到一個例子,它不是從模仿開始的。
比如,微軟剛起步的時候,它並沒有什麼特別原創的東西,很多產品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做的。蘋果也是,谷歌也是,Facebook也是。
Facebook可能稍微特別一點,但它的社交媒體模式其實也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最早是哈佛校園網的一部分。
所以,我覺得模仿和創新並不矛盾。模仿是很多創新的起點,而創新的關鍵在於你能否在模仿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更有價值。
問題12 如何培養看待問題的批判性思維?
段永平 我不太清楚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批判性思維。
我更多的是去想問題的本質。你如果能夠想長遠、想本質,就挺好的。比如,你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和我一樣注重本質,那就很好,我也沒必要批判你。
有時候我會聽到一些觀點,比如有人說「勤奮最重要」。我不同意這個看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因爲你說勤奮最重要,你就會變得更勤奮嗎?至少我不會。
相反,如果你想着做對的事情,發現錯了趕緊改,你的每個決定都基於長遠的考慮,比如10年、20年之後再回頭看,這樣可以省去很多力氣。
我有些同學畢業30年、40年了,都是聰明人,但有些人這幾十年就在原地打轉,原因可能是每個小決定都只考慮眼前利益。這種勤奮是沒用的。
所以,與其說批判性思維,我更覺得是要養成一個習慣:凡事想本質、看長遠。
時間長了,你可能就有這樣的思維習慣了。但是不是叫批判性思維,我就不知道了。
說實話,「批判性思維」這個詞聽起來讓我覺得有點惡狠狠的意思(笑)。
問題13 如何成爲像你這樣一個非常堅定且高能量的人,能夠欣然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與痛苦?
段永平 我是普通人,也會有痛苦。而且,我還是個懶人。你看我早早就退休了,今年63歲,我已經退休20多年了。
我不願意面對那種高壓的生活。我享受過工作的樂趣,現在有更年輕、更能幹的人,他們比我做得更好,何樂而不爲呢?
當然,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運氣。能夠遇到好夥伴一起合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能做到今天,離不開對他人的支持和分享。我覺得,很多人用人是爲了讓別人爲自己服務,而我更希望他們是爲自己服務,而不是爲我服務。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公司沒有銷售部,我們只是給代理商。因爲早年我發現,銷售部的客戶老是和你談價錢,這種事情特別累。後來,我們直接制定了統一價格,每個客戶都一樣,大客戶也沒有折扣。
早期做生意時,我每天要吃8頓飯,去6次桑拿,還得跑很多場卡拉OK,這種狀態就是「神經病」,但當時沒辦法。客戶一個接一個來談價錢。
後來,我花了三年時間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系統,把這些問題徹底解決了。這也是一種應對壓力的辦法。
所以,我不是硬扛,而是找到方法,把壓力降到最低。
問題14 年輕人的哪些特質會吸引你?你希望與什麼樣的人成爲合夥人?
段永平 其實,這和年齡沒關係。對我來說,我不喜歡和沒辦法溝通的人打交道。
我特別喜歡黃崢,因爲我覺得他是一個看本質的人,這點和我很像。我覺得這很重要。
你說他算不算年輕人?當然算。我據說也算(笑)。
其實,還是回到我之前說的,你要去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要想長遠。黃崢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聊天的時候,基本不會出現「聊着聊着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情況。
但和大部分人聊天,真的不太容易聊下去。
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事物的本源。
問題15 假如你可以讓剛剛大學畢業的自己每天堅持做一件事情,你會選擇什麼?
段永平 睡覺(笑)。
「每天堅持」是什麼意思?我覺得運動很重要,雖然不一定要每天,但你要保持身體健康和大腦清醒。
當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邏輯要清楚,凡事想長遠。堅持做對的事情。如果發現錯了,要趕緊改。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很多人分不清「錯的事情」和「把事情做錯了」,這兩者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不能因爲怕把事情做錯了,就乾脆不做事。因爲無論如何,你總會犯錯。
但是明知道是錯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做。
問題16 能否分享你在求學和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
段永平 我差點大學都沒畢業,這也算挫折吧。
創業中的挫折就更多了。每一個產品的問題都可能成爲麻煩。那時候我的電話是24小時開機的,但我非常不願意接電話,因爲每一個電話可能帶來的都是麻煩。
追問 面對這些挫折,你有沒有什麼解決的心得可以分享?
段永平 其實還是有的。我覺得做事情要儘量想長遠,這點很重要。
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比如說鍛鍊身體,你不能等到病得不行了才去看醫生。雖然看醫生很重要,定期檢查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提前預防。
我記得以前在北京做過一個節目,叫《危機時刻》。主持人問我:「如果遇到危機時刻該怎麼辦?」我說,開車開200公里的時速,前面20米是一堵牆,肯定要撞上去了,你覺得我該怎麼辦?沒什麼辦法,死定。最重要是你不要開那麼快呀!
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本質。你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到事情不可收拾才去應對。
很多人喜歡看「危機時刻」的故事,覺得某個人臨危不懼,但最後不還是死了嗎?所以臨危不懼並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預防危機的發生。
「安全第一」並不是說到了危機時刻才去補救,而是要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危機。
問題17 你怎麼看信息差對投資和選擇的影響?
段永平 炒股票對我來說沒什麼吸引力,除非你是那種買了馬上想賣,想着賺點那種「不該賺的錢」,對吧?
當然,也有一些人靠信息差賺錢,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種方式。投資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而信息差實際上是一個零和遊戲。
你利用那些別人還沒掌握的信息賺錢,本質上是賺了別人「該賺的錢」。
雖然這麼說也不完全準確,但我覺得量化投資可能有點這種性質。不過話說回來,你不做別人也會做,所以作爲生意來說,這種方式無可厚非。
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信息差帶來的收益只是小小的波瀾。如果你過於在意這些,你會很累。我還想打球呢,難道要爲了這些事放棄生活嗎?
我的投資理念是看長遠,找到好公司然後長揸。有人說:「那就拿着它。」但問題是,好公司需要你聽得懂、看得清。拿錯了公司,你的結局會更慘。
我和很多人討論過,他們總是把「價值投資」誤解成「長期投資」。其實不是這樣的。價值投資的核心是投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你不投價值,那你投的是什麼?
所以,我更看重找到好公司,看長遠持有,這樣你的生活會輕鬆愉快很多。
比如查理·芒格,58歲才和巴菲特合作,後來他們活得都很長且很健康。而那些投機取巧、短期獲利的「投資明星」,很多都結局不好。
有些人甚至因爲短視,最終不僅生意失敗,還陷入牢獄之災。國內也有這樣的例子,明明是有錢人,卻因爲想不開而走向極端。
問題18 你是否經歷過高風險與高回報的關鍵決策時刻?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市場,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
段永平 明知高風險還要去做,那就是腦子壞了。真是這樣。
不過風投不一樣,風投不是拿自己的錢去冒險,他們是拿投資者的錢去投。賺到了錢,他們有一份收益,所以他們可以這麼做。
當然,他們也會有一定的判斷,比如市場是否有潛力、未來是否會受歡迎。
他們靠這樣的邏輯吸引更多的融資,第一輪投進去,接着賺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的錢。
風投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產物,我們那個時候是沒有的。對於投資本身來說,邏輯上你必須看清商業模式和未來的現金流。
如果你確定它真的能賺到錢,那才敢投,這樣投下去你也會覺得很愉快。
風投和我們這種投資方式不一樣。他們是「這裏放一點,那裏放一點」,靠的是概率分佈。他們賺的實際上是整個市場的錢。
比如孫正義,他是很有名的風投。但如果你扣掉他前兩名賺錢的公司,可能他就不賺錢了。加上那些收益,他其實也沒賺多少,但他是非常有名的風投,這很有意思。
你說他賺的錢,跟巴菲特芒格相比,確實差很多。但是很多創業者通過風投的支持,企業市值高的時候,個人身價也會很高。
但這樣的成功是極少數,可能幾千萬人裏只有一個人像埃隆·馬斯克那樣成功。你看到他造電動車很成功,但沒看到每年中國有多少電動車企業倒閉,這就是現實。
追問 比如醫藥行業,研發一條新管線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包括臨牀審批的風險。面對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情況,你會怎麼考慮?
段永平 如果是做企業,或者風投,這種事情是有意義的。因爲風投的特點就是用少量的資金博取高回報。但對於大資金來說,這就比較困難了。
比如,我每年賺10%到25%就挺好了。如果去追求一個可能500%回報的項目,而它還有可能虧光,我爲什麼要去冒這個風險呢?所以我一般不會碰這樣的事情。
但現在這個機制很好,需要有人去做這些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情,對吧?
醫藥行業是個典型的例子。生物科技、醫藥甚至科技領域,很多新的想法剛出來時並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像我們這種投資人不應該投,因爲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這些事情。我還要打球(笑)。
很多人說我應該多關心這些,我說不用關心。等到它成熟、模式清晰了,我再來也可以。
我不是職業投資人。雖然我管理的錢相當於一箇中型的對沖基金,甚至還多,但我沒有他們那麼忙。
我看到很多投資機構,有三四百人天天忙來忙去。我就買了蘋果股票,然後一直拿着就好了。相比之下,他們在忙些什麼,我真搞不懂。
所以,我很理解你說的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邏輯,但我一般會避免這樣的項目。
追問 可以理解爲這是兩種不同的投資風格,你更傾向於選擇高確定性的投資?
段永平 你說的是高風險,但是否有高回報?如果我確定它有高回報,我是願意參與的。這取決於你是否真正懂它。
像我投資的公司,很多人覺得它們是高風險,但我不這麼認爲。這就是因爲我了解它們。如果你不了解,就不要去碰。
另外,千萬不要用槓桿。比如用股票抵押融資,覺得股價會上漲,就借很多錢。如果股價在漲之前掉一下,你可能就完了。所以,我一般不會碰這種事情。
這樣投資,你會發現生活輕鬆很多。你還能有時間打球(笑)。
問題19 當下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經濟下行週期?
段永平 其實當下老年人也面臨這個問題,這和年輕人沒什麼關係。
說實話,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好自爲之」。
就算在經濟不是那麼好的情況下,好公司依然是好公司,小日子都還能過得不錯。
比如說騰訊、茅台,還有我們公司,其實都挺好。茅台股價下跌不等於公司狀況不好,實際上它還是很好。酒依然是供不應求,我們自購茅台酒時,拿到的量都很有限。
問題20 中國企業如何做到真正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段永平 目前來說,中國企業真正做到全球化的,大概也就拼多多和抖音,其他的企業可能更多是局部性的全球化。
不過,我覺得「全球化」其實有點像僞命題。你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它。當你的實力和需求到了,全球化自然就會發生。
如果沒有實力,也沒有需求,那你是走不出去的。
我記得早年剛到美國的時候,就覺得超級碗是個特別好的做廣告的地方。如果有合適的產品,我一定想通過超級碗打開市場。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一直沒有找到適合進入這個市場的產品,到現在也沒有做到這一點。
黃崢做到了。
有一次黃崢問我:「你覺得這個廣告效果怎麼樣?」我說:「我看到了,你覺得呢?」他說:「效果還可以。」我就建議他再投兩條廣告。第二年,他直接投了四條。
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
我在美國問過很多人:「你們知道 Temu 嗎?」幾乎所有人都說知道。甚至我家裏工作的阿姨都在用 Temu。雖然我自己很少在上面買東西,但它確實有些產品吸引了很多消費者。
它的模式很厲害,質量也在不斷改進,一點一點地往前走。
問題21 你提到超級碗廣告,很多企業在廣告上很高調,但你個人爲公衆代言的情況似乎不多。你怎麼看待企業高調但企業家低調?
段永平 我早就退休了。當 CEO 的時候,我也常常出來公開露面,現在還能找到一些當年的視頻。
但既然我退休了,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在的日子就是打球,跟高調低調沒什麼關係。
我就是個普通人,從來沒有刻意高調,也沒有刻意低調。只是做該做的事而已。
我現在已經不在企業的一線了。大家覺得那還是我的企業,其實不是了,這是他們的企業。
我只是一個愛打球的人。
追問 你在雪球上的暱稱是「大道無形我有型」,這個名字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段永平 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故事。本來就有「大道無形」這個說法。而且,我以前玩《夢幻西遊》的時候就用的是「大道無形」。
後來在雪球上發現有人註冊了「大道無形」,我就開玩笑改成「大道無形我有型」。
問題22 你和巴菲特在交流後,對於價值投資的最大共性是什麼?有沒有在價值投資方面一些差異化的觀點?
段永平 我們對投資的理解是一致的。就像我剛才說的,投資其實就是價值投資。如果你不投價值,那你投的是什麼呢?
當然,投機是另一回事。投機的人關注的是機會,這種說法也可以成立。
至於差異,肯定是有的。我們對不同生意的了解各不相同。他懂很多他擅長的生意,而我懂的生意他不一定懂,對吧?
舉個例子,巴菲特也買了很多蘋果股票,但他是從 2016 年開始買的,而我是 2011 年就開始買了。我在 2018 年時專門跟他聊過一次蘋果。
那次是這樣的,他聽說我有個博客,可能是李錄告訴他的。
他問我:「你的博客有沒有英文版?我想看看。」
我回答:「禾倫,我的英文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哪可能用英文寫博客?況且,我寫得好東西都是從你哪兒來的。」
然後我說:「不過如果你想聊蘋果的話,我可以過來找你聊聊。」
他說:「任何時候路過就來找我,我太想和你聊了!」
我當時就想,怎麼才能「路過」奧馬哈?我查了地圖,發現從芝加哥去奧馬哈算「路過」。
於是我安排了個去芝加哥的行程,給他發了封郵件說我要「路過」奧馬哈,他馬上回我:「那你就來吧!」
到了那天,我們在他高爾夫俱樂部的餐廳裏見面,就三個人一起吃飯。
剛開始,他特別幽默,爲了活躍氣氛,還提到自己小時候是喝百事可樂的。
我說:「我怎麼沒聽說過,不都是喝可口可樂嗎?」
他說:「那個時候百事可樂的價格只有可口可樂的一半,所以我當然喝百事了。」
接着我們聊到了蘋果。我跟他說:「我覺得蘋果的生意模式,尤其是 iPhone,比可口可樂要好。」我做市場出身,對這點比較有感覺。
我解釋道:「你小時候喝百事,因爲它比可口可樂便宜一半。但你看安卓手機和 iPhone 之間的價格差距有多大?可是真正的蘋果用戶根本不在乎這些,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在中國也是一樣。用蘋果的人就用蘋果,這事兒就結束了。」
他聽了之後說:「I got it(我明白了)。」
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多別的事情,但蘋果的話題就到此爲止了。
後來到了 2022 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他邀請我去奧馬哈水族館參加一個晚宴。
我記得很清楚,那地方非常有趣,像個大禮堂,擺了大概 50 張圓桌。進去後,我看到其中一張桌子上只有兩個人,禾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我剛坐下,比爾·蓋茨從對面走過來,於是我們四個人一起吃飯。
當時禾倫說了一句話:「他告訴我蘋果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樂好,所以我買了很多蘋果。」我當時聽了很有意思,心想他居然記得我們四年前的那次對話。
他買了很多蘋果可能和我沒關係,但他一直拿到現在沒賣完,或許和我們那次聊天有些關係,但這點無法驗證。
問題23 你的下一個人生目標或者說終極目標是什麼?
段永平 好好健康地活得久一點。我覺得生活還是要有質量的,如果只是活着,比如插着管子,僅僅爲了某個理由苟延殘喘,那種狀態太痛苦了。
所以我非常理解瓊瑤的選擇,我覺得她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到該拔管的時候就拔了吧。
不過,這需要你自己努力。平時要好好運動,好好生活,保持心情愉快。這個時候樂觀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24 你怎麼看待 AI 的發展?AI 在未來幾年會快速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段永平 我的簡單說法是:不明覺厲(笑)。
我確實覺得 AI 很厲害,但說實話,我不是特別懂。可能以後我還得問問你們這些更懂得人,這個 AI 到底會怎麼樣。學院裏的人比我們看得清楚,也更靠前。
追問 時代機遇不等人。我是應該繼續追我的學業,還是放棄學業去創業抓住機遇?
段永平 這個完全要看你自己的決定了。
我認識一個朋友,也算是球友。他當時在斯坦福讀博士,有一位企業老總找他聊了兩個小時,想把他挖走。他是臺灣人,覺得中國人一定要先完成學業,所以拒絕了。
這位企業老總就是比爾·蓋茨。
後來他一直爲這個決定感到後悔。不過,如果當時找他的是賈布斯,他又去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而且學業也沒完成,對吧?
所以,最終還是要你自己判斷什麼是對的事情。你要想長遠,想10年、20年,而不是隻盯着眼前這點利益。拿學位當然是對的,但如果是像比爾·蓋茨這樣的人找你聊了兩個小時,你卻沒有被打動,那確實有點愚蠢。這毫無疑問。
你完全沒意識到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腦子裏只想着小利益,比如拿一個博士學位,不然對不起家裏,對吧?家長肯定希望你拿學位。但如果你已經是碩士了,站在長遠的角度看問題就會不一樣。
當時的微軟還不是很厲害,但如果他去了微軟,可能會成爲微軟前10號的員工。你想想,那得多厲害!甚至比現在的 CEO、比李開復這些人都早一步。
追問 所以人生的確充滿了機遇和運氣,對吧?
段永平 反正最終你會成爲你本該成爲的那個人。
問題25 拼多多和步步高、OPPO、vivo都把「本分」當作企業文化,但在企業經營上卻有很大的不同。你如何理解這種差異?
段永平 我們公司的情況我很清楚,但拼多多的情況,我確實不太了解他們具體的運作。
很多人跟我講拼多多的問題。我說,人家的用戶越來越多,那麼多人喜歡用,你非說它不對,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知道,黃崢最早創業的時候,比如他做拼好貨時,他是非常關心農業的。他的初衷就是想讓農產品能夠流通出去。他確實爲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做了很多事情,這點我很清楚。
後來他做拼多多,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
我問他:「你最近在幹嘛?」他說:「在做拼多多。」我問:「這和拼好貨一樣嗎?」他說:「對,但現在的東西多了一點。」
然後他說希望我能投資他們。
我問他:「這個能掙錢嗎?」他說不知道,但用戶增長很快,很多人喜歡用。而且供應商也很開心,原來不好賣的東西,現在都賣出去了。尤其是農產品,比如農民的橘子賣不出去會爛掉,對吧?通過他們的渠道,確實把這些東西賣得很好。
聽完他的這些話,我覺得他是在做一件好事。
所以我說:「好吧,我就把它當成公益項目。如果賺錢了,我會把收益捐到基金裏;如果不賺錢,但幫了很多人,那就是一件公益的事。」
於是,我就投了。
當然,我還給他提了個條件:「你想讓我投多少,你就再投多少。」因爲他並不是因爲缺錢來找我的。
其實,拼多多具體在做什麼,我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細節。但我知道黃崢在做事時,如果我提了一些建議,他會認真聽取,並作出改變。這說明他在意這些問題。
網上有很多關於拼多多的各種說法,但實際上它確實很厲害。營業額、用戶量等等這些數據一直在增長。
那些不喜歡拼多多的人,很多可能連試都沒試過,就認爲它不好。我覺得這種事情挺難理解的。
編輯/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