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影响港股2025年走势的五大变量

影響港股2025年走勢的五大變量

海通研究 ·  01/03 10:07

來源:海通研究
作者:吳信坤

①展望25年,港股流動性寬鬆有望延續,宏觀層面聯儲局減息趨勢不改,微觀層面除港股通帶來增量、外資也望階段性回流。②港股基本面復甦的大方向較爲確定,復甦進程關鍵看增量政策落地速度,同時特朗普對華政策也可能對基本面產生擾動。③港股情緒面或受特朗普出臺政策節奏的影響,香港製度改革則有助於在長期維度提振投資者信心。

24年港股震盪上行但仍處低位。回首24年,港股整體震盪上行,具體來看可以分爲三個階段:①1/2-1/31期間延續下跌後築底,②2/1-9/11期間低位反彈後回調,③9/12-12/31期間急漲後高位震盪。港股於10/8起高位震盪,指數出現回調,結合估值、交易、風偏等指標看,我們認爲,港股目前仍處在高性價比區間。從估值看,對比海外港股估值偏低。從情緒看,當前港股成交縮量、賣空比例偏高。從風偏看,港股風險溢價較高、預期波動率下降。

變量一:美國減息步伐會否放慢?借鑑歷史,1982年後聯儲局歷次預防式減息平均持續8個月、降174BP,表明未來減息仍有一定時間和空間。當前美國經濟指標間存在矛盾,鮑威爾在12月FOMC會議上放鷹,25年減息步伐或放慢。考慮到特朗普政策的通脹屬性,未來減息或受制於通脹與就業數據的博弈,減息節奏或有較多變數,目前市場預期25年減息1-2次。

變量二:港股資金面有何新變化?港股通大概率延續流入,外資持續性回流存在不確定性。展望25年,港股通大概率繼續流入,AH風險溢價已處於歷史高位,港股估值也更具性價比。外資方面,隨着國內政策發力,25年基本面復甦趨勢較明確,外資獲利需求下有望階段性回流。此外,從全球資配角度看,外資配置港股紅利+科技板塊的性價比邊際提升。

變量三:國內經濟復甦進程如何?9/24以來國內政策基調已經明顯轉向,根據12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5年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爲」,貨幣+財政政策基調爲歷次最積極,還明確「穩住樓市股市」,後續政策發力空間已經打開。當前政策效果已反映在部分宏觀基本面數據上,若未來增量政策能較快落地見效至基本面,則有望對25年港股走勢形成支撐。

變量四:特朗普政策將如何推進?25年特朗普上臺後的政策方向或較確定,但政策節奏存在變數。當前特朗普已經基本完成組閣,內閣成員中不乏對華鷹派代表人物,其對華政策的大方向或已較爲明確。然而,其政策出臺節奏仍存變數,需密切跟蹤特朗普上臺後政策實際的推進情況。若特朗普貿易領域政策快速兌現,或對25年港股基本面及情緒面產生擾動。

變量五:港股制度改革怎樣推進?香港金融市場改革若持續推進,投資環境有望優化。24年中國香港加快制度改革,展望25年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從而增強投資者信心,對港股走勢形成長期正向支持。具體來看,參考24年改革重點,未來改革或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二是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三是提升市場效率與改善交易環境。

風險提示:聯儲局減息落地快於預期,美國政策不可預測,穩增長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國內經濟修復不及預期。

正文

10月8日以來,港股步入震盪調整階段,截至12月31日恒生指數已累計回調13%。展望25年,港股走勢仍面臨諸多變數,海內外變局之下,港股將何去何從?下文將深入探討可能影響25年港股走勢的五大關鍵變量,以期爲投資者提供有益參考。

1.24年港股震盪上行但仍處低位

2024年港股市場呈現震盪上行趨勢。回首2024年,港股主要指數表現強勁,恒生指數年內累計漲幅超17%,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漲幅靠前。然而,在海內外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港股上漲並非一帆風順。具體而言:

階段①:延續下跌後築底。由於23年底幾個重要會議中對於24年經濟工作定調偏緊,市場基本面預期偏弱,疊加外資流出、量化撤資導致股市資金面趨緊,年初港股延續23年末的下跌趨勢,1/2-1/31期間恒生指數累計/最大跌幅-9.2%/-13.7%。

階段②:低位反彈後回調。得益於國內貨幣、地產等政策發力,疊加中央匯金增持ETF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港股自2月起築底反彈;隨後由於政策發力趨弱,以及基本面修復節奏偏緩,5月底後港股回調,2/1-9/11期間恒生指數累計/最大漲幅10.5%/28.5%。

階段③:急漲後高位震盪。9月中旬起,聯儲局減息導致港股早於A股率先上行,此後924國內政策底、港股強勁中報驅動指數加速上漲。但10/8起港股進入高位震盪,出現調整或因急漲後的獲利回吐,同時特朗普勝選概率提升對港股流動性、風險偏好產生擾動,9/12-12/31期間恒生指數累計/最大漲幅17.2%/35.7%。

結合估值、情緒和風偏看,當前港股仍然處於歷史較低位置。港股於10/8起進入高位震盪階段,指數出現一定回調,結合估值、交易、風險偏好等不同指標看,我們認爲,港股目前仍處在高性價比區間。

從估值看,全球對比視角下港股估值整體偏低。首先,港股估值處在歷史較低位置。當前(截至24/12/31,下同)恒生指數PE(TTM,下同)已降至14年以來均值以下水平(3年滾動),爲9.2倍、處14年以來26%分位。其次,國際對比視角下港股估值也偏低,當前恒生指數近十年PE分位數爲21%、恒生科技爲9%,低於標普500的94%、納斯達克的92%,亦低於英國富時100的72%、印度Nifty50的68%、日經225的36%、法國CAC40的35%,港股估值分位數顯著偏低,尤其是恒科指數。

從情緒看,當前港股成交縮量、賣空比例偏高。一方面,港股成交額處於歷史偏低位置且相較A股明顯縮量。國慶節後港股成交萎縮,恒指成交額從10/8的6204億元回落至12/31的74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A股,本輪港股的成交縮量幅度更加顯著。另一方面,港股賣空佔比相較歷史處於偏高位置。截至24/12/31,港股賣空成交額佔市場總成交額的比例升至14.7%,高於14年以來的平均水平14.5%。

從風偏看,港股風險溢價較高、預期波動率下降。資產比價角度看,股市情緒處於歷史偏低水平。當前港股風險溢價率(1/恒生指數PE-10Y中國/美國國債收益率均值)爲7.77%、處14年以來從高到低35%分位,高於14年以來均值水平。預期波動率角度看,截至24/12/31,恒指波動率指數(衡量港股市場30個交易日的預期波幅)降至22.4,已降至14年以來均值附近,可見投資者預期有所改善。

目前,港股已回調至高性價比區間,但未來能否實現上行,仍取決於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相比A股,港股不僅對海外環境變化更爲敏感,同時受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政治經濟層面變化的影響。展望25年,我們認爲,從DDM模型出發,海內外有五大關鍵變量或將決定港股的整體走勢,第2-6部分將詳細展開分析。

2.變量一:美國減息步伐會否放慢?

變量一:聯儲局減息節奏變數多,目前市場預期25年減息1-2次。由於港幣與美元掛鉤,利率政策的聯動性使聯儲局減息能夠直接影響港股宏觀流動性,此外聯儲局減息往往提振全球風險偏好,從而對港股微觀流動性產生影響。聯儲局本輪減息或更偏向預防式,減息節奏可能偏緩。

美東時間12月18日,聯儲局FOMC會議宣佈再次減息25BP,將基準利率調整至4.25%-4.5%區間,這是9月以來的第3次減息,累計降幅達100BP。借鑑歷史,1982年後聯儲局曾進行過5次預防式減息,每次減息平均持續8個月、減息6次、累計降174BP,這表明未來減息仍有一定時間和空間。

當前美國經濟指標間存在矛盾,使聯儲局減息節奏更具變數。判斷聯儲局貨幣政策的走向,最終需回歸經濟指標的表現,目前美國通脹與就業數據間存在矛盾。

從通脹看,11月美國CPI同比爲2.7%,連續兩月回升,核心CPI同比爲3.3%,連續四個月未下降,顯示通脹粘性強;從就業看,11月美國失業率爲4.2%,較10月回升,新增非農就業數據波動大,其中8、10月僅新增7.8、3.6萬人,就業前景仍存隱患。

在通脹有韌性、就業不明朗的背景下,鮑威爾在12月FOMC會議上表示,聯儲局今後考慮調整政策利率時應該會「更加謹慎」,我們認爲這暗示減息步伐或放慢。考慮到特朗普政策的通脹屬性,未來減息或受制於通脹與就業數據的博弈,減息節奏或有較多變數。截至24/12/31,彭博聯邦基金期貨隱含利率顯示,市場預計25年聯儲局減息1-2次。總體來看,25年海外流動性環境偏松,參考過往,預防式減息後的寬鬆環境通常推動恒生指數走強。

3.變量二:港股資金面有何新變化?

變量二:港股通大概率延續流入,外資持續性回流存在不確定性。港股微觀流動性直接反映進入港股市場資金的充裕程度,歷史上微觀流動性增強往往對應港股上行。覆盤24年港股微觀資金面格局,港股通貢獻了最大增量,靈活型外資階段性流入,穩定型外資和本地資金則明顯流出。展望25年,港股通資金能否延續流入,以及外資能否回流,將直接影響港股微觀資金面。

港股比較優勢大概率吸引港股通繼續流入。24年以來港股通持續流入,24年(截至24/12/23,下同)已累計流入7623億港元,超過23年同期兩倍水平。往25年看,港股比較優勢望吸引港股通延續流入。

首先,AH風險溢價已處於歷史高位,截至24/12/31,恆生AH溢價指數爲143.0,接近14年以來均值+1倍標準差水平,港股價格具備吸引力。其次,港股估值也更具性價比,自10/8港股回調以來,其估值回調幅度顯著大於A股,港股PE/A股PE從0.60降至12/31的0.50;同時,目前港股相對A股的估值水平處在歷史低位,25年港股相對估值具備抬升潛力。

外資持續性回流還存在不確定性。24年外資整體淨流出港股,主要因爲穩定型外資持續流出,24年累計流出5544億港元;而交易型外資在市場兩波反彈時階段性流入,24年累計流出102億港元。

展望25年,隨着國內政策發力,基本面復甦的大趨勢較爲明確,外資有望階段性回流、捕捉交易性機會,持續性回流仍有待觀察。此外,從全球資配角度看,外資配置港股紅利+科技板塊的性價比邊際提升。其一,當前港股股息率在全球排名前列,減息背景下港股高分紅吸引力增強;其二,港股科技目前屬於估值窪地,技術發展與監管趨弱背景下盈利預期逐步改善,外資或回流增配港股科技板塊。

4.變量三:國內經濟復甦進程如何?

變量三:國內政策發力空間已打開,關鍵看基本面的復甦進程。考慮到港股中大量中資企業盈利直接受國內經濟復甦影響,同時經濟復甦也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因此港股表現與國內基本面復甦進程息息相關。9/24以來國內政策基調已經明顯轉向,展望25年,國內政策落地後經濟復甦的進程將成爲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

年底重要會議精神表明政策仍在持續發力。根據12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5年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爲」,政策發力空間已經打開。

具體來看,政策基調有三大轉變:一是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上一次出現該表述還是08年-09年;二是財政政策強調「更加積極」,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及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12/23-12/24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將「支持擴大國內需求」定爲25年財政工作的首要任務;三是明確提出「穩住樓市股市」,對於穩定股市的表述在歷次會議中較爲少見。

我們認爲,25年財政或有較大發力空間。近年來我國目標赤字率一般定在3%上下,20年疫情期間定爲3.6%,23年原定3%、但在增發萬億國債後升至3.8%,預計25年赤字率目標或升至3.5-4.0%左右。

若增量政策能加速宏微觀基本面修復,25年港股或有更優支撐。9/24以來國內政策底已經出現,當前政策效果已反映在部分宏觀基本面數據上,例如12月製造業PMI爲50.1%,連續三個月處在擴張區間;11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5.4%,較10月的5.3%小幅回升;11月出口當月同比6.7%,維持高增;11月商品房銷售額當月同比增速1.4%,自23年4月以來首次轉正。

此外,港股微觀基本面也有轉好跡象,彭博數據顯示,市場對恒生科技25年EPS的一致預期從11/18的290港幣回升至12/31的294港幣。若未來增量政策能較快落地見效至基本面,則有望對25年港股走勢形成支撐。

5.變量四:特朗普政策將如何推進?

變量四:特朗普上臺後的政策方向較爲確定,但政策節奏存在變數。近年來中美關係已成爲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變量之一,特朗普的鷹派對華政策可能對港股基本面、情緒面產生擾動,進而影響港股表現。

當前特朗普已經基本完成組閣,內閣成員中不乏對華鷹派代表人物,如擬任國務卿馬可·盧比奧和擬任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因此其對華政策方向或已較爲確定。然而,其政策出臺節奏仍存變數,25年中美關係可能在磋商達成與談判破裂之間反覆,不排除中美關係有階段性緩和的可能。未來需密切跟蹤特朗普上臺後政策實際的推進情況,尤其是其對華貿易和科技領域的具體舉措。

若特朗普貿易領域政策快速兌現,或對25年港股基本面及情緒面產生擾動。展望未來,若特朗普25年正式上臺後加速對華貿易摩擦與科技制裁,則可能從基本面及情緒面影響港股走勢。

從基本面看,特朗普主張對外加徵關稅,這一政策若加碼,或階段性衝擊我國出口。回顧其首任期,美國曾對中國四次發佈加徵關稅清單,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的中國出口商品比例超過60%,同期我國出口數據明顯降溫,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出口當月同比從18年初的10.7%/18.1%下滑至19年末的8.1%/3.3%。

從情緒面看,特朗普對華科技制裁可能壓制港股風險偏好。其上一任期持續打壓我國龍頭科技企業,港股風險偏好受到壓制,恒生指數風險溢價率從18/01的3.6%升至20/03的10.3%。此外,結構性投資機會值得關注,貿易爭端可能催生國產替代行情,19-20年間港股半導體/硬件設備/軟體服務指數曾分別跑贏恒生指數180/96/80個百分點。

6.變量五:港股制度改革怎樣開展?

變量五:香港金融市場改革若持續推進,投資環境有望優化。面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多元化、數字化及綠色轉型趨勢,24年中國香港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展望25年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從而增強投資者信心,對港股走勢形成長期正向支持。具體來看,參考24年改革重點,未來香港製度改革或聚焦以下三大方向:

一是深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24年已推出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放寬互認基金銷售比例等措施。自22年7月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以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24年11月北向/南向互聯互通ETF買賣總額已分別達847/856億元。此外,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等措施有望逐步推出。

二是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4年10月特首李家超在2024施政報告中提出優化上市審批流程、開拓海外新資金、爭取企業上市、優化上市審批等措施,12月香港金融發展局建議政府制定統一原則接軌國際標準。未來香港有望與內地繼續合作,出臺舉措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遏制下滑趨勢,20年以來香港新股募資額明顯下降。

三是提升市場效率與改善交易環境。24年香港宣佈啓動創業板改革、優化港股通信息披露安排、批准惡劣天氣交易、修改特殊交易規則、下調證券最低上落價位等舉措,有效增強了市場透明度和提升了運行效率。此外,金管局還發佈了吸收虧損能力規定實施報告,強化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有助於改善交易環境。展望25年,隨着改革的持續推進,香港投資環境有望進一步優化,在長期維度提振投資者信心。

整體來看,25年國內基本面轉好的大方向較確定,聯儲局減息步伐可能放慢、但寬鬆仍是趨勢,微觀資金面上外資或階段性回流,特朗普政策出臺節奏存在變數,香港製度環境有望繼續改善,積極因素偏多。再結合當前港股估值、情緒仍處於歷史偏低位置,我們認爲,25年港股有望上行。

編輯/ric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