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電動車發展搖擺不定,保時捷要爲電動化踩下「重剎」,重估電動車發展,不排除推翻原計劃。
作 者 | 清 辰
責 編 | 尚 武
出 品 | 汽車K線
保時捷,會放棄電動車嗎?
12月23日,有歐洲媒體報道,由於電動汽車在歐美市場的普及速度放緩,以及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滑,德國豪華品牌保時捷可能會重新評估其電動汽車轉型計劃。
保時捷,這家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的跑車製造商,曾在2021年提出,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將佔其總銷量80%的目標。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今年歐洲和美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增速已從2023年的36%下降至約20%。
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全球銷售22.6萬輛,同比下降7%。其中,保時捷純電動車型Taycan銷售1.4萬輛,同比下降50%。
」
另外,保時捷在華累計銷售新車4.33萬輛,同比減少近29%。毫無疑問,保時捷將在年末吞下中國市場連續三年銷量負增長的苦果。
不僅是銷量面臨巨大壓力,保時捷在電動車型研發方面,也遇到麻煩。
—延伸閱讀—
奧迪,真急了?| K·Focus
全球新能源汽車正經歷「撥亂反正」
保時捷原計劃在2025年夏天將718系列逐步轉爲電動版本,但由於電池問題,導致項目進展遲緩。
該公司研發團隊發現,在用純電系統替代中置發動機燃油系統的過程中,很難保持718現有的駕駛特性。
也就是說,即便電動汽車在前後軸佈置電機的形式,能更容易實現車身前後50:50重量分配;安裝在底盤上碩大的動力電池,也能降低車輛重心;但車輛操控性仍很難達到中置水平對置發動機帶來的敏捷與精準,縱使是積累近百年底盤調校經驗的保時捷也不行。
這顯然不能被向來嚴謹且對操控有着近乎極端追求的德國工程師所接受。
其實,在保時捷提出電動化目標之初,就有不少品牌擁躉發出質疑,沒有了內燃機的咆哮,保時捷的跑車還能否那麼純粹。
如今再看,保時捷粉絲們的擔心確實存在。
」
目前,不僅718能否如期實現電動化,存在諸多變數,就連2026年發佈電動版卡宴的計劃,都有可能被推遲。
2022年夏天,保時捷宣佈內部代號爲K1的七座大型電動SUV項目。當時保時捷就表示要使用大衆集團SSP純電平台打造新車,並計劃2027年將其推向市場。
可如今,保時捷內部出現了替代方案,就是依然沿用卡宴所使用的MLB Evo平台,給K1裝上內燃機。
似乎保時捷在經歷業績暴跌、股價重挫之後,終於悟透了要想自身重回正軌,還得依靠內燃機。
」
保時捷2024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285.64億歐元,同比下降5.2%;其中汽車業務收入爲258.99億歐元,同比下降6.79%;營業利潤40.35億歐元,降幅達到26.65%;利潤率已從去年同期的18.3%下降至14.1%。
三季報發佈後,10月28日、29日,保時捷股價連續下挫。此後,整個11月,保時捷美股股價下跌11.52%。今年下半年以來,保時捷美股累計下跌超18%,市值縮水近27億美元。
業績下滑嚴重,保時捷高層已經意識到很難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完全找回失去的陣地。
「保時捷CFO 盧茨・梅施克」
保時捷CFO盧茨・梅施克就表示,「中國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僅是對保時捷而言。對歐洲車企而言,我們不能再假定中國於我們未來會回到曾經的那個狀態」。
更重要的是,除了銷量下滑導致營收縮減,研發電動汽車的高昂成本,也嚴重影響了利潤表現。
業績顯示,保時捷前三季度汽車研發成本高達23.12億歐元,同比增長13.44%。
所以當保時捷開始像奔馳、奧迪那樣開始放緩電動化進程,重新重視內燃機的應用,也許可以理解爲是「斷臂求生」,或許會加速保時捷盈利能力的快速回升。