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開始,「內卷」這一網絡流行語,開始逐漸走入公衆視野,多個行業因競爭日趨激烈,透露出越來越卷的苗頭,甚至朝着「內卷式」的惡性競爭演化。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近兩年的競爭氣氛尤爲白熱化,車市價格戰持續不休,讓產業鏈上下游不得不「卷」起來。2024年,汽車價格戰的硝煙從新能源汽車蔓延至燃油車板塊,行業競爭秩序出現震盪波動。
車企以低價策略搶佔市場,需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一方面,國內先進、完備的汽車產業鏈配套體系,爲車企提供了更穩固、更具性價比的供應鏈,爲車企提供了將價格打下來的天然條件,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面,價格戰之下,消費者們有機會能以更優惠的價格體驗到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利好。
但事實上,持續了近兩年的汽車價格戰,給產業帶來的負面效應是不容忽視的。爲了在汽車電動化轉型的關口搶佔市場蛋糕,部分車企爲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惜降低價格、壓縮利潤空間,甚至犧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這種競爭,不僅直接損傷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砸了企業自身的招牌,甚至擾動了整個行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可以說,價格戰之下,沒有贏家。
同時,車企被動地參與價格戰,也意味着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主動創新。長此以往,這會極大地消耗產業的創新力和向上活力。對於當前的汽車行業來說,如果不能合理地規範競爭秩序,會間接滋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甚至讓產業競爭走向失序。這對正處於向上升級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重創。
不止汽車行業,很多產業在面臨格局轉變的關鍵時期,都會出現類似的情形,比如出行服務平台,外賣平台、共享單車等等,這些行業都曾經歷過激烈的價格競爭,在持續的洗牌之後才進入了穩固發展的階段。
今年以來,中央已明確提出要「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並表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爲」。這些督促措施,不僅是在給汽車行業敲警鐘,也是在呼籲全社會、各行業警惕內卷式競爭。
目前,已有很多車企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及時轉換思維,明確表示要拒絕「內卷」,朝積極競爭的方向發展。
防範內卷式競爭,並不意味着讓車企「躺平」,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而是要在激烈競爭之下,爲自己謀劃一條新出路。在蓬勃壯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不斷湧現着新的機遇,車企完全有機會探尋出新的轉型思路,在創新技術上「卷」出新突破,在產品品質上「卷」出高標準,在品牌影響力上「卷」出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