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正在邁向下一個增長浪潮。
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面對核心人工智能(AI)芯片業務競爭加劇之際, $英偉達 (NVDA.US)$ 正在押注機器人技術作爲其下一步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這家美國科技巨頭以支撐AI熱潮的基礎設施而聞名,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最新一代用於類人機器人(humanoid robots)的緊湊型計算機——Jetson Thor。
英偉達正致力於成爲即將到來的機器人革命的領先平台。該公司銷售的是一種「全棧」解決方案,從爲AI驅動的機器人訓練所需的軟體層,到嵌入其中的芯片。
「物理AI和機器人技術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英偉達(Nvidia)機器人業務副總裁迪普·塔拉(Deepu Talla)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他認爲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英偉達進軍機器人領域,正值其在覈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如 $美國超微公司 (AMD.US)$ 等芯片製造商,以及$亞馬遜 (AMZN.US)$、$微軟 (MSFT.US)$和 $谷歌-C (GOOG.US)$ 等雲計算巨頭的競爭。這些公司正在尋求減少對美國半導體巨頭的依賴。
隨着對其人工智能芯片需求激增,英偉達的市值已突破3萬億美元,現正將自己定位爲「物理AI」領域的投資者,旨在幫助下一代機器人公司成長。
今年2月,英偉達與微軟、OpenAI等公司一起,投資了類人機器人公司Figure AI,當時該公司的估值爲26億美元。
到目前爲止,機器人技術仍然是一個新興的細分市場,尚未產生大規模回報。該領域的許多初創公司正在努力解決規模化、成本降低和機器人產品精準度提升的問題。
雖然英偉達沒有單獨列出機器人產品的銷售數據,但機器人業務目前僅佔整體收入的相對較小份額。以英偉達的AI GPU芯片爲主的數據中心收入,已經佔據了其2023年第三季度總銷售額351億美元的88%。
然而,塔拉表示,機器人市場的變革正由兩個技術突破驅動:生成式AI模型的爆炸式發展,以及在這些基礎模型上使用模擬環境訓練機器人能力的提升。
後者尤其具有重大意義,因爲它有助於解決機器人學家所稱的「從仿真到現實的差距」(Sim-to-Real gap),確保在虛擬環境中訓練的機器人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有效運作。
「在過去12個月中……[這一差距]已經發展到足夠成熟,現在我們可以在仿真中進行實驗,結合生成式AI,進行兩年前無法實現的任務,」塔拉說。「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得所有這些公司都能完成這些任務。」
塔拉於2013年加入英偉達,開始參與「特加」(Tegra)芯片的開發,最初該芯片瞄準智能手機市場。
然而,英偉達很快轉向,塔拉領導了大約3000名工程師的重新部署,投入到「AI和自動駕駛訓練」領域(例如,自動駕駛汽車)。這也是Jetson的誕生——英偉達的機器人「腦」模塊系列,首次亮相於2014年。
英偉達在機器人開發的三個階段提供工具:爲基礎模型訓練提供的軟體(來自英偉達的「DGX」系統);其「Omniverse」平台上仿真現實環境的技術;以及作爲機器人「腦」的硬件。
Apptronik公司在其類人機器人開發中使用英偉達的技術,並於12月宣佈與谷歌DeepMind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改進其產品。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BCC的數據,全球機器人市場目前的估值約爲780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底將達到1650億美元。
亞馬遜已經在美國的三個倉庫部署了英偉達的機器人仿真技術,豐田和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等公司也是英偉達培訓軟體的客戶之一。
東北大學魯棒自主實驗室負責人大衛·羅森(David Rosen)表示,機器人市場仍面臨重大挑戰,包括訓練模型和驗證機器人部署後能否確保安全。
「目前,我們並沒有非常有效的工具來驗證機器學習系統,尤其是機器人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是該領域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羅森表示。
編輯/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