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团出海:香港练兵,沙特选将

美團出海:香港練兵,沙特選將

鈦媒體 ·  01/03 18:15

文 | 光子星球

「鄭和航海是虧錢的,哥倫布航海是賺錢的」,多年之前王興曾在飯否上,對比過全球史上兩次出海,他認爲盈利與否將顯著影響市場開拓的持續性。

美團外賣在國內建立絕對優勢後,開始向外擴張,從香港到沙特,逐漸形成了一套方法論。通過補貼獲取用戶,進入市場;市佔率接近第一時,從搶佔市佔率轉爲提升盈利能力,從而具備「以戰養戰」的能力;盈虧平衡後,視市場與競爭環境,或是橫向發展,或是「一城一策」那樣的精耕細作。

按照這一邏輯,Keeta在中東市場,前期註定虧損。據了解,目前Keeta在中東的UE(單位經濟效益)約爲負的20元人民幣左右,主要虧損來自於補貼,包括拉新與運費。

截至目前,Keeta在沙特已開放利雅得與阿爾卡吉,開年將陸續開放麥加、麥地那、達曼。原本8月考察過伊拉克,由於戰爭,因而沒有進一步動作。「未來三年,要開完主要的幾個中東國家」。

內部對於沙特市場的預期頗爲樂觀,2025年將是Keeta在沙特開城的大年,團隊計劃在年中做到利雅得市佔率第一,到年底完成新開城市市佔率第一。

如果說香港是美團出海的「演武場」,那麼沙特則是其中東戰略的「支點」。進入沙特百日後,Keeta初步在當地市場站穩了腳跟。

運補與時效「撕開」沙漠

光子星球了解到,目前利雅得外賣市場日均訂單量在50萬左右,Keeta的日均單量約爲10萬單,市佔率約爲兩成。

進入沙特市場一百多天後,美團能夠迅速打開局面的兩個重要手段分別是差異化補貼與時效,其中補貼旨在搶佔市場,而時效有助於建立用戶心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光子星球,儘管團隊在利雅得市場號稱「補貼無上限」,但實際上不會單純拼刺刀,而是會針對運費進行補貼。

Keeta提升運費補貼力度有兩個考量,一個是香港與海外大部分地區運費較高,另一個因素是,出海比較依賴全球連鎖品牌,短期話語權較弱。貼補運費有助於降低用戶綜合成本,起到獲客目的。

我們了解到,Keeta在當地的單均成本情況:平均運費在30元人民幣上下,新客補貼約爲40元出頭,老客復購補貼在15元以內,持續運費補貼所形成的「性價比」很容易籠絡用戶。

早前,在香港的實戰中Keeta摸索出了一套運費補貼的策略與打法。

去年進入香港市場時,Keeta動作比較謹慎,多爲新客補貼,前三個月日均單量在1萬左右,市佔率不超過5%。9月覆蓋全島後爬升到日均4萬單上下,市佔率攀升到25%。當月19日,Keeta策略突然變得激進,並貼合10-12月的大促,上線了「全民免運」活動。

這劑猛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Keeta日均單量穩步攀升,與市佔率第一的競對差距明顯縮小。市佔率穩步擴大之際,平台隨即轉變了此前市佔率導向的經營策略,開始注重效益,表現爲UE導向。

有業內人士測算,香港客單價在100-120港幣之間,平均佣金率在25%上下,按照騎手平均成本35元,新客補貼封頂50元、老客補貼10元計算,平均UE虧損15元左右。由於單量快速增長,商家也願意薄利多銷,承擔一部分「全民免運」的活動成本,據悉分擔運費爲8元。

「作爲平台經濟,提升單位效益的手段很多,一個是提升商家負擔運費的比例,這對於高客單價市場來說不是問題;另一個是結構性,隨着拉新週期結束,更多是補貼力度更小的老客補貼,單位虧損將自然收窄,而且豐富的供給與產品組合同樣會提升客單價。」上述業內人士認爲,免運是Keeta進入海外市場的基礎打法。

搶佔市場期間,外賣用戶滲透率持續增長,Keeta得以吃到香港外賣市場增量的紅利。此前因爲客單價不高,尚未覆蓋諸多黑珍珠餐廳,而當滲透率提升後,客單價也會逐步回暖。

美團入港以來,當地外賣滲透率從17%提升到20%,而在10月9日,Keeta把策略復刻到了外賣滲透率超50%的利雅得。

當地市場存在運費高企的問題。Keeta上線後,推出了新客100沙(摺合人民幣194元)的福利,並上線了無限制的免費配送服務。

沙特地區消費力強,人均客單價高,單靠免運所帶來的性價比完全不足以吸引用戶,因此Keeta圍繞時效性做了大量文章。

當地政策原因,使得Keeta只能在當地使用第三方運力,這便無法通過自有運力進一步提升履約穩定性。爲了提升時效性和準確性,美團只能另尋他法。

這不得不提到美團在履約系統和調度系統上所積累的實力,相較競對,Keeta的路線規劃和預估時間較準,且超過預估時間有相應賠付機制。據了解,當地平均配送時間在40-90分鐘不等,而美團的配送時間遠低於此。

一位當地商家表示,「本地用戶對於即時性沒有那麼強的預期,Keeta靠差異性入局的效果,還得看用戶教育。」

此外,在競爭更激烈的國內市場,美團在用戶運營和銷售策略也遠超對手,加之當地外賣市場分散,沒有絕對統治力的巨頭,從而讓Keeta有可趁之機。

難點在於商家

按照美團的一貫作風,現階段的核心目標是搶到更高的市佔率,畢竟沒有規模效應,無法在各類補貼之下做正UE。獲取市佔率不只是補貼一座獨木橋,市場潛在的增量群體也是機遇。

美團用補貼進入新市場並不意外,早前有觀點認爲,Keeta主打性價比策略,目標用戶是外地勞工,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一位當地人士表示,外籍勞工收入不足以消費外賣。事實上,當地人均客單價很高,是美團最終決定進入沙特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賣是典型的平台經濟,高客單價與消費能力強,會給平台運營提供非常充分的競爭空間。

人群方面,Keeta希望抓住年輕人與女性的「胃」。沙特年輕人口比例高,願意嘗試新事物,而當地剛剛完成開放,女性有機會參與到更多社會活動。

性價比、履約、運營策略,Keeta在C端做得風生水起,而在B端,那些經營多年的競對們在商家資源上的優勢需要時間才能被瓦解。這便不得不提到Keeta的組織架構。

Keeta分爲沙特與香港兩個業務團隊,業務團隊下分了B、C、D三端運營,B端對應商家,C端對應用戶,D端對應騎手。沙特因採用第三方運力,只有B、C兩端,且負責人都是在香港練兵之後,遠赴沙特打「三年戰役」。

國內白熱化競爭和香港練兵,讓美團培育起了一支能打仗的團隊,Keeta完全復刻了美團的用戶運營和補貼打法。

Keeta進入市場主要依賴當地中資餐廳與全球性連鎖。2023年,美團出海高管便頻繁走訪各全球連鎖品牌。開拓本地商家,則是在今年4月左右。當地平台林立,商家對於新平台進入見怪不怪,只不過對於新的平台玩法還需要時間建立認知。

「比如說要沙特的商家們要像香港商家一樣,承擔一部分運補,那麼必須要讓商家感知到實際效果才行,所以只要Keeta單量穩步攀升,復刻香港的成功其實不難。」

一位業內人士認爲,Keeta單量增長到一定階段後,UE小虧便可以進行商家補貼,從而進一步擴充商家資源,「這會是一錘定音的動作」。截至目前,Keeta抽傭比例與競對大體在同一水位,在20%-30%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學了拼多多一年後,Keeta在沙特的執行力遠超香港。光子星球了解到,進入香港與進入沙特,從決策到最終落地都爲7個月時間,但香港是因團隊問題而延後,沙特則是因外部註冊原因耽誤。另一個細節是,利雅得開城策略上午拍板,下午就已下沉到組織末端。

美團構築商家池高度依賴BD模式,BD既要負責開拓,也要維繫與商家的關係,從而爲平台所有營銷打法提供策略寬度。例如香港「全民免運」活動,如果BD能力不強,很難說服商家分擔8元運費。

對比Keeta與當地市佔率最高的外賣平台Jahez的供給,可以窺探前者的商家資源情況。

Keeta在全球連鎖品牌方面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策略是做人氣產品,或者人氣套餐組合低價,疊加免運+新客減免/老客折扣,性價比優勢極其明顯。

左上:Keeta星巴克 左下:Keeta麥當勞套餐 右上:Jahez星巴克 右下:Jahez麥當勞套餐

例如星巴克的特色風味產品「薑餅拿鐵和冰薑餅拿鐵」上線了5折優惠,而Jahez仍爲原價(不含運費22沙,約合42.7元人民幣)。麥當勞的辣雞堡套餐,美團多了四個幾塊,促銷後價格還比Jahez便宜1沙。

相反,美團在本地商家資源上不僅豐富差很多,而且也沒有價格優勢,例如甜點商家M DEE在Keeta上的價格與Jahez完全一致。不過,靠着免運與新老客折扣,Keeta在短期依然有吸引用戶的手段。

左:M DEE在Keeta上的菜單 右:M DEE在Jahez上的菜單

美團加速全球化

如果說進入香港市場是爲出海而練兵,那麼出海中東,第一站是沙特的動因要複雜得多。

前文提到,中東當地的外賣滲透率高,雖然競爭大,但美團在技術、運營、資金、策略上顯然會有更大發揮空間。

「當地人要做五功,除了餐食之外,還有非常旺盛的咖啡、茶飲、零食需求,外賣頻次高於國內。」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團善於聚集中低頻打高頻,當地這種消費習慣將強化美團在「術」上的優勢。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整個中東國家的餐食市場體量在1500億美元左右,按照短期50%的外賣滲透率計算,顯然是一個超千億元人民幣體量的市場。有機構測算,當地到家平台平均凈利潤在7%左右,其中價值不言而喻。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美團不止是沙特這一種出海方式:自己負責商家與用戶運營。有跡象表明,美團除此之外,還可能在探索其他可行的方式。

比如在出海沙特時,美團戰投海外負責人朱文倩曾參與。還有消息指出,美團同期還在考察東南亞、日韓、英國等地區。

「代理人戰爭」的投資手段,更偏重財務考量,本地生活這片藍海,最終還是要靠策略與業務能力作爲「肌肉」。香港是練兵,沙特當地平台林立、深透率高,顯然是要精煉一批能打仗的「將領」。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