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券商投行的日子並不好過。
據同花順iFinD統計,2024年滬深京三市股票募資金額合計約2350億元,較去年同比下滑近八成;全年IPO僅50家過會,不及去年五分之一;年內撤否436家,撤否率近90%。券商投行業務深受打擊,業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超七成上市券商投行收入同比下滑。
起落之中,投行人經歷了怎樣的酸甜苦辣?
2024年,是曾程(化名)作爲投行人的第十年。
2015年,曾程加入投行。彼時上證指數一路漲破5000點,市場熱錢不斷,投行業務紅火。轉眼十年過去,他談起市場的冷暖變化,已是風輕雲淡。在曾程看來,市場急速降溫的2023年是他從業以來最難的一年,而2024年,他的關鍵詞是「適應和轉型」。
曾程是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負責人及保代。忙碌慣了的他,在2024年逐漸習慣了項目的減少、工作節奏的放慢,也帶領團隊積極開拓更景氣的業務領域,迎接新挑戰。
展望未來,曾程希望自己、行業和市場,都能找到更有價值的前進方向。
降溫:沒有IPO項目落地的一年
2024年,曾程手上沒有IPO項目落地。
跟2023年相比,今年IPO市場稍有回溫。上半年,延續2023年「827」新政帶來的寒意,IPO基本告停;下半年,三大交易所緩步開閘,IPO進程加速,但在曾程看來,未來三到五年IPO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已不可逆。
他手上有IPO項目陸續撤下來。IPO企業每半年要補一次材料,但交易所方面音訊寥寥;如果項目出現負面輿論或各種其他問題,就可能被永久擱置。「IPO企業和中介,都扛不住這麼一期一期地補(材料)了。」
這一年,曾程的收入減少了。雖然固定薪資不變,但原本保薦代表人會有一部分簽字費收入,如今因爲沒有新項目,簽字費明顯下滑;公司的保代資格補貼也取消了,相當於變相降薪。他身邊有同事,前兩年在市場高位買了房,現在還揹着幾百萬元的房貸,但收入水平下滑到基本只能拿固定薪資,壓力很大。
這一年,曾程身邊有人陸續離開,大部分人是因爲收入下降主動離開。今年下半年,曾程所在的部門進行了一波「優化」,比例大約是十分之一。這個數字在今年投行的裁員潮裏並不誇張,一位已經離開投行的前從業者告訴銀柿財經,其曾在的中型券商,今年投行員工「優化」比例超過50%。
這一年,各大券商投行裁員、調崗、降薪風聲不斷。年初,中信証券(600030.SH)被傳出投行調崗超百人,部分人員被分流到營業部。據第三方機構漢鼎諮詢不完全調研統計,年內至少有半數上市券商投行實施裁員或有裁員計劃;大小投行普遍降薪,幅度大多在10%到50%之間。
讓曾程感到遺憾的是,一個得力下屬今年辭職了。曾程曾和他談心,他坦言,投行的巔峯已過。這位年輕人離職後,去了一家大型科技企業。曾程雖遺憾,但也驚訝和認可他的選擇,「去那裏不管是對整個實體經濟,還是價值鏈的創造也好,肯定會比投行好很多」。
還有一些員工,雖然在職但工作積極性下滑,對一些存量IPO和再融資項目明顯變得懈怠,「患得患失的多了」。因爲推進艱難,部分員工也對項目成功不抱信心,開始放棄一些「無謂的努力」:「比如叫他(員工)去項目上出差,他也不一定去了,或者找各種理由。」
曾程沒說什麼,只是更靈活地安排團隊成員的工作。「大家躺平是因爲『卷』的意義不大,現在就算拼命跑客戶也收效甚微,很多行業的公司已經不適合上市了。」
行業出清已成共識。從業人員不管是在業務轉型還是在個人職業規劃方面,都需積極求變。投行的未來在何處?節奏慢下來的這一年,曾程也偶爾迷茫。
機會:併購重組成新方向
一級市場醞釀着新的機會。2024年,監管屢次表態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曾程所在的股權投行部門亦將併購重組調整爲戰略轉型的重點方向,團隊的工作重心開始變化。
9月24日,證監會發佈《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到,對重組估值、業績承諾、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事項進一步提高監管包容度,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此後,併購市場從緩慢升溫轉向全面爆發,幾乎每天都有上市公司公告併購重組或協議轉讓控制權。一級市場正以新的形態注入活水。
機會也反映在股價上。今年,「併購牛股」接連冒出,9月10日,雙成藥業(002693.SZ)公告收購寧波奧拉半導體,戰略轉型至模擬芯片業務,公告次日起股價飛漲,27天內走出24個漲停板,成爲年內主板爲數不多的「十倍股」。「併購重組的預期一直在的話,相關概念標的的活躍度也會一直提升,對拉動資金參與二級市場、維護市場穩定也有幫助。」曾程說。
買賣雙方都有意願。曾程提到,近年增加股權投資比例被納入地方國央企考覈指標,這些地方國央企購買股權資產的意願較強;IPO困難的企業,也需尋求併購重組來裝入上市公司。今年以來,他接觸的併購項目數量較去年明顯增多。
項目推進也更順利了。下半年,曾程經手了一樁併購:某地方政府想收購一家市值兩三百億的上市公司,但資金緊張,於是拉上另一家政府性質的資產管理公司來出錢。資管公司財務出資的同時,把投票權委託給地方政府直屬的國企。這樣,地方政府就能在較小的資金壓力下獲得目標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實現資源整合。
下半年,各地方政府出臺的併購重組政策支持力度頗大,如11月上海出臺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提出了「併購重組要向有助於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助於重點產業補鏈強鏈的項目傾斜」,「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併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併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集聚3家至5家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併購基金管理人」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一些地方國有企業有併購需求和意願,但「囊中羞澀」,上海、深圳等不少地方政府成立了併購重組專項基金來直接支持。
曾程分析,現在的行情下,中小型投行做併購的性價比較高。他算了一筆賬:目前做一個北交所的IPO項目,券商的承銷保薦費收入在1000萬元左右;做併購項目,獨立財務顧問的費用較低,兩三百萬元左右,但耗費時間精力也相對少一些,如今併購重組審核流程加快,一般不會超過半年。如果併購項目有配套募資,投行還能拿一筆承銷收入,總體也能達到千萬水平。此外,無形的好處是,做併購容易吸引市場眼球,有助於提高投行的品牌影響力,長遠來看,能吸引更多特定行業的項目資源。
曾程觀察到,不少同行、尤其中小券商也已將併購作爲「拳頭業務」推進。此外,這一年,債權投行的業務比股權部門好做得多: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年內近半數券商債券總承銷額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據中證協數據,今年前三季度,54家券商合計承銷科技創新債券4470億元,同比增長82%。曾程也提到,未來在ESG、科技創新、一帶一路等專項債領域仍還有不少機會。
挑戰:容易「談崩」的併購業務
做併購,也面臨不少挑戰。雙方撮合難,不確定性因素很多。這一年,曾程和他的團隊也吃過不少苦頭。
買賣雙方利益訴求不同,投行在中間溝通「跑斷腿」。曾程常常面對這樣的情況:併購雙方企業各有一些瑕疵,利益訴求無法互補,互相看不上是常有的事;有的企業家個性十足,一些細節上的摩擦令其感覺「不爽」,也容易談崩。
大部分併購會用換股方式實現,二級市場價格的波動也是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今年下半年,曾程跟進的一個併購項目「黃了」,雙方原本談得很好,收購價格也大致敲定,但「9·24」行情後,賣方上市公司股價翻了一倍,不願再以原來談妥的價格出售,買方也不願再加價,這樁併購就這麼「吹了」。
再比如,一個項目雙方談判進展順利,當時二級市場收購行情也好,談的估值比較高,但最後上報材料時,交易所反饋估值太高,沒有批。這個項目已經花了小半年的時間,完成了七八成的工作量。項目被撤下來以後,曾程帶的項目團隊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兩頭在外,吃資源,重溝通,看對眼」,這是投行人做併購的感受。這一年,曾程花了更多精力研究相關政策,在做方案時考慮得更加周全,也在項目經驗中不斷打磨自己的溝通能力。他認爲,溝通水平在做併購業務時很重要,在面對雙方利益訴求時,需要更好地從中斡旋。
未來:試着開闢一點副業
談及2025年,曾程說打算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也試着開闢一點副業。攢足能力和資源後,投行人的副業思路很多,比如順應政策號召,幫助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給企業牽線搭橋,引進戰略投資,等等。提到網上各種金融從業者「送外賣、跑滴滴」的段子,他一笑置之,「怎麼可能?」
這一年,曾程也常常反思自己,在幫助企業上市、融資的同時,如何創造更多社會價值。他提到,很多企業沒能讓IPO募到的錢真正發揮價值,資金的最終去向往往和最初的方案相去甚遠。「如果所有的企業都能把募集的錢投入研發、升級技術、用來改善員工福利,或投入到能改善社會效益的項目裏,那會很好,但現在很多家公司都沒能做到。」
長遠來看,IPO階段性收緊對市場是好事,幾乎每一位投行人都認可這一點。曾程認爲,「新股大量發行,對二級市場肯定是抽血。減少IPO,加強垃圾公司退市,提高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這些動作對提升上市公司整體水平影響深遠。」
至於「行業出清」這道難題,曾程比較淡定,放平心態本就是常年面對市場無常的投行人的基本功。「市場環境無論好壞,都會有很多項目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黃了』。」他曾經有一位同事,也是資深保代,在一個項目上耗費了多年,結果項目失敗,他深受打擊,很快離開了這個行業。
雖然收入水平有所下滑,但奮鬥至中年,各類資產都已集齊,曾程生活上沒什麼壓力。他表示,只要沒有過度投資和大額消費需求,即使小幅降薪,投行人的日子也沒那麼難過。讓他驚喜的是,此前預期不會發的2023年的年終獎最後還是發下來了。
曾程今年最大的收穫是出差時間少了,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現在每週出差一兩天,其他時間可以陪孩子玩。不考慮經濟回報的話,這樣挺好的,家庭關係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